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4161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GB15496专题讲座PPT.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企业标准体系概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特聘教师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丁 列 宾 电话:13387573488 E-mail:QQ:413369827,2,企业标准体系概述,第一节 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简介第二节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述第三节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第四节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五节 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实现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3,第一节,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简介,4,1.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代替GB/T 154961995 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2.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代替GB/T 1549719

2、95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3.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代替GB/T154981995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4.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5.GB/T 130162009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6.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5,本标准体系适用于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不仅适用于工业企业,同样也适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企业标准体系适用范围:,6,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本标准体系在修订时,充分考虑了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

3、系 要求、GB/T 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与使用指南、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等标准的要求,以便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时能够更好地与这些标准体系相结合。,7,第二节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述,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二、现代标准化的特点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四、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标准化,8,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标准(Standar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调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定义来自GB/T 20000.1

4、-2002 中3(ISO/IEC号指南2:1996,MOD),标准化,9,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重复投入、重复生产、重复加工、重复出现的产品和事物才需要标准。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标准的对象就是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标准最初表现在语言、文字、符号的使用中;表现在计算、计时、度量中;表现在石器、青铜器的生产制造中;表现在建筑和交通运输规范中;这些都是大量可重复的事物和概念。,10,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

5、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标准化,11,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3、标准和标准化的目的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也就追求一定范围的有序化。4、标准化的本质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为了增加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防止其向无序化发展。,12,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5、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的本质市场分为主体和客体。法律、法规是管人的(法人、自然人),管的是市场行为主体,因此市场行为主体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的客体是商品,主要靠技术标准来规范。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管理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种必备手段。,13,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关

6、系,技术标准,技术法规,法律法规,14,6、专家观点松蒲四郎观点:标准化活动可理解是创造负熵的努力。熵:热力学中表示分子运动混乱程度时采用的 物理量。熵增大,表示系统混乱程度增加,无序性增强;熵减少,表示系统混乱程度下降,系统有序性增。所谓提高系统的有序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要使系统的熵减少,也就是创造负熵的活动。,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5,北京理工大学郎志正教授的“约束论”观点:标准的本质是约束,是人们根据某种需求制定出来的、有利于发展的、并能够取得效益的一种约束,简称约束论。约束人们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无序行为,提高社会和企业经济效益。两种观点本质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最佳,获取效

7、益。,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6,7、标准化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的标准化 中国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以及当时用铜合金铸成的钱币就是那时标准化的典型产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车同轨,书同文”,这是史书上对当时中国标准化方面的重要记载,也是对当时标准化的重要写照。度、量、衡的统一也是在那个时候实现的,当时颁布的工律、金布律、田律堪称古代世界史中推行标准化方面的典范。,17,7、标准化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的标准化 到了宋代,由官方编写的军器法式中有47卷是军器制造规范技术标准。北宋时代的毕昇于1041年1048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成功地利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性原理,比欧洲

8、类似的发明早了400多年。,18,7、标准化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的标准化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药剂方面的典型的标准化文献。所有这些都表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而标准正是科学技术的基础。,19,7、标准化发展历程,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给出这样的结论:“在公元3世纪到12世纪之间(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可见,那时中国的标准化事业在世界上具有相当水平。,20,7、标准化发展历程,2)近代标准化 近代标准化是在大机器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1,7、标准化发展历程,1792年毕

9、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惠特尼E应用标准化与互换性原理在大工业生产中的成功实践,赢得了“美国现代工业标准化之父”的美称。英国机械工程师惠特沃思J,1833年在英国现代工业的摇篮曼彻斯特独创了精密的量具量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841年他建议在全国采用统一的螺纹尺寸制度,这就是有名的惠氏螺纹。,22,7、标准化发展历程,“现代管理之父”泰勒1856年生于美国,他把一生精力倾注于管理革新,获专利100多项。他创造了一套测定劳动时间(管理标准)和研究劳动动作相互关系的工作方法。他的这套理论被称之为科学管理。,23,7、标准化发展历程,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标准化为其开辟前进的道路。1900年,催生

