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34154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知识讲座,县CDC慢病科二零一四年五月,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1 高血压病概况2 高血压病的危险行为因素3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策略4 高血压健康促进计划5 高血压健康促进计划评价,高血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高血压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病因分类最常用,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不清楚而以血压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故又称高血压病,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控制。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因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故

2、亦称多原因性高血压,其发生原因比较简单而清楚,故又称单原因性高因压。占5%-10%。,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流行最广、危害最重、隐蔽最深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原发性高血压从发病机理致临床防治的研究。,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1月16日(),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2002年10月第一版 3839页,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1月16日(),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

3、2002年10月第一版 38页,高钠、低钾饮食与高血压,每天摄入少量(2-3克)钠盐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需,但过量钠盐摄入(6克以上/每 天)会导致不良生理反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升高血压。原因是:其一,摄入钠过多,血液内钠的浓度会增加,肾脏就减少尿的排出,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其二,血管壁细胞内钠含量增加,会引起血管收缩,还会造成血管壁水肿,导致血管腔变窄,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研究证明钠盐摄入量与血压升高成正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钾能促进钠经尿排出,钾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负相关,而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是高钠低钾。高盐饮食不仅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心脏

4、病和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每日吃钠盐从9克降至6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22%,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适当比例的体脂是人体生理活动之必需,过量的体脂会影响健康。体脂轻至中度增加为超重,重度增加为肥胖。肥胖者血液中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引起胰岛素抵抗、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炎症因子增加等,造成机体损害。肥胖者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倍和2.5倍。要活动肥胖的身体需要更多能量,心脏必须相应地为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身体越胖,心输出量就越大,血压就随之越高。,过量饮酒 与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中约5%10%是由过量饮酒引起的。少量饮酒后短

5、时间内血压下降,但随后会升高。大量饮酒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及血压波动性增大。大量证据表明,过量饮酒是心血管病 包括心脏性猝死和其他相关疾病(肾功能衰竭、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认知功能受损和老年痴呆等)的危险因素。重度饮酒者脑卒中死亡率比不经常饮酒者高3倍。每克酒精含7千卡热量,却没有其他营养成分,故大量饮酒会引起肥胖而营养不良。饮酒常需佐以口味较重的菜,伴有大量盐的摄入。,长期精神紧张与高血压,人在紧张、愤怒、惊恐、压抑、焦虑、烦躁等状态下,血压就会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主要机制是:情绪变化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神经内分泌功能失

6、调,诱发心律紊乱;血小板活性反应性升高;诱发冠状动脉收缩、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事件。有心血管病史者,心理压力增加会使病情复发或恶化。,吸烟与高血压,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引起交感兴奋、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膜,使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不仅使血压升高,还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猝死、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婴幼儿尤其容易受到二手烟中有毒物质的侵害。孕妇主动或被动吸烟,烟草中的有害成分通过胎盘而直接损害胎儿的心血管系统,这种损害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永久性的。,体力活动不足与高血压,体力活动不足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 普遍缺乏体力活动,严重影响心血管健康。体力活动不足

7、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年龄、遗传因素与高血压,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父母有高血压史,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但遗传对高血压的影响明显低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20%30%的高血压发生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男性55 岁及更年期后的女性易患高血压。,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每 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健康教育的促成因素,1 高血压的筛检(1)普查目前各地多采用65岁以上人群普查(2)高危人群筛检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天食盐量超过10克以上者超过标准体重20%者 包括儿童有吸烟史

8、 每天吸20支以上 超过一年者经常饮高度白酒 每天100克以上者经常接触噪声情绪不稳定者连续口服避孕药一年以上者,2高血压的分类管理,建立高危人群档案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设立专科门诊给予测量血压,高血压水平分类,分期 收缩压(高压)mmHg 舒张压(低压)mmHg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限 130-139 85-89临界高血压 141-159 91-94高血压的分期:1期 140-159 或(和)90-99 2期 160-179 100-109 3期 180 110,高血压的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专业人员指导下:组织管理小组,学习防治知识互相交流经验,提高管理

