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34412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示文稿.ppt.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主要是病人)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 医疗器械 化学物质 放射物质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医务人员所面临的 挑战,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多性病每年在递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5%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HBV:接触过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者血液和体液的人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转播乙肝。可通过血清学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证实是否感染了乙肝。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BV感染,这已得到广泛认同。HIV:人类免疫缺陷

2、病毒(HIV)由患者传播至医务人员,可发生于皮肤接触血液或含有血液的体液后,少数也可经黏膜传播。,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感染的几率很大,其中血源性病原体频发于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医务人员锐器伤,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锐器伤的危害,医务人员针刺误伤易感染HBV、HIV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有报道:今天中国10%的人都是乙型肝炎

3、病毒携带者,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锐器伤原因,未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工作中的不慎误伤非安全注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使医务人员受到伤害的操作,重新处理针头或其它锐器收集用后器具试图将针帽重新盖上触摸已使用的针头或其它锐器,锐器伤预防,标准预防认定传染对象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对锐利器具的处理意味着减少误刺机会不要重新盖帽、修整或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锐器伤预防,医疗废物的处理减少对锐器的处理在诊疗区放置锐器处理装置不要携带暴露的锐器行走不要人工分捡锐器利器盒:防泄露、防刺破、密闭性好、单向出口,有明显标识、一次性使用,容量适中,HIV职业暴露的定义,HIV职业暴露系指工作人员如医生

4、、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由于工作的需要,在从事诊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感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是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感染的情况,HIV职业暴露主要途径,经皮肤损伤:在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做手术、拔牙或镶牙时,外科或妇产科医生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口腔科医生被病人的牙齿刮伤或被医疗器具损伤;护理人员在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注射或采血时被针头刺伤;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带有HIV的针头或玻璃损伤;尸检人员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

5、尸检时被手术刀割伤等等经黏膜损伤:HIV产妇在分娩时,产妇医生接触携带HIV的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位当针刺损伤后时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首先取决于该枚针头是否被艾滋病病毒污染。其次,感染的危险性还取决于被针头刺伤的深度和针头上有无可见的血液及血液量的多少。刺伤越深、针头被污染的血液越多,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职业暴露防范原则,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注射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建立屏障意识安全处理医疗废物有条件给医务人员注射疫苗,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换药、护理、处理污

6、物等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须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3、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者,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4、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要接触到锐器的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集中注意力,操作过程从容不迫,旁人不得干扰,遇到患者抵抗不合作的(如昏迷、烦躁、小儿)务必请他人帮助,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操作结束操作者及时整理医疗用品,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不得随意放置。5、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6、正确使用利器盒: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手持利器盒时不得将手指伸入其内,利器盒稳妥放置在安全的地方,装放量不得超过利器盒的3/4满,关闭开口,密闭运送。,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不能将手伸入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刺伤。8、被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用防渗透、双层黄色袋包好,专人运送。9、物表、地面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消毒清洁处理。,职业暴露处理原则,及时处理原则及时报告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职业暴露后处理步骤,局部紧急处理报告与记录暴露的评估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后随访,局部紧急处理,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的伤口;冲洗后用

8、75酒精、0.5碘伏消毒伤口皮肤和黏膜污染时,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报告主管部门,填写针刺伤报告表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和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 液),暴露类型及级别,暴露源轻度:无症状,病毒载量低暴露源重度:有症状,病毒载量高暴露源不明:污染物来源不能检测HIV暴露的评估:1级:黏膜和损伤的皮肤污染量少,时间短,自行决定基本用药,无确定的方案;如果时间短,污染物来自高危病人或有高危病人的地方建议使用基本用药方案2级:黏膜和损伤的皮肤污染量多,时间长,基本用药或强化

9、用药3级:皮肤刺割伤,伤口深,见血液,强化用药,职业暴露后处理,如确认污染为HBV阳性,误伤者又无免疫力,则应在误伤后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未接种乙肝疫苗则同时注射第一针如伤者接受过部分或全部乙肝疫苗,则应确认其抗体水平。如抗体水平不足,则应补充注射如为可疑HIV阳性,定期作HIV抗体检测(0、6、12周、6个月、12个月),HIV职业暴露预防用药,专家评估明确HIV职业暴露者,采取基本预防用药或强化预防用药为何暴露后用药可预防感染?急性HIV感染的一些资料显示,HIV从局部到全身的感染需要一段时间,在此其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阻止病毒的复制,预防用药最佳时间与疗程,暴露后预防开始的时间越早,

10、降低体内HIV复制和消灭活病毒的机会就越好。很多专家推荐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内用药职业暴露后预防的疗程一般为28天。,预防用药后的监测,由于暴露后预防用药有一定毒副作用,包括对肝、肾、胰腺重要脏器及骨髓功能有影响。最基本的监测是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一般在服药2周后开始监测,以后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监测。如果监测结果出现停药或换药的指征,应立即停药或换药。,职业暴露后随访,HBV:3月、6月后乙肝表面抗原测定HIV:暴露后6周,12周,6月,12月查抗HIV抗体,如何应对医务人员面临的高风险?必须树立和强化标准预防观念,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11、(不必考虑其诊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来防止双向传播。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12、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面罩、护目镜及口罩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等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6、环境控制:保证有适

13、当的日l常清洁标 准,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消毒,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具:防护帽、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鞋套护面罩: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口罩:保护口和鼻的黏膜。,防护用品,手 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双层手套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要让口罩紧贴面部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感染控制 你我共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