10、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机构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1906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公差标准。,24,7、标准化发展历程,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美国1918 德国1917法国1918 荷兰1916日本1921 瑞士1918比利时1919 菲律宾1916奥地利1920 瑞典1919,25,7、标准化发展历程,1865年法、德、俄20个国家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国际电信联盟”(ITU)。1906年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46年10月,中、英、美、法、苏等25个国家在伦敦发起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7、标准化发展历程,3)现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11、 ISO、IEC和ITU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1946年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时,我国成为创始国之一。1957年,我国参加了(IEC)。,27,7、标准化发展历程,3)现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1972年,国际电信联盟恢复了我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现在和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局,SAC(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工作。信息产业部代表我国参加。,28,二、现代标准化的特点,为适应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标准化形成一整套先进的科学方法: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29,综合标准化 现代标准化最显著特点一,综合标准化就是

12、对所涉及到的所有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标准化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处理,目的是建立一个充分优化的标准体系以实现一定范围的最佳标准化效果。,30,综合标准化 现代标准化最显著特点一,如:对工业产品实现的标准化,要求对市场营销、设计开发、原材料、检验方法、测量设备、包装、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施标准化,31,综合标准化 现代标准化最显著特点一,如:对农产品要从产前、产中、产后、对生产要素进行标准化。包括对:种子、土壤、灌溉、肥料、中耕、植保、收获、加工、储存、运输等实施标准化。,32,综合标准化 现代标准化最显著特点一,综合标准化在我国的形式 标准体系:工业企业标准体系农产品标准体系服务企业标准体系其他标

13、准体系,33,综合标准化 现代标准化最显著特点一,综合标准化在国外的形式:西方国家,把综合标准化作为系统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美国国防部标准化和规范大纲要求,规范和标准首先要建立标准树,把武器装备的标准化融合在系统管理的全过程。,34,超前标准化 现代标准化最显著特点二,超前标准化:一般凡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期,且技术要求和指标始终能随着时间 变化而动态变化,并在整个有效期内处于最佳状态的标准化活动,均可称超前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的精髓:提前预测市场需要,把这种需要转化为标准内容。,35,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原则,1.简化原则2.统一原则3.协调原则4.优化原则,36,1.简化原则,定义:在一定范

14、围内,精简事物或概念 的类型数目,以合理的数目类型 满足一般需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理解:精简对象的类型数目满足一般 需要。事例:人民币值的简化就是一种简化的 标准化形式。,37,2.统一原则,定义: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 的表现形式归 并为一种。本质:把对象的形式、功能具有的一致性通 过标准确定下来。事例:教材中提到的铁路轨距和电力的电 压和频率的统一。,38,简化和统一的区别:统一化着眼于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简化则着眼于精练,在简化过程中往往保存若干个合理的品种,简化的目的并非简化为一种。例如:人民币值是简化的结果,但不能因为人民币具有相同的功能而统一币值。,39,3.协调原则,定义:指

15、标准化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 协调一致。标准体系中每个标准之间的协调;每个标准中每个要素之间的协调。企业标准体系的各有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标准子体系,各项标准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协调一致;以标准为接口,协调企业的各层次、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关联,解决各相关方的连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得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40,4.优化原则,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企业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优化选择,使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达到最佳效果。在简化、统一、协调过程中都贯穿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和确定一个最佳方案,而最佳方案的确定,须借助于标准化的优化原

16、则和方法。,41,四、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要求,(一)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二)标准化战略,42,(一)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1),1.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组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3.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前提。4.利于加快新产品的研发,缩短生产周期。5.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重要措施。1979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低压锅炉水质国家标准,使锅炉水垢从3mm6mm降至1mm3mm,一吨煤产生的蒸汽量从7吨增至9吨,一年全国低压锅炉消耗的煤炭量降低4百万吨到5百万吨。,43,(一)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2),6.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特征。7.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

