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34352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正常影像.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吸系统影像学,肺与纵隔,胸部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平片和CT检查 在胸部的应用很普遍。,第一节 检查方法,一、透视二、摄片三、支气管造影四、CT五、MRI,一、透视,方法简单、经济、方便、省时、多方位、动态、效率高。,二、摄片: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胸部摄片也称为胸部平片,常用位置:(1)后前位(2)侧位(3)前后位(4)前弓位(5)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正位,侧位,常规体位,前后卧位,不能站立、卧床的病人、小儿等,返回,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观察胸内液体及气体在变换体位时的表现或确定含液空洞、腔的大小,左侧卧水平位,优点:简单、随意体位、观察器官运动缺点:接受射线量大于 摄片;不易发

2、现 细微病变,能显示细微病灶、治疗前后对比。不能观察器官运动 胸部检查的首选方法,胸部透视,胸 部 摄 影,三、支气管造影现已基本被高分辨率CT所代替,四、CT检查技术,1、普通扫描(平扫):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对多数 胸部病变,平扫能满足诊断要求。2、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再扫描。鉴别良恶性病变;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了解纵隔病变与大血管的关系;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3、多层面CT扫描(多层螺旋CT扫描):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多个层面图象数据的成像。扫描时间短、提高空间分辨力等。,多方位观察,标准图像,五、MRI检查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3、磁共振成像,特点:多种平面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血液 流空效应、不用对比剂可显示心脏大血管。,X线检查是首选,可发现大部分病变,可以显示其部位、形态、大小,对大部分病变可定性诊断。CT检查是重点,对发现小的病变、小结节、X线盲区的病变、淋巴结转移、纵隔肿瘤均价值很大。MRI检查对纵隔肿瘤有定位和定性价值,并有助于了解其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第二节 肺与纵隔正常影像表现,正常胸部X线表现,1.胸廓(1)胸壁软组织(2)骨性胸廓(3)胸膜,(1)胸壁软组织,胸锁乳突肌和 锁骨上皮肤皱褶(宽度3-5mm),1.胸廓,(1)胸壁软组织,胸大肌 男性、两肺中部*呈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呈斜线 与腋前皮肤

4、皱褶 续连;一般右侧明显。,1.胸廓,女性乳房及乳头 乳房一般重叠于两肺下野呈半圆形密度高;下缘清楚上缘模糊,(1)胸壁软组织,1.胸廓,乳头*位于第五前肋间;小圆形边缘清;多两侧对称。,1.胸廓,(1)胸壁软组织,(2)骨性胸廓,胸椎:标准见第1-4胸椎(以前)肋骨:12对 前后肋骨不在同一水平后肋骨:水平向外走行、密度高前肋骨:外上向内下斜行、密度低,1.胸廓,肋骨先天变异,1.胸廓,常见: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2)骨性胸廓,胸骨锁骨肩胛骨,1.胸廓,(2)骨性胸廓,胸骨柄两外上角,左侧肩胛骨,(3)胸膜 pleura,可分为壁、脏层,其间胸膜腔;一般不显影,但叶间裂、反褶可见(胸膜反

5、折和叶间胸膜)。,1.胸廓,2、气管、支气管,20-40,40-60,正常胸部X线表现,内容:(1)肺野 lung field(2)肺门 Hilum(3)肺纹理 lung markings(4)肺叶,3.肺 lung(重点内容),(1)肺野 lung field*概念: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肺野在胸片上呈黑色,正常胸部X线表现,*肺野划分:人为分区,便于病灶的描述。(正位胸片)肺带:一侧肺纵行分“三等分”内带、中带、外带肺野:从第2、4肋骨前端下缘 分别画一水平线 上、中、下三野,正常胸部X线表现,肺门影:主要由肺A、肺叶A、肺段A、肺V及伴行支气管等的总合投影。

6、其中肺A肺V是肺门影的主要成分。肺门位置(正位):*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高于右则1-2 cm,*右下肺动脉正常宽度15mm,(2)肺门,侧位胸片: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右肺门略偏前;肺门表现:似“逗号”。,上肺静脉干,左肺动脉弓,两下肺动脉干,(3)肺纹理 lung markings,为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组成,其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特点:(1)肺门 外围、逐渐变细(2)外1/3,肺纹理稀少(3)下肺野肺纹理较上肺野粗,正常胸部X线表现,右肺:上叶 水平裂和斜裂 中叶 下叶左肺:上叶 斜 裂 下叶,(4)*肺叶(解剖分区),正常胸部X线表

