《中英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口语影响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口语影响的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英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口语影响的探索【Abstract】 With the basic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improving and renewing , i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o give emphasis to learn the practical manipulation and applied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 Spoken language being taught and practised in high schools English cou
2、rse , I feel that it will have quite an effect on spoken Englishs usage to know more or less the culture discrepa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many students deeply . So it will help our students improve spoken English to enlarg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m .【
3、Key Words】 culture discrepancy,spoken English, thinking in English,“culture” teaching随着外语基础教育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任务型教学模式出现。新的教学方法加大了学生们在学习第二语言听与说的训练,尤其重视了学习外语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而在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中,口语课已经单独地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每个单元至少有一课时的口语交际专门训练,其他教学环节也增加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的内容,由此新课标对口语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高中英语的口语教学和训练中,学生总是不可避免要犯错误,而这部分
4、错误在大部分人教学过程中可能都归于语法范畴,比如常见的有时态错误、名词单复数问题、主谓不一致等。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容易被广大师生忽视的问题,就是在口语实际运用中还有一部分远非语法所能解释清楚的错误中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错误。例如,我们平时上课时学生经常要高声齐呼的一句话“Good morning , teacher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错误,可这还是频频从我们的学生口中说出,尤其是我们正在教授的广大中学生们。事实上,语法作为语言的一种规范,也属于语言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在新教材口语教学中的摸索,我深感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理解程度的深浅对英语口语的实用交际有着重要影响。而针对我们
5、的中学生们,这种影响更是根深蒂固的。我来举个例子,下面关于一个学生和他的英语老师间的对话,这会使我们更清楚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口语的影响。S: Hi , Black .T: Hi , Jack .S: Where are you going now ?T: Im going to the railway station .S: Have you had your lunch ?T: Not yet .一个如此简单仅含有三问三答的小对话中,竟然有四个明显的错误,而在学生做口语操练中却时而可见,我们教师又大多重视纠正语法错误,也有指出其表面错误所在,但未必从中西文化差异这个角度给予解释说明。错误一
6、:Hi作为问候语属于一种非正式用语。它是在非正式场合,而且当事人双方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才使用的问候语。比如,同学、同事、朋友之间见面都可以如此打招呼。但是在英语语言文化里,当学生遇到老师的时候,问候语应该用“Good morning/afternoon!”才合适。若要随便一些,仅用“Morning/afternoon!”便可。错误二:如学生见到老师,直接称呼其姓名Black,即便在提倡民主自由的西方国家里,也难免会有失礼之嫌。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一直在学生的心目中一向很受尊敬,所以学生们都很有礼貌地称“X老师”。但在英语语言当中,我们就不能直接称呼“Teacher或Teacher X”,
7、因为英美等国家是不能用“职业”来称呼一个人的,所以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就会避免这样的错误。在英语国家里,比较礼貌而又让人能接受的称呼是:当被称呼人为男性,无论婚否,均用“Mr.XX”;而被称呼人为女性,若已婚则用“Mrs.XX”(当然,XX部分为该已婚女士丈夫的姓),若未婚则用“Miss XX”。如果不敢确定女性是否已婚,最安全的方法是称呼对方为“Ms.XX”,同时这种称呼也正变得流行起来而大受女性欢迎。另外,当你不清楚对方的姓名,可干脆称呼Sir(男性)或Madam(女性)。【注:西方国家只有朋友、同事、同学之间才直呼其名的,实际上,在这一点是和中国文化一样的。】错误三:“Where are y
8、ou going now ?”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您去哪里?”。中国人见面时常如此问好,以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在英美国家,如此关心他人的行踪,是一种典型侵犯他们个人隐私的举止。行踪、年龄、工资收入、婚否及配偶的情况均属于个人隐私之列,这一点在女性方面表现的更为严重。在极其强调个性主义的英美国家,任何与之有关的冒犯都会造成对方的反感,引起对方的不快,有时可能会得到诸如“Sorry , I dont know .”之类的答复,让你莫名其妙。错误四:“Have you had your lunch ?”是在问对方“您吃饭了吗?”,这和“您去哪里?”一样均属于中国人的日常问候语。但对于一个讲英语的西方人
9、来说,这种问候显得十分奇怪。在他们心目中,它看起来是像发出邀请一起去吃饭,而事实上仅仅是中国人的一种客套语而已,只不过是这位学生不知不觉地从母语文化思维角度直译出来。英美国家是从来不用这类问候语的,比较常用而又安全用语可用“How are you ?”,“How are you getting on ?”或“Nice weather , isnt it ?”。上面的四个错误,很典型的反映了中英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对口语的影响。而这种错误却在中学生中屡见不鲜,难道只有在上大学时在外教的口语课堂上或进入英语专业学习时才开始更改,恐怕为时已晚。所以,我认为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了解中英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对
10、英语口语造成的影响,从一开始学习英语就要标准、流利、地道。中国人见面时常说“你好!”,而英美人却有“Hello/ Hi !”或“Good morning!”不同的问候;中国人喜欢问“您去哪儿?”、“您吃饭了吗?”或“你今年多大年纪?”而英美人却视此为禁忌,却常问“How are you (getting on) ?”或“Nice weather , isnt it ?”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种语言差异,那要从其各自漫长的语言发展形成过程中去寻找原因。但有些问题,恐怕连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很难解释清楚。同样是“对不起”,英美有“Im sorry .”和“Excuse me .”之分;中国人吃惊时喊“
