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33524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普法宪法辅导PPT模板课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汇报人:XXX 时间:XX年XX月,动态PPT 框架完整精美大气可以编辑,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PPT模板,序言,前言导读,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既规定了一般人格权,又规定了新型人格权,既严谨又成体系,为今后的制度发展预留了空间。6章、51条、近5000字的篇幅,首次“触典”的人格权编,不仅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的人格权“整理收纳”,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更通过对公民人格权的庄严

2、确认与严格保护,传达出民法典对个人的关爱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目录,CONTENTE,民法典人格权编精讲解读,人格权编内容概况,第一,人格权编亮点解读,第二,人格权编内容概况,第一部分,人格权编内容概况,什么是“人格权编”?,民法典人格权编共 6章、51条、近5000字。人格权分为一般人格权及其他人格权,是民法为保护自然人各种权利而设立的一般性法律规范;在民法典编纂之前,2017年出台的民法总则规定了一般人格权的内容,然而人格权的内容较为庞杂,仅仅在民法总则中一条法律条文进行概括性规范显然无法满足保护自然人方方面面的需求,此次人格权独立成编,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也与时俱进的回应了人格权保

3、护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人格权编内容概况,共6章,51条,5000余字,人,格,权,人格权中的一般人格权,指的是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等一般性人格利益,法律保护其自己对自己人格的支配权利,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而其他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权利分布在各个单行法的规范当中。,人格权编内容概况,1,规定了人格权的一般性规则,关于一般规定,2,规定了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并对实践中社会比较关注的有关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关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3,规定了姓名权、名称权的具体内容,并对民事主体尊重保护他人姓名权、名称权的基本义务作了规定,关

4、于姓名权和名称权,人格权编内容概况,4,规定了肖像权的权利内容及许可使用肖像的规则,明确禁止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关于肖像权,5,规定了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内容,关于名誉权和荣誉权,6,在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为下一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留下空间,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编亮点解读,第二部分,人格权编亮点解读,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第九百九十六条,【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聚合】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约责任下,受损害方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不仅开创了我国法

5、律界的先河,甚至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创举。因为在国际上大多数的国家的民法中,违约责任都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而只有侵权责任才能请求。从明年民法典实施开始,当事人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对方支付精神损害赔偿,不会再是“无理取闹”,而是有法可依。遭受精神损害的一方,再也不必只能要求违约方承担侵权责任,可以“光明正大”地请求违约责任。,明确了认定人格权侵权的考量因素,第九百九十八条,【认定人格侵权责任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认定行为人承担侵害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外的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当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人格权编亮点解读,确立器官捐献的基

6、本规则,第一千零六条,【人体捐献】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针对当下组织或个人强迫、欺骗、利诱人体器官捐献现象,此次民法典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意捐献器官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或者遗嘱形式。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人格权编亮点解读,新增维护生命尊严的权利,第一千零二条,【生命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维护“生命尊严”并不是从人对自己生

7、命的积极主动支配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从一种消极的防止侵害角度考虑,也是从最有利于维护人的尊严角度出发。如缓和医疗的方式,不是像安乐死那样积极主动加速患者的死亡,也不去无益地延缓死亡,而是通过解除痛苦等多种方式,使那些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患者,能够尽量舒适的、宁静且有尊严地死去,这实际上充分体现了生命的尊严。,人格权编亮点解读,预防性骚扰:明确机关、企业、学校责任,第一千零二条,【性骚扰】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近年来,性骚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调查显示,该问题常见于企业、学校等单位,而地铁站、公交车上、餐

8、厅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性骚扰频发之地。对此,民法典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人格权编亮点解读,扩大肖像权保护范围,不以营利为目使用肖像权也构成侵权,第一千零二条,【肖像权消极权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人格权编亮点解读,扩大了隐私权界定范围,【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

9、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人格权编亮点解读,扩大了保护个人信息的范围,【个人信息的定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

10、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信息处理者的信息安全保障义务】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人格权编亮点解读,姓名权、名称权的扩张保护,第一千零二条,【笔名、艺名等的保护】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和名称的简称等,参照适用姓

11、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有关规定。,明确对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等,参照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人格权编亮点解读,禁止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第一千零二条,【肖像权消极权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人格权编亮点解读,“标题党”“跟风党”或将承担民事责任,

12、第一千零二十五条,【名誉权的限制】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第一千零二十六条,【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因素】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三)内容的时限性;(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人格权编亮点解读,侵犯隐私权行为具体化,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人格权编亮点解读,汇报人:XXX 时间:XX年XX月,动态PPT 框架完整精美大气可以编辑,感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