17、化的基础。8.是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的重要途径。9.是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业健康和强化环境管 理的重要措施。10.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11.保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市场公开、公正、竞争而有序。12.消除技术壁垒,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利于市场准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44,(二)标准化战略 1、标准化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由于忽视国际标准的作用,经济损失惨重。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由于一些国际标准没有反映美国技术,在每1500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中,就有200亿至400亿美元的商品受到

18、技术壁垒。日本进行的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日本新技术如果没有形成国际标准,每一项技术平均损失300亿日元(约20亿人民币)。,45,(二)标准化战略 1、标准化的重要性,我国商务部最新调查: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遭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损失大约17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上述各个数字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及0.7个百分点。(摘自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46,(二)标准化战略 2、我国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标准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乃至发展既然具有上述的重要性,我们应当把标准化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考虑,我国政府对标准

19、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十分明确。,47,(二)标准化战略 2、我国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科技部提出发展科技的三大战略:一是人才战略;二是专利战略;三是技术标准战略。,48,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技术标准战略?,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近年来,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从过去主要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已经更多地成为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壁垒,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许多发达国家都将目光转向标准,通过技术标准中技术要素的确立和技术指标的设立,建立了自己的贸易技术壁垒体系。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受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案例,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49,越

20、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问题越突出。因为在传统产业里,技术更迭缓慢,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分离。而今天,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经济效益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50,在国外出现一种新的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由此可看出它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高通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由于它在 CDMA领域拥有1400多项专利,并使相关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于是这家公司气冲斗牛,如日中天。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竞争

21、的制高点。,51,(二)标准化战略 3、我国标准化发展运行战略,90年代初以前,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政府主导性的标准化体系。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市场为导向;二、企业为主体;三、政府推动;四、分类指导发展。,52,第三节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一、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种类管理体系的明确规定1、GB/T 190010.3指出“GB/T 1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GB/T 19004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GB/T 190010.4指出“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卫生与

22、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整合。”,53,第三节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2、GB/T 154965.2指出:“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的基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并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54,第三节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3、GB/T 195803.1指出:“卓越绩效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

23、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55,从以上几个标准的提法可以归纳出如下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发展方向:,各类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4001/28001,建立单项管理体系整合各类管理体系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卓越绩效评价GB/T19580,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整合企业各类管理体系的基础,关注总体业绩与效率,企业标准体系GB/T15496/7/8,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关注单项管理的有效性,56,第四节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一、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三、企业标准化职责四、企业

24、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五、企业标准的制定六、企业标准的实施原则七、企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57,一、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 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3、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4、制定、实施企业标准5、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7、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58,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1),1、企业标准化机构 第一种形式:企业设立专职机构(如标准化科),在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如设计、工艺、营销等部门)和车间设标准化组或专兼职标准化人

25、员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59,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2),第二种形式 设立以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有关标准化重大问题讨论、审批和决策。具体办事机构的设置与第一种形式相同。,60,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3),第三种形式 企业未设专职标准化机构,指定有关职能部门统一(或分别)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审批、协调。这种形式只适用产品单一、标准化工作量较少的小型企业。,61,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4),2、企业标准化人员的要求(1)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具备从事

26、标准化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3)具备与所从事的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现状。(4)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外语水平。,62,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5),3、企业标准化的培训(1)各级管理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者(厂长、经理)和各职能部门、车间领导,根据各自的职责,应该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管辖范围内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并能贯彻和运行。,63,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6),3、企业标准化的培训(2)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企业的专(兼)职标准化人员是企业科技干部队

27、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需要,首先必须造就一支有足够数量并能胜任工作的专(兼)职标准化干部队伍。,64,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7),3、企业标准化的培训(3)其他人员(工人和一般干部):基本要求是熟悉并能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65,三、企业标准化职责(1),1、企业领导的标准化职责 1)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确定与本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2)审批标准化工作计划、规划及其重大问题,批准标准化活动经费;,66,三、企业标准化职责(2),3)审批企业标准;4)负责对企业标准体系的评定审核;5)

