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333049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方案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比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邮电大学承办,比赛方案如下:一、大赛主题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二、大赛目的与任务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

2、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三、组织机构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担任主任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分管副主任及相关高校和部门领导同志担任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学生处、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处、市委教工委宣教处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负责大赛的组织

3、实施。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创业学生代表、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和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并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给予处理。大赛秘书处设立在北京邮电大学,负责赛事具体组织工作。北京市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明确牵头部门,负责本校的初赛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四、大赛总体安排第四届大赛要力争做到“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努力体现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扩大参赛规模;广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

4、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合作。第四届大赛将举办“1+3”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在校赛基础上,举办北京市比赛。“3”是3项同期活动,具体包括:(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组织项目团队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

5、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二)“创新创业教育论坛”系列活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教育先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峰会、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创新创业培训会等活动,以大赛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三)“大学生创客秀”。在大赛总决赛期间举办“大学生创客秀”,在承办校北京邮电大学设置项目展示区、投融资对接区、合作签约区等,开展投资洽谈、创新创业成果展、团队展示等活动,为各方人员提供开放参与的机会。五、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

6、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二)“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三)“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四)“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

7、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五)“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六)“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

8、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六、参赛对象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一)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8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

9、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二)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三)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

10、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四)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

11、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

12、(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各参赛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入驻“一街三园”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符合参赛条件的报名参赛可不占学校名额直接进入市级复赛网评。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加此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八、国际赛道打造大赛国际平台,提升大

13、赛全球影响力。由国际赛道专家组会同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筹)择优遴选推荐项目。鼓励各高校推荐国外友好合作高校的项目参赛,鼓励各高校推荐海外校友会作为国际赛道合作渠道。具体另见教育部通知。九、比赛赛制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一)初赛比赛方式、时间、地点由各高校负责组织安排,参赛材料、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可参考复赛及总决赛相关程序要求。各高校需确定1名高校联系人并上报组委会。(二)复赛由赛事组委会统一组织,鼓励各高校积极参赛,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参赛高校报名团队数(必须在国赛网站报名的团队)、不同组别报名参赛团队数量、往届获奖情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市赛名额。市级复赛分为网上评审和现场

14、比赛两个轮次。通过网上评审,产生进入市级复赛现场比赛的项目。经过市级复赛现场比赛,决出市级一、二等奖,并根据国赛组委会的分配名额,大赛组委会推荐市级复赛获奖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每所高校推荐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团队总数不超过4个。十、赛程安排(一)参赛报名(4月-8月):市教委为各高校分配大赛管理帐号(大赛报名)各校应于4月18日前确定一名联系人,将姓名、手机、邮箱反馈至联系人信箱,并申请加入工作群(群号),届时相关补充通知等信息将在群发布。参赛团队可通过登陆“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大赛APP(名称为“大创空间”)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自201

15、6年3月25日起开放,组委会会定期通报各高校参赛报名相关数据。(二)校级初赛(4月一6月)各高校根据学校报名情况,组织校内初赛,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于6月30日前将推荐项目通过报名平台提交相关材料。(三)市级复赛(7月一9月)7月底,大赛组委会完成市级复赛第一轮网络评审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比赛的项目名单反馈给各高校。各有关高校组织获得市级复赛第二轮比赛参赛资格队伍进行赛前准备及集训。9月15日前完成市级复赛第二轮现场评审工作,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四)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国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

16、、铜奖。各高校可以登陆“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服务信息,利用网站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腾讯微校(.com2016)提供的资源推广大赛。十一、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查看具体内容。十二、大赛奖项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单列奖项、单独设置评审指标,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十三、宣传发动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做好校内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并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

17、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助力“双创”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十四、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一)北京赛事工作群为,微信群见附件二维码,请各高校及“一街三园”于4月18日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二)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曾婷荣燕宁联系电话:、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陈敬文联系电话:地址:邮编:100031北京邮电大学王菌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地址:编:1008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