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4663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IP化演进及技术研究总报告,中国移动研究院2008年12月,目录,网络IP化发展现状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网络IP化总体策略网络IP化Roadmap网络IP化关键策略分析网络IP化结构演进分析网络IP化2008年工作进展网络IP化2009年工作建议网络IP化重点专题 总结,网络IP化发展现状,业务网,支撑网,接入网,用户,个人,家 庭,集团,省际/省内干线,传送网,核心网,分组域,MGW,MSS,CMN,R4软交换网,信令网,MIS,BSS,OSS,P-GW,MME,S-GW,ePDG,GGSN,SGSN,TD-SCDMA/HSPA(TDD),IP专网,CMNET,承载网,城域网,NG-GS

2、M,PON,WLAN,Fiber,TD-LTE,Cable,IP专网承载软交换业务,包括Mc接口、Nc接口和Nb接口IP专网承载IP化Gb接口(试点)CMNET承载PS域业务,包括Gn接口和Gi接口,承载网,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灵活的组网方式承载网络融合:电路域与分组域传输网络融合;可扩展性强:控制面MSC Server、承载面MGW可分别扩展;可管理性强:控制面MSC Server集中设置,承载面MGW分散设置,核心网,打破TDM组网的带宽限制:TDM承载,一个链路组内16条链路的限制更好地满足核心网发展和演进需要提高信令转接效率,减少网络级别:IPSTP性能高于TDM STP降低维护成本

3、:电路交换架构的设备及TDM 端口维护管理成本难以降低。,信令网,满足未来大带宽数据业务的需求2G/3G共传输,降低建网成本,简化运维简化网络结构,推进网络扁平化,提高承载的语音质量灵活实现各接口的Flex组网,用于流量均衡或容灾要求较高的场景,无线接入网,扩大城域网规模,满足3G和全业务需求建设SR和BRAS,实现对集团客户和家庭用户的业务控制和管理支持IP化和大颗粒业务的端到端传送的电信级QoS、OAM、可靠性和调度能力实现精确时钟和时间同步分组传送,城域网,适应来自业务层的分组化、大颗粒化的加速变化趋势大容量的传输网络高效传输大颗粒业务,灵活配置带宽,对更多类型数据接口的支持高生存性和Q

4、OS保证方便的维护管理,传送网,网络IP化总体策略,Abis、A接口在扩容和新建站点逐渐引入 Gb接口试点后逐步大规模展开 Iub接口在业务量大的站点先行引入 Iu-PS接口TD二期全部IP化 Iu-CS接口需加快IP化进程,引入IPSTP:信令网具备