28、对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贯彻标准,造成损失的责任者按规定进行处罚。,67,三、企业标准化职责(3),2、标准化机构的职责 1)组织贯彻国家的标准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编制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2)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3)组织实施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68,三、企业标准化职责(4),4)组织对本企业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参与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6)做好标准化效果的评价与计算,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69,三、企业标准

29、化职责(5),7)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建立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资料;8)对本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教育,对本企业有关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9)承担上级委托的有关标准化的其他任务。,70,三、企业标准化职责(6),3、各职能部门、车间(标准化组或兼职标准化人员)的职责:1)组织本部门、本车间完成上级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2)组织实施与本部门、本车间有关的标准;3)按工作标准对所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71,四、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企业主要应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计划:(1)制定、修订标准项目的规划、计划(2)标准化科研项目计划(3)实施标准的项目规划、计划(4)采

30、用国际标准的规划、计划(5)标准化培训计划(6)其他,72,五、企业标准的制定(1),1、企业标准制定的范围(1)产品标准(2)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所需 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3)设计、采购、工艺、工装、半成品 的技术标准。(4)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企业“内控 标准”。,73,五、企业标准的制定(2),2、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8个)(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2)保证安全、卫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3)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 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31、和国外先进标准。,74,五、企业标准的制定(3),(5)鼓励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6)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 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 换,技术先进、经济合理。(7)有利于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8)本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企业标准 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 应协调一致。,75,六、企业标准的实施原则,(1)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法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销售和进口;(2)推荐性标准,企业一经采用,应严格 执行;(3)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均应严格 执行;(4)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

32、照合同的约定 执行。,76,七、企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1),1、监督检查的内容1)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标识和包装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2)生产过程和各项管理工作贯彻实施标准的情况。3)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77,七、企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2),2、监督检查的方式 1)产品标准(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外购、外协件、半成品、产品标识、包装等标准)由企业质量检验机构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78,七、企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3),2)对生产过程和各项管

33、理工作实施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情况,由有关部门按专业分工和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79,七、企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4),3)各部门的工作标准执行情况,由企业领导组织考核;各类人员的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由所在部门的领导组织考核。工作标准的考核结果要与经济责任制挂钩。4)标准化审查是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企业标准化机构(或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进行审查。,80,第五节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实现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一、企业标准体系概念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三、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和要求四、标准体系表的格式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34、的科学方法六、企业建立和实现标准体系应做事项,81,一、企业标准体系概念(1),1、企业标准体系: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2、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82,一、企业标准体系概念(2),3、内在联系(1)系统联系(2)结构联系 上下联系 左右联系(3)功能联系,83,(1)系统联系 指企业标准体系内,各分系统之间及分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之间的关系:技术标准是主体;管理标准是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指导工作标准,对工作标准有制约作用。,84,(2)结构联系之上下联系 一是从下到上

35、的共性形成关系,从低层的众多个性标准中找出其共同特性,并将共性内容制定成共性标准,并尽量安排在高层次上。如:每个企业都有诸如财务科长工作标准、质检科长工作标准、技术科长工作标准等,这些个性标准中有一些共同的内容,把这些共同的内容抽出可以形成科长通用工作标准,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85,(2)结构联系-上下联系 二是从上到下的指导关系,下层标准必须贯彻执行上层标准。例如: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应该 首先遵守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要遵守本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最后我们有自己的做人准则。下层服从上层。,86,(2)结构联系-左右联系 指标准门类之间相互协调统一、衔接配套的联系。例如:原材料标

36、准要保证半成品标准的实现,半成品标准要保证成品标准的实现。,87,(3)功能联系 功能相同和功能不同联系:一、把功能相同的标准应归到同一个标准分系统或标准子系统,充分发挥标准整体功能效用。例如:包装物标准、包装质量标准、包装重量标准等应纳入包装标准子系统。二、把功能不同的标准按功能联系安排标准的先后顺序。例如: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成品标准。,88,一、企业标准体系概念(3),4、企业标准体系表的作用 按照标准内在联系做出来的标准体系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表或体系表,而不是罗列表。从体系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标准之间的三大联系。标准的制修订情况一目了然。,89,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1),

