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因素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2793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因素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族地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因素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地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因素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因素及应对策略.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族地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在边远的民族地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在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上要么存在误区,要么不够重视,要么以难为难,要么干脆不学。那么,造成他们对英语学习态度如此消极的因素是什么呢?本人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长期从事民族地区英语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调查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并就英语科教学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建议如下:一、民族地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两所县直属小学-民建小学和民族小学,1-6年级都开设了英语,所用教材是外研版,其余各乡镇中心校1-6年级也开设了英语,且每周2节英语课,根据课程要求小学应掌握189个单词和词组。按

2、说6年里掌握区区189个单词和词组应该不在话下。但实际情况却是:初中英语教师面对的七年级新生90%左右的不会读26个字母,10%左右的会读26个字母,但不会写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并且,各村小至今均未开设英语。二、民族地区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有14所中学2000多学生,历年来历次英语县统考、市统考中,无论是平均分、优生率还是及格率排名都处在全市倒数第一的位置,更严峻的是我县自己划定的前300名英语优生分数线居然连及格线都没上,这不能不说我县的英语教学现状堪忧啊!三、造成这种消极英语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据调查了解,出现这种尴尬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学英语评估

3、体制没跟上,以至于小学领导缺乏前瞻性,不考虑学生上初中后是否与小学阶段的英语衔接,因此就出现了小学领导不重视,英语教师也不重视,也不在听、说、读、写上对学生进行练习,更不用说对他们提出学习要求了,以至于出现语、数教师经常占用英语课的情况。学生们上了初中后就连最简单的外研普及版的教材也无法跟上,加之我县学习氛围不浓,缺乏一个竞争的语言环境,因此,任凭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努力,似乎无法改变学生消极学习英语的现状。四、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首先,作为主管学校的教育部门,应该尽快的落实对民族地区小学阶段英语科的评估体制,这个评估体制既能调动小学领导及教师们对英语科教学的积极态度和积极实践,又能从听、说、读、

4、写技能方面体现其科学性。并能很好的与初中英语衔接,从小学就营造一个积极学习英语的氛围。其次,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本地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特殊性,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让学生没有兴趣而培养兴趣、有了兴趣要继续保持兴趣。其实在我们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有两大障碍:一是民族学生因为多学习了一门外语,客观上有现实的语言障碍,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固有的本民族语言的干扰,加上汉语言的干扰,因此表现在他们学习英语时,语音、词汇、语法总是无法识记和真正领会,更谈不上运用了。因此,英语教师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二是缺乏竞争的外语言环

5、境,大家英语水平都相差不远,好的又好不了多少,没有可竞争的对手,表现在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因此,顶尖英语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没有。鉴于此,营造一个竞争的英语学习环境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虽然环境不决定一切,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可以提供学习的动力。此外,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好的学习环境,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学的好英语了,这只是为他们学好英语提供了动力的可能。为此,还得下苦工夫加强过程管理。最后,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管理,对他们学习英语提出学习要求。英语教师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成立兴趣小组,让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每天都要求他们过单词、过笔记、背课文,并通过听写、背诵、抽问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当然了,为保证学生能完成学习要求,这就要求家长必须配合,主要是在课外督促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英语。实践证明,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的孩子在学习上很不错,没有积极配合的家长的孩子学习上就落后多了。为此,教师应多动脑筋让孩子们的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