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3626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新诗的来源和发展。掌握新诗的相关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理解相关的流派主张和发展脉络及历史背景。提高鉴赏新诗的能力;辨析好诗与坏诗。体会诗人的内在心灵,体会他们与时代、时局的联系和微妙距离。,参考书目,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艾青;新中国文学精品文库 诗歌卷雷达;中国新诗五十年林贤治;中国现代诗人论谢冕;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诗歌史程光炜;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研究李骞;等等。,“就本质而言,诗更富于精神性和真理性,它利用直接的视觉和直觉,把握周围的物质世界、日常经验,并透达灵魂深处。小说戏剧之

2、类只有通过虚构,模仿世界的真实,其阅读效果靠的是魅惑;而诗的结构永远敞开,真实是本然的。”林贤治,诗歌特点,直接性:瞬间、突发、全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神思”刘勰,诗歌特点,抒情性:浸润了诗人的情感和生命体悟。可以说,真正的诗歌都是抒情性的,抒发诗人的真实感情。诗歌自有检验真实性的内在驱动。抒情性是直接性的一种表现。那些应制的、拍马的作品不是诗,可叫伪诗。,诗歌特点,语言:审美功能,最大限度突显某部分言辞,或是言辞的某部分含义。其特点为含混性、音乐性和肉体性。含混性:朦胧感、多义性等。音乐性:“音乐是感觉,而不是声音”(卡鲁斯)肉体性: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有肉体上的感

3、动和满足,使人在肉体的感官上重新获得活力的经历。,诗歌的质量,诗歌的审美和意义是分不开的,意义是诗人呈现出来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的,在诗中的表达应该是人性的。人性的厚泽程度,决定了一首诗的质量。,诗歌的灵魂来源,“我在写作时并不觉得自由,不过,我是因为渴望自由而写作的。”塞弗尔特诗人只有在自由的心灵状态中,才能进行最真挚的创作。任何钳制思想自由的环境,都足以打击甚至毁灭诗人的神思甚至灵魂。,新诗运动的影响源头,清末诗界革命: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提倡“我手写我口”,采用俗话口语新思想外来翻译名词等入诗。外国诗歌的影响,多数作者具有外国文学的涉猎或背景。标点、分段分行等新诗

4、做法均来源于外。,新诗发轫于“五四”前夕,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胡适之、沈尹默和刘半农,诗九首。第一本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以新青年为阵地,最早一批尝试者,第一代诗人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康白情、鲁迅、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等。,早期新诗的三个阶段,新诗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这时期为新诗的尝试期,多种诗歌运动和流派涌现,大约都可归入到以上三种诗派表现中。从放弃古诗格律创建新诗形式,到重现诗歌格律;从寻找中国意蕴到模仿外国诗歌的象征手法和色彩;无不充满探索。新诗的第一个“十年”为草创时期。,胡适谈新诗成为前期诗作准则,诗体解放提倡说理诗(周

5、作人认为此类诗没有余韵)自然音节,无韵亦可(周氏兄弟摆脱掉用韵,走上欧化道路,创作散文化的诗。欧化、无韵的作法从者日众,直到后来闻一多等人才重提新诗格律问题)诗的经验主义,以描摹写实生活为主,不重想象,鸽子 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周作人小河,被胡适称赞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无韵的、散文化的新诗(相当多早期的新诗都是散文诗,结合散文与诗的特点,比诗长比散文短)。此诗以明白晓畅的口语构成隐喻,暗示因违反自然而导致的悲剧。,胡适梦与诗,诗的经验主义。“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

6、,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周作人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人的文学,成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理论支持。这也是胡适提倡的诗歌“经验主义”的深化。“为人生”的写实诗派主要来自“文学研究会”,有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冰心、郑振铎、庐隐等。,沈尹默三弦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它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葺草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湖畔诗人,新诗运动中,真正致力于爱情诗创作的团体湖畔诗社:

7、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等。朱自清评价:“潘漠华氏最是凄苦”,“冯雪峰氏明快多了”,“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其中以汪静之的成就比较大,得到胡适、周氏兄弟、朱自清等各位前辈的赞赏、支持和帮助。1925年以后,汪静之等湖畔诗人“以诗为武器”,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的洪流中。,小诗运动,19211924年间,诗坛上掀起小诗运动,并形成一个小诗群体。周作人的最先翻译了日本的俳句并写出论小诗等理论文章,对日本的俳句、短歌,印度、希腊的宗教短诗作出详尽的分析,认为小诗可以“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冰心受泰戈尔短诗影响,出版了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等诗集,都是小诗运动