7、现,注意:肺叶与肺野的概念不同,右肺上叶示图,右肺中叶示图,右肺下叶示图,左肺上叶示图,左肺下叶示图,纵隔位置纵隔内组织器官纵隔分区,正常胸部X线表现,3.纵隔 Mediastinum,纵隔,正位两肺之间的高密度影,由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器官组成。除气管能分辨外,其它密度类似不易区别。,纵隔分区:九分法,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连线,第8胸椎下缘作一条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连线为前中纵隔的分界。以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作为中后纵隔分界。,4.膈 diaphragm,位置:第九、十后肋 或第六前肋水平。*右膈较左膈高1-2

8、cm形态:圆顶最高点位于内侧两角:肋膈角、心膈角影响因素:胸/腹腔压力,正常胸部X线表现,正常胸部CT图像,内容:(难点)1、胸壁(纵隔窗)略 2、纵隔结构(纵隔窗)3、肺(肺窗)4、淋巴结(纵隔窗)略,肺窗-观察肺实质、肺门及支气管影窗位-500Hu 窗宽 1000Hu,窗技术问题,纵隔窗-主要观察 纵隔内结构 窗位 0-50Hu 窗宽 500Hu,正 常 胸 部 CT 图 像,1、肺,正常肺的CT图像,1)主动脉窗层面,B1尖段,B3 前段,B1+2尖后段,1,正常肺的CT图像,前段B3,B2后段,B1+2,B3,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2,正常管壁呈细线状,中心静脉,正常肺的CT图像,3)

9、中间支气管层面,左肺门支气管3部分组成:下叶、上叶、舌段支气管。,3,呈线样,易发现增厚,4)中叶支气管口层面,正常肺的CT图像,特点:“4个叶”支气管口;其外侧为下肺A,舌段支气管,4,右中叶 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正常肺的CT图像,5)心室层面,5,两下肺各基底支气管,正常肺的CT图像 叶间裂:为识别肺叶的标志,右肺上叶 右斜裂 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斜裂左肺下叶,常规CT表现无血管结构的透明带,HRCT表现 线状或带状影,正常胸部CT图像,2、纵隔,1)胸腔入口层面(6个血管层面)头臂V 左颈总A 左锁骨下A TH 甲状腺特点:3对排列血管 静脉粗大偏前外 动脉偏内贴气管,1,正常纵隔CT

10、图像 选择六个基本纵隔层面介绍,TH,123,2,1 右头臂V 2 无名动脉 3 左颈总A 4 左锁骨下A 5 左头臂V特点:气管前为无名动脉;左侧动脉同上层。,正常纵隔CT图像,2)胸骨柄层面(5个血管层面),3,正常纵隔CT图像,3)主动脉弓层面(2个血管层面),AA 主动脉弓1 上腔静脉,4,正常纵隔CT图像,1 上腔V 2 奇静脉弓 AA 升主动脉 DA 降主动脉,4)主动脉窗层面(3个血管层面),腔静脉间隙或气管前间隙,5,正常纵隔CT图像,5)气管分叉层面,PA肺动脉干 AA升主A SVC上腔V,特点:肺动脉呈人字形,6,正常纵隔CT图像,6)左心房层面,LA 左心房DA 降主动脉RA 右心房 RV 右心室,正常胸部CT图像,3、淋巴结,胸内淋巴结,1、纵隔淋巴结位置 多见于中纵隔,位于气管、支气管树 附近和大血管、食道周围2、淋巴结正常或异常 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 可考虑为正常;大于或等于15mm,应考虑 为病理性;而在11-14mm的则属于不能定性,美国胸科学会(ATS)胸内淋巴结分区示意图,纵隔淋巴结肿大,正常胸部MRI图像(略),肺野、气管腔及血管腔-呈低信号 大血管壁和淋巴结-为等信号 纵隔内脂肪T1WI、T2WI-呈高信号,胸部正常组织的MRI信号强度特征,正常胸部MRI表现,自前向后,自右向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