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34382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石方工程资料管理.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方工程资料管理,土方开挖资料管理土方回填资料管理降水与排水资料管理,1.土方开挖资料管理,1.1 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1.2 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1.3 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 1.4 土方开挖资料汇总,1.1 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技术准备【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桩位交接记录:桩位复制记录:控制点测设记录】主要机具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测量仪器、铁锹、手推车、手锤、梯子、铁镐、撬棍、龙门板、小白线或20号铅丝、钢卷尺、坡度尺等。作业条件,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实地了解

2、施工现场及周围情况。(3)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桩位交接验收及复测工作,测设土方开挖控制点。,主要机具一般讲,深度不大的大面积基坑开挖,宜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土、装土,用自卸汽车运土:对长度和宽度均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可用铲运机铲土、运土、卸土、填筑作业:对面积较大较深的基础多采用05立方米或10立方米斗容量的液压正铲挖掘,上层土方也可用铲运机或推土机进行:如操作面狭窄,且有地下水,土囊湿度大,可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在地下水中挖土,可用拉铲,效率较高:对地下水外脚地采取不排水挖土时,亦可分层用不同机械开挖,先用正铲挖土机挖地下水位以上土方,再用拉铲或反铲挖地下水位以下土方,用

3、自卸汽车将土方运出。,1.2 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均开挖排降水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操作工艺(1)开挖坡度的确定。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超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的测设记录:轴线控制测量复核记录:标高抄测记录】,(2)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然后分层均匀开挖。(4)采用挖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

4、从上而下分层分段,按照坡度线向下开挖,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但每层的中心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5)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软弱土、流砂土层时,或地表面出现裂缝时,应停止开挖,并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防止土体崩塌与下滑。,(6)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确定施工方法。(7)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和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 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8)机械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底超挖,一般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300mm一层土不挖,以便经抄平后由人工清底挖出。(9)机械挖不到的

5、土方,应配以人工跟随挖掘,并用手推车将土运到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走。(10)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实际标高500m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11)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应留足回填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12)季节性施工。1)土方开挖不宜在冬季施工。如必须在冬季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季施工方案进行。【冬期施工方案】2)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期进行,如必须在雨期开挖时,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

6、逐片分期完成。【雨期施工方案】,1.3 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3)临时性挖土的边坡值应符合有关规定。(4)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土方开挖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2.土方回填资料管理,2.1 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2.2 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2.3 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 2.4 土方回填资料汇总,2.1 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

7、,技术准备【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土工击实试验报告;回填土试验报告;标高抄测记录】材料要求【材料进场检验记录】主要机具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翻斗车、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尖头)、筛子(孔径40-60 mm)、木耙、钢卷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作业条件,技术准备(1)回填土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编制回填土方案,经审批后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通过试验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夯实变数等参数。(2)根据分层回填厚度测放出回填标高控制线,以控制回填土的标高或厚度。(3)确定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并事先检

8、查,必要时对经过的道路、桥梁进行加固加宽处理。(4)编制机械回填土施工方案,依据工程特点和填方土料种类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材料要求(1)土料优先利用基坑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使用振动碾时为3/4,含水率应符合规定要求。(2)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做表层以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做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

9、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实要求后,可用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作业条件(1)土方回填前应验收基底标高: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2)填方和压实前,对基底标高、箱形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检查记录】(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墙间加固后再进行。,作业条件(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的设置。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或在室内和三水的边墙上弹水平线或在地平上标高控制木桩(5)在基坑或边沟上每10m钉上水平桩或临近的固定建筑物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每隔10m左右应钉水平控制桩

10、。【标高抄测记录】(6)按施工方案确定机械填土的施工顺序、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等。,2.2 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工艺流程 基地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操作工艺(1)基地清理。填土前要清除基底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地标高。【隐蔽工程检查记录】,2.3 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1)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地标高。如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2)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3)填方施工过程中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

11、,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4)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有关确定。【土方回填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土方回填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3.降水与排水资料管理,3.1 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3.2 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3.3 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 3.4 降水与排水资料汇总,3.2 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工艺流程【轻型井点】施工准备井点管布置井点管埋设井点管使用井点管拆除操作工艺【轻型井点】(1)平面布置(2)井点管埋设(3)井点管使用(4)井点管拆除(5)质量控制要点,(1)平面布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

12、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1)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降水度小于5m时,可用单排井点,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流上游一侧;当基坑或基槽的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基槽的两侧;当基坑或基槽的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井点布置。2)高程布置。当地下降水深度小于6m时,应采用一级轻型井点布置;当降水深度大于6m、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时,可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当采用明沟排水和一级井点排干的土方,然后再在坑内布置第二排井点。,(2)井点管埋设:1)井点管埋设程序。纵观排

13、放井点管埋设弯连管连接抽水设备安装2)井点管埋设。井点管埋设一般采用水冲法,包括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冲孔时,先用起重设备将直径50-70mm的冲管吊起,并插在井点位置上,然后开动高压水泵,将土充松,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土中,并做上下左右摆动,以加剧土体松动,边冲边沉,冲孔直径应不小于300mm,以保证井管四周有一定数量的砂滤层,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500mm左右,以防冲管拔出时,部分土颗粒沉于坑底而触及滤管底部。各层土冲孔所需水流压力.井孔冲成后,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在井点管和孔壁间迅速填灌砂滤层,以防孔壁坍塌,砂滤层的填灌质量是保证轻型井点顺利工作的关键,一般应采用洁净的粗砂,填灌

14、要均匀,应填灌到滤管顶上1-15m,以保证水流畅通,井点填砂后,井点管上口须用黏土封口,以防漏气。,(3)井点管使用:井点管使用,应保证连续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为“先大后小,先浑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4)井点管拆除: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井点管拆除一般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所留空洞用土或砂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以下2m应用黏土填实。【轻型井点施工记录】【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安装验收记录】【轻型井点降水记录】【降水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状况监测记录】,(5)质量控制要点:1)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

15、及标高应正确。2)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3)冲孔孔径不应小于300mm,深度应比滤管底深500mm以上,井点孔口到地下500-1000mm范围内应用黏性土填实。4)隔膜泵底应平整稳固,出水的接管应平接,不得上弯,皮碗应安装准备,对称,使工作时受力平衡。5)降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观测井的水位。,3.3 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1)降水系统拖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不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2)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3)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及水井,排水沟坡宜控制在1%-2%。(4)降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4的规定。检验标准应符合有关确定。【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降水与排水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