9、效果坚持定期测量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 年基层版,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1月16日(),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1月16日(),CCEP项目:高胆固醇与冠心病防治知识手册,CCEP项目:高胆固醇与冠心病防治知识手册脂肪从哪里来?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2002年10月第一版49页,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2002年10月第一版52页,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1月16日(),詹姆斯里帕心脏健康之路2004年3月第一版101页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

10、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1月16日(),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2002年10月第一版 67页,郭冀珍,介绍常用降压药联合用药的组合()郭冀珍,从ASCOT研究看循证医学指导降压联合用药方案(),高血压常见的误区,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不可否认,高血压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肥胖、过量饮酒、口味儿较重、体力活动少、吸烟、精神压力大等。但个人的生活方式深受家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使高血压患者想改变生活方式,如果家庭和社会不予支持也很难。如果购买的食品都含有很高的钠盐,限盐也就成了空话;住宅周围没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锻炼的环境,增加体力活动也就打了折扣;此外,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有赖于媒体的支

11、持。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家属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家人最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需求。所以,家人要积极学习高血压防治知识,让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共同参与生活中各方面的干预,从家开始,建设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不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预防,也促进其他人的健康。,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地越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于这个标准都应该治疗。,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算

12、血压,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一切都太晚了。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最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不愿过早服药,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

13、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获益越大。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的功能障碍,降低发病风险,其远期后果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动脉硬化了,血压很难控制时再用药。或等到心脑肾脏器功能已经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悔莫及了。,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

14、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只服药,不看效果,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最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

15、理想水平。,自行购药服用,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证,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医生根据病倩,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的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个体化治疗,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16、有的高血压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有的患者认为输液能活血化淤,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其实平常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他危险因素(降糖、降脂、服小剂最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单纯依靠药物,忽视改善生活,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健康,是人类心脏健康的四大基石。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

17、血管,单纯靠吃药,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很多入服用2、3种降压药而血压难以达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正确的做法是除合理用药外,必须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举出身边某某人不吸烟不喝酒,50岁就得了脑出血,而有的人抽烟喝酒吃肉却活到90岁的例子,来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作用。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他所说的只是个例,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心脑血管病的其他它危险因素和生活条件各不相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大多数人获益,降低发生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是在大规模人群研究得出的结果。正如闯红灯者不一定都发生交通事故,但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遵守交通规则者要大几倍。,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有些人一旦发现自

18、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4一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增加危险,尤其是老年人。,过份关注血压值与精神紧张,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殊不知,人24小时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星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药量。,

19、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有些人认为在医院里测的血压是准确的,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诊所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段状态放松,不受由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自己的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有“灵丹妙药”可以根治高血压,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

20、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很多人因此而丧命。,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治疗,有些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某些企业就利用患者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过份信任纯天然降压药,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某些企业就利用患者的心理,鼓吹某些天然药品

21、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中药降压,可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不肯定,不盲目推荐纯天然药降压。,学会识别伪科学,当前,不少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宣传和推行伪科学,举着公益的招牌追求个人和集团的不当利益利用下列各种形式、各种招数做虚假宜传,推销自己的产品,欺名编利:1扩大宣传,一分效果说成十分;将保健品,保健仪器夸大宣传成临床治疗药,治疗仪器,作用万能,包治百病,延年益寿;2自称“灵丹妙药”,能根治高血压,免除终生服降压药之苦;3自称纯天然产品,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不用吃西药,能取代降压药;4自称“世界唯一”,“祖传秘方”,独家所有;5打着高科技旗号,宣扬是“高科技产品”;6披着学术的外衣,假冒国家管理部门批准,学会、协会、大医院认证,知名专家推荐。伪科学干扰和破坏高血压的正常治疗,造成病情恶化,患者为这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他们能够得逞的主要原因是公众缺乏科学知识,又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虚假宜传正好契合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的心理,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高血压患者和家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牢记“目前高血压尚不能根治”,识别伪科学。坚持到正规医疗机构看病,科学规范地治疗高血压,力争长期降压达标,享受美好生活。,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