8、的代表作。小诗多是哲理诗创作。,五四新诗的最高成就:郭沫若,和小诗运动差不多同时的,郭沫若新诗女神异军突起,被称为五四新诗的最高成就。其诗有两点创新:泛神论和反抗精神。代表了创造社的最大特色:感伤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郭氏给中国新诗界带来了叛逆者的形象,也带进了豪放雄浑的英雄基调。他“厌恶形式”,“主张绝对的自由”,而实际上郭氏新诗采用了多种诗体表现,也就是说,他在实践诗体解放的同时,却也多方面地试验着新诗的体式。,新诗格律派,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陈梦家等人。经过前期胡适的自然音节、无韵等理论,后期的新诗诗人重新发现格律、韵脚的重要,主张新诗的音韵,形成新月诗派。他

9、们深受西洋诗歌的影响,被称作“西洋律体诗派”。新诗格律化的倡导和实践是他们最成功的艺术目的,也是新诗文体的一次成功的转移。闻一多是新月派的领军人物,既有理论又有实验。徐志摩有实验而无理论,但由于他强大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知名度,使得新月派日趋繁荣,同时他比闻一多更出名,影响也更普及。新诗格律的先行者,还有刘半农、陆志韦等。,闻一多:新月派主将,有鲜明的理论主张。他的理论影响着新月诗人们的创作和理念。他提出“节的匀称”、“句的均齐”、“音尺”,重音、韵脚;认为诗要有三美: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章句)。他提倡“戴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诗。闻氏非常注重中西合璧,不仅效仿西洋诗歌的体

10、式,而且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造成一种繁丽典雅的艺术效果。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以写于异邦的爱国诗歌成名,名篇如太阳吟、一句话等;另外还有如忆菊,体现了典雅的美与现代文明生活情调的结合。第二部诗集死水,是闻氏面对祖国的多难悲惨而创作出的沉痛之作。在艺术上,死水比红烛更成熟和深刻,更重视诗歌的格律和形式。死水格律极严,每一行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节奏相同,字数也相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富于音乐性;内容极富色彩和动感。真正达到闻氏提倡的三美。新诗的诞生期提倡自由体白话诗,然而发展到一定时期,散文化倾向比较严重,而死水 对这种倾向起到了纠偏的作用。,徐志摩:思想驳杂,尝试的体式最多

11、,也翻译,讲究比喻,“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我们从中不仅窥见自己,而且也窥见社会”。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做爱情诗,然而“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也做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然而“总像不过是好心的公子哥儿的一时的同情”。他追求爱、自由和美(胡适语)。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是五四自由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简洁回响;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有大量激情的情诗,也有折射社会问题的诗作;第三本猛虎集,技巧成熟,句式严谨音律和谐,然而情绪感伤、空灵而神秘;最后一本云游,格调更颓废、消极,“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气”。,朱湘:在新月派诗人中,朱湘

12、更讲究诗的外观形式的整齐。他的诗受古典诗词的影响最深,在音韵和精神上化用古典诗词的传统。他煞费苦心打造出既契合现代趣味又古色古香的诗歌效果,音韵和谐,格式严谨,却也有创新。名作采莲曲即可看出朱湘的特点。虽然缺乏时代气息,然而在格律音韵等形式方面达到的效果却能给人极大的启发。,又一异军:象征诗派,代表人物有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姚蓬子等。他们取法法国象征诗派,讲究用比喻,不再歌咏人道主义,而多是情诗或情感的诗。情调是孤独、哀伤、晦涩、颓废、飘渺等等。他们没有共同宣言、没有主要刊物阵地,没有大致的理论主张,他们只有共同的艺术渊源,和创作风格上的基本一致。后来,戴望舒转向现代诗派并

13、成为领袖;穆木天、冯乃超都走向革命道路,诗歌为大众和现实服务。,李金发:第一个有意识把西方象征派引进中国诗坛的诗人,标志着欧美现代派文学中的象征主义开始影响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李氏的诗句法欧化,注重比喻,“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因为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许多人抱怨看不懂,许多人却在模仿着”。他最早发表的象征诗弃妇,是一首“把诗做得更像外国诗的诗”。他的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以情诗为主,虽也有一些现实主义色彩,然而情绪感伤颓废,照搬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因此给人褒贬不一。,30年代的新诗,新诗在走完第一个十年历程以后,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许多诗歌创

