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2980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迁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文化迁移种种表现及根源,还将讨论在英语学习和使用中文化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解决。关键词先入为主 文化迁移 根源 负面影响 解决在英语学习中,文化之间的迁移问

2、题显现出来了。在此,我们将探索跨文化交际中的这个“绊脚石”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解决该问题。一、文化迁移存在的表现方面1.词汇及翻译每个单词都有自己的意思,但当几个单词连在一起时,可能会产生新的意思,比如习语或俚语。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必须了解西方文化。中英文化的词汇差异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似是而非”、“众寡悬殊”和“孤掌难鸣”。“似是而非”:在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词或表达法表面意思或人为地翻译出来的意思一样,但其却有特有的内涵或文化联系,或意思根本就完全不同。比如,lover(情人)爱人(spouse)。有些学习者认为“love”是“爱”,所以“爱人”就是“lover”,把这些词按中文的方式

3、翻译,这就是迁移。“众寡悬殊”:某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对应到另一种语言可能不止一个意思。例如,中文中无论是公鸡、母鸡还是小鸡,都用“鸡”;而英文就不同了,“rooster”、“hen”、“chick”,鸡肉就要翻译成“chicken”。这也是迁移问题。“孤掌难鸣”:这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来翻译。文化的差别产生了这种“空缺”。例如,sandwich,炕,冰糖葫芦,这些词只能音译或按字面意思直译。2.习俗中西方的文化不同表现在生活方式、习俗、对待问题不同的反应、各种禁忌及文学、艺术等。我们学习英语必须了解以上这些,才能在和外国人交流时,不出错不闹笑话。例如,在中国,安

4、静的不动声色不插话的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这样就会被认为不耐烦,不感兴趣。而应该随时做出表情变化,并时不时的用一两个字表示你在听,如“really?”“uhhuh”or“mmm”。还有,当别人赞扬你,中国人为了表示谦虚会说“哪里哪里”或“彼此彼此”。在和外国人交流时,这种“迁移”会让他们感觉很迷惑,对于他们而言,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激并表达感谢。这都是中西方文化的习俗差异。二、文化迁移的原因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

5、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观念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人们交流方式的不同。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3.价值取向不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4.语用迁移造成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不能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

6、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经济损失。三、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解决文化迁移带来的问题1.尽可能多的创设英语语境例如课堂上教英语单词最常见步骤如下:发音、词性、定义、语法功能、词的习惯搭配及词的构成。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进行教学,创设讲英语的情景,不要依赖汉语解释。在用英语解释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是英语,除学会了新的英语单词,还复习了许多旧词,训练了听力,并确切知道该词的意思及固定用法,用英译汉的办法教英语少了学生接触和巩固英语的时间,会造成今后学生用汉语思维的定势,引起“迁移”。长期用英语解释英语,易于养成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

7、能力。因此,用英语进行教学,其作用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不能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要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3.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将文化知识融入其中(1)谚语和成语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让学生分组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有汉语翻译的谚语。例如,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目的。学生要译成“情人眼

8、里出西施”为最佳。该谚语典出罗马神话,爱神丘比特用布蒙着眼睛,生有双翅,持弓箭,“爱情之箭”会盲目地射出。要想更好地翻译这些成语,我们必须先学习它和文化的关系。(2)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俚语 众所周知,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可在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可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还可以采取教师给出酷句How big of you .(你真棒),A thousand times no!(绝对办不到),Big mouth(多嘴驴),Get down to business(言归正传)等,由学生创设

9、语境迅速说出来。此方法简单易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快人快语”的活动中来。(3)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horse 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4.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

10、的培养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是指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5.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时间可支配,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

11、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参考文献:1韩君莉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张业菊跨文化交际与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3刘建芳中西翻译交际与文化错位J中州学刊,2005,(1)(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12、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

13、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

14、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