37、1、目的性2、集成性,也即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5、阶段性,90,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2),1、目的性 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目的: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或降低资源消耗;或确保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或保护环境;总起来是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效益。,91,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3),2、集成性(综合性)指现代企业标准体系是由众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综合集成为一个标准系统。,92,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4),3、层次性 一、低层次的标准是高层次标准的基础;二、高层次的标准指导约束低层次的标准。例如:技术标准体系中基础标准的标准化工作导则、符号、标志标准对其他技术标准(如设计

38、标准)有约束作用。,93,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5),4、动态性 指标准体系是不断持续改进的,不是一成不变。5、阶段性 指标准体系在持续改进中的每个周期是相对稳定的,即一个阶段向下一阶段发展,在阶段中标准体系是相对稳定的,这样才能发扬标准体系的效能。,94,三、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要求(1),1、编制原则-目标原则-系统原则-层次原则-协调原则,95,三、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要求(2),1、编制原则(1)目标原则是指编制标准体系要围绕企业的目标进行;(2)系统原则是指编制标准体系要发挥整个体系的系统功能;,96,三、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要求(3),1、编制原则(3)层次原则是指编制标准体

39、系要把应用范围广的标准尽量安排在高层次分系统或子系统中去;(4)协调原则是指编制标准体系时,各标准之间要互相协调一致。,97,三、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要求(4),2、编制要求(1)全面成套 一是标准项目全;二是单件标准内容全。(2)层次恰当 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恰当安排在不同层次和位置上。(3)划分明确 应按照标准的功能划分,功能相同的标准为一个子系统。,98,四、企业标准体系的格式(1),1、层次结构形式 层次格式是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全面进行分析和合理安排后产生的结构。层次结构适用对象:生产多个产品的企业。,99,四、企业标准体系的格式(2),1、层次结构形式 优点一:对全

40、盘标准做了“层次恰当”和“划分明确”的安排后,可使标准体系内的标准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该统一的不统一或不该统一的统一不合理的结构,避免重复劳动。优点二: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100,101,四、企业标准体系的格式(3),、序列结构形式(不介绍),102,四、企业标准体系的格式(5),3、技术标准体系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是技术基础标准,作用范围是企业的产品标准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第二层是生产过程技术标准,按生产过程顺序排列,采取一条龙形式。,103,设计技术标准,技术基础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图,产品标准,运行、检验规程)工艺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元器件)技术标准半

41、成品(中间体、半制品、,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检验设备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包装、搬运、储存、标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采购技术标准,104,四、企业标准体系的格式(6),4、管理标准体系结构 采用层次和序列结构相结合形式,一般分二层:第一层次是全企业性管理标准,作用范围是全企业,可按管理顺序排列。如:经营管理、采购管理、能源管理。第二层次是部门管理标准,作用范围为部门。,105,经营综合管理标准,管理基础标准,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

42、生产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安装、交付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职业健康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106,四、企业标准体系的格式(7),5、工作标准体系结构采用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岗位通用工作标准,如:员工通用工作标准;科长通用工作标准。第二层次是单项岗位工作标准,如:车工岗位工作标准;技术科长岗位工作标准。,107,企业工作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图,工作工作标准,管理层工作标准,决策层工作标准,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操作人员工作标准,操

43、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最高决策者工作标准,决策层人员工作标 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工作标准,一般操作人员(岗位)工作标准,108,四、企业标准体系的格式(8),6、标准明细表.1层次或序列标题,109,四、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格式(9),7.标准分类统计表,110,8、代码企业内要统一,代码编制规定。例:企业技术标准编号 Q/J.2003 批准年号 标准顺序号 标准分类代号 标准层次号 标准类别代号 企业名称代号 企业标准代号,111,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 科学方法(1),1、系统原理2、过程方法,112,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2),