14、作。即现代派之后,左翼作家联盟开展了新诗歌运动,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理念,形成中国诗歌会、晋察冀诗群、七月诗派等等诗歌团体。为推动民族解放而作出贡献。,现代派:形成于30年代。从新月诗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追求的是“纯诗”的艺术主张。一些原新月派或象征派的诗人在变为现代派以后,诗歌的成就更大。例如原为新月诗人的何其芳、卞之琳和李广田;原来受象征派影响的戴望舒等等。他们扬弃了新月派的曼妙情趣和象征派的冷眼颓废,诗风明快,舍弃语言的欧化。他们转向自我的开掘,擅长表达人生的忧郁和欣慰,以暗喻的手法抒写内心的隐屈。他们抒发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展示自我灵魂在工业社会面前的悲哀。,戴望舒:最初十分看重新诗的音乐效

15、果,热衷讲究平仄的间隔使用。朱自清评价他:“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的,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但很快戴的主张有了极大的改变和超越。“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成为畸形的”等。抗战以后,他以明快激昂的语言和爱国激情创作乐观健康的诗篇。,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一个诗歌团体,主要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等,主要代表成员包括田间、艾青等人。当时正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一二八”两次侵略事变,而中国文坛“还那么沉寂,一般

16、人闹着洋化,一般人又还是沉醉在风花雪月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诗歌会决定用诗去配合革命斗争。诗歌大众化是他们的艺术主张。描写现实,表现劳苦大众的生活,歌唱抗日救亡运动则为其审美内容。他们的诗唤醒了象牙塔中的诗人们,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艺术观,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大众化的格调起到了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作用;但技巧上缺乏锤炼,影响了诗歌的社会审美效应。,七月诗派:1937年,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派。贯穿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诗歌介入战争的成功实践。七月派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努力开掘民众的生存欲望和战斗意识,表现民众觉醒了的自由意志。认为人的主体精神是诗

17、人精神人格的具体表现,使新文学中“人”的表现由个体向民族深化。追求崇高悲壮的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的集体战斗意识,清除民族劣根性中的奴化思想,创造凝重峻拔的诗歌美学风格。1955年,受“胡风案件”牵连,七月派被迫消失。他们是胡风、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晋察冀诗群:活跃于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诗群。由于边区政府实行民主政治和坚决抗日的主张,因此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前往。他们把诗歌作为战斗武器,紧密配合民族解放战争。一切为战斗,是他们创作的出发点,用诗歌鼓舞人民去战斗,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诗歌就是为抗日战争

18、服务的。这个诗群的产生,是中共指导和掌控文艺工作的成果。讲话之后,诗人们响应毛泽东的号召,用大众形式创作诗歌。小调、民谣、街头诗、板报诗等形式,以叙事为主,采用直白浅显的语言,农民大众为主要形象,精致的诗歌技巧被束之高阁。对战争的描写是此诗群的主调,用诗对抗日战争进行记录和评价。此诗群在战争中诞生和成熟,是特殊年代里的一个特殊流派。,40年代的新诗,从文学地理的角度来看,40年代有三个文学区域: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国统区腐败的统治促使一批讽刺诗的出现,如臧克家、袁水拍等人的创作;还有一批青年诗人团体继续现代派诗歌的创作。解放区在毛泽东讲话的号召下出现了新体民歌的创作。40年代烽火连天,文学

19、事业在战乱动荡中无法得到耐心精致的磨练,知识分子必须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此时的诗歌的最大目的是抵抗和揭露。,新体民歌:40年代初期在解放区出现的具有民歌风味的新诗派。自从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诗人们根据它的精神指示而创作。作家们深入民间,与农民同吃同住,采集民间的歌谣体作品,例如信天游、走西口等等。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形式抒人民之情,叙人民之事。其中,李季、阮章竞、田间是新体民歌的代表诗人。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王九诉苦、赶车传等等成为受欢迎的新体民歌。,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相当活跃的诗歌流派,中国新诗和诗创造是他们的主要园地。他们是“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喜爱艾略特、里

20、尔克、奥登等国外现代派诗人,同时思考苦难的中国现实,写出中国的现代诗。用现代意识关注时代风云。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文学意识和主流不一致,九叶派被有意忽略和遗忘,以致埋没。他们是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等。,建国后新诗表现,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文学标准一统化,文学体系一元化。诗歌的道路也越走越窄。诗歌以写实为主,以歌颂为主,基调必须是乐观明朗的,严格遵守毛泽东的文学标准。五四走过来的老诗人努力适应新时代,延安时期出来的中年诗人和新时代的青年诗人都在认真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然而随着艺术的道路越走越深,他们无一例外都会碰到矛盾和摇摆的困境。有的搁笔了,有的艰难前进,有的受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