11、妈呀!”英美人却说“My God !”;中国人要“看病”,英美人去“see a doctor”;中国人常说“一丘之貉”,英美人却说“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中国人心目中的“妻管严”,英美人则认为是“henpecked”,难道“妻子”和“母鸡”有什么本质上的关系?所有这些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追根究底,都是因为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决定的。在高中英语新教材中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里我们已经对比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包括很多方面,也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同一根源的国家都如此,何况中英两个代表不同历史文明国家的文化
12、差异必会更大。所谓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风俗习惯、学术思想、饮食、器具、舟车、房屋等等,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总称。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它。由此可见,语言既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来交流。中国的英语教学,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能看、能读、能写的人不少,但真正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为数极少。尽管“交际”教学已开始取代“语法”教学,学生口语也比以前大有改善,但总体上还不如人意。讲英语就必须地道流利,而非只有中国人才能听懂的那种Chinglish。尽管对
13、方可能明白你的意思,但听起来比较吃力,感觉是在听第三世界国家英语。这种很不地道的英语我们是不可取的。我们再举一个常例打电话,这是高中英语口语中一个常见的内容,如果我们在同英美人打电话时说“Hello . Im XXX . I want to speak to XXX . / Is XXX there ? / Are you XXX ?”这就是很典型的中文式英语。在英美国家,正确的表达方式是“Hello , this is XXX .(speaking) . May I speak to Mr.(Mrs. / Miss)XXX , please ?”尽管这个场景在一些学过英语人的眼里看起来很简单
14、,但能够做到真正地脱口而出的又有多少?同样,如果在商店给英美人当翻译,将“您好!请问您要买点什么?”译成“Good morning . What can I do for you ? / May I help you ?”那才算你是真正地懂得英语。因为你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将两种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而是穿越于两种文化之间。在我们教师授课过程中不难发现,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A 中的Unit6 Good Manners和Unit14 Festivals对我们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会很有帮助的,尤其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有必要、有责任适
15、当扩展有关文化方面的课外知识,培养和加大学生们的外语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是很有益处的。口语必须地道,但并非所有中文都能在英文里找到很贴切的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每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独特的词汇、句式来表达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好比相交圆一样。相交部分是文化的共同点,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其他则属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只能靠意译。比如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个成语“望子成龙”,很多学生会说成是“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 .”就其英语用法而言,完全正确。但中国人概念中的“龙”和英美心中所想的“dragon
16、”的词义却是大相径庭。英语中的“dragon”比喻是“凶猛、可怕的人”,“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的意思则转化成“望子成凶”,而非“望子成龙”。比较得体的译法应该是“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 be somebody .”这里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意思上的重大反差可是值得我们英语学习者重视的。总的说来,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体现在词汇、句型、句式等。我们在讲英语的同时,要力图避免母语的干扰,切忌用母语进行思维,然后再一对一地翻译出来。这样一来就会犯生搬硬套的错误。学习语言,其实是在学习一
17、种文化,远非仅仅学习字、词、句、篇章。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教学。我们经常说外语教学要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就是“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创造语言环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think in English)。值得注意和欣慰的是,在过去十年中,外语教学已从纯语言知识教学转移到语言的社会背景和交际作用。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使得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那么,怎样进行“文化”教学呢?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请外教开讲座,介绍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然后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当然,这只是针对经济发达或有这方面条件的学校而言。不过也可采取第二
18、种途径,就是给学生放映相关联的录像或电影,甚至可以是画片,同时由英语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尤其开设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英语国家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阅读和赏析。最后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和外籍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增加彼此间的文化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只能在有良好教学条件的学校才能实现。总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接触,了解英美文化的机会增多以后,再加上正规的语言学习,口语也就自然而然地流利地道了。如果我们从基础外语教育抓起,那么效果就会更显著,所以,加大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对我们高中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是很有帮助的。【参考书目】王宗炎 “语言和文化” from 英语世界 总第73期束定芳 “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from外语界1996年1期刘道义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003年6月第一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夏纪梅、吴潜龙 “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from 外语界 199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