44、(一)系统原理 1、系统的基本概念:简单地说,系统是由两个以上具有特定功能的要素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例如:一个足球队有名队员,每个队员和位置有自己特定的职能,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支完整的足球队。,113,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3),2、系统效应 个体效应:系统中每个要素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在运作实践中产生特定的作用和效应,为个体效应。系统效应:若干个要素构成一个系统,在实践中产生的总体作用和效应,为系统效应。,114,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4),2、系统效应 贝塔郎菲定律:在系统中每一个要素的个体效应将影响系统效应,个体效应是系统效应的基础,但系统效应绝不是

45、简单地等于构成系统所有要素的个体效应的代数和,由于要素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不同,系统效应可大于、等于或小于个体效应的代数和。这就是系统工程中著名的贝塔郎菲定律。,115,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5),、系统原理的应用企业标准体系的系统效应把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和构成子系统的单项标准以及工作措施作为系统相互关联的要素加以识别、运作和控制,运用系统原理,使企业标准体系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企业获取最佳效益。,116,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6),、系统原理的应用:企业标准体系 结构优化的方法-协调方法:企业标准体系内的各个单项标准的特性功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46、,通过协商使相关标准之间建立起相互适应的关系,求得稳定结构。-综合方法:把企业标准体系内的单项标准,按功能和结构制约关系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优化系统结构,使标准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117,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7),、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优化的方法-层次方法:按标准的作用范围分别排列,构成不同层次的序列结构。-列表法:将企业标准体系内的各个单项标准按标准之间联系排列出图表(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118,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8)(二)过程方法1、概念: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119,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9),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通过

47、过程完成的 企业标准化过程主要包括:a)输入:输入的一般是企业的总方针目标、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某一特定标准体系,也可以是单项标准。b)使用资源:为使过程达到预期结果,使企业标准化成为一个增值的转化,必须使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环境资源。c)过程:为使企业标准化过程成为增值转换,必须通过一个标准化过程网络来完成。,120,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10),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通过过程完成的 企业标准化过程主要包括:d)监测:对过程实现有效的监视、测量、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这是企业标准化的永恒目标和追求。e)输出:一定范围内最佳,即取得良

48、好的标准化效果。,121,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11),例如:我们举办培训班也是一个过程。输入:有关标准、教材等;使用资源:为使培训达到预期年的结果必须使用资源。包括教员、学员、使用教室、资金的投入;过程:教学活动;监测:随时指导和教学活动及以后改进;输出:取得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良好基础。,122,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12),3、标准化活动过程原理(1)标准化活动是一个典型的过程。任何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标准化活动包括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是标准化过程。一切标准化工作都是通过标准化过程完成的。(2)将标准

49、化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高效地得到标准化结果。(3)要对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各有关过程有清晰的认识。,123,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13),4、标准化过程方法(1)确定标准化过程的顺序,识别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过程,如管理职能、资源提供、标准的制修订等有关过程;(2)明确每个过程的活动;,124,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14),4、标准化过程方法(3)明确权限:组织活动,要给予职权;(4)提供资源,提供人、财、物资源,支持活动开展;(5)确定过程的运行程序和实施有效控制的办法,并对过程进行监测;(6)持续改进。,125,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

50、系的科学方法(15),5、戴明管理模式的典型应用(1)戴明管理模式 任何一个过程的运行,都可分成从策划、建立、运作直到结果的检查和持续改进四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进步的阶段。,126,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16),(1)戴明管理模式 PDCA 1)P-策划阶段;planning 2)D-实施阶段;do 3)C-检查阶段;check 4)A-处置的改进阶段。action,127,128,PDCA循环,129,五、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方法(17),(2)戴明模式的特点 1)大循环套小循环;2)每循环一次都要提高上升一步;3)抓住关键的A处置阶段,对标准化结果测量、分析、总结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