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331950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院重点专科儿科三年发展规划202*年儿科被设为我院重点专科,为了更好地传承以及创新中医药文化,为了保证和推动儿科特色专科建设,规范特色病种诊疗方案,实施中医儿科专科临床路径管理,强化信息数据统计质量,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经科室成员开会充分讨论,拟定了年度建设计划和工作方案。一、专科规模我院儿科现有人员4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轮转医师1人。科室现有设备低频治疗仪1台,雾化器1台。我科以门诊收治病人为主,在治疗上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成绩。并在门诊临床中发挥中医特色治疗,开展穴位外敷疗法治疗小儿汗证、多涎、三伏天

2、冬病夏治治疗小儿哮喘、过敏性咳嗽、易感、鼻炎、咽炎;膏方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院的特色专科。二、主要发展方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定凸显中医特色优势、理法方药相一致、的中医儿科特色病种规范化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制定完备的特色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特色病种质量控制标准。逐步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建立符合中医药临床评价要求的临床数据管理以及分析系统,探索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和疗效评估。创建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强化特色病种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提高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疗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特色病种平均年门诊人次逐年增加。诊疗方案体现中

3、医临床思维且规范可行。在疾病诊治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中医理念,在治疗过程中首选中医药解决问题,特色病种临床疗效明显。三、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1、202*年按照浙江省特色病种诊疗规范,我科室两次会议讨论制定的特色病种为:支气管哮喘、小儿便秘、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小儿积滞。特色技术操作为:冬病夏治三伏天敷贴疗法,小儿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汗证,中暑刮疹疗法。2、2013年,按照国家级特色病种诊疗规范,并在202*年特色病种发展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重新确定特色病种,分别为小儿哮喘(气管哮喘)、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肺炎喘嗽、小儿便秘。特色技术操作为:冬病夏治三伏天敷贴疗法,小儿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汗证。四

4、、特色病种的实施:1、确定特色病种,并制定相应的特色病种诊疗方案。2、建立特色病种的中医药疗效评价。3、建立特色病种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规范化临床确证,形成规范化操作规程益推广使用。4、不断总结重点病种中医治疗经验,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临床疗效。5、建立完善系统性强的和完善的儿科各特色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6、建立特色病种小儿哮喘(气管哮喘)、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肺炎喘嗽、小儿便秘临床数据库及随访工作。发展特色技术,小儿汗证穴位敷贴疗法、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中暑刮疼疗法并作临床疗效观察研究。7、加强学术交流,将本专科建设成为中医药诊治重点病种的高级人才培

5、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建立乐清市中医儿科的培训基地。五、人才培养:1、学科带头人王建敏医生为本专业副高职称人员,在学会组织中担任本专业市或市以上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以学科带头人作为统率业务建设与科室管理的核心力量,形成专科建设队伍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技术上主动传帮带与务实进取并存的良好格局,三年内培养1-2名后备学科带头人。2、积极培养与特色专科建设相适应的学科技术骨干,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有相应的执业资格,三年内每年选送1名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六、关键指标:1、每年开展新的中医重点病种1-2种或细化研究,不断进行总结优化。建立可供推广应用的儿科疾病中医药诊疗临床方案,临床疗效提高3%5%2、拟添置低频透药治疗仪一FBGT型离子导入治疗仪2台;雾化吸入治疗仪5台。3、每年申报课题1项以上,紧密结合中医病种的优化及新技术开展。4、科室各项业务量年平均增长10%以上,门诊人数平均增加5%以上。七、具体措施:1、争取医院政策支持,为低年资医师外出学习创造外出学习交流创造条件。2、扩大报销和奖励范围,支持高级别中医科研和论文发表。3、新设备、新项目的考察和引进,优先考虑有利于中医项目的开展。4、加大力度对高级别学位、职称、外出学习、学位任职等工作的支持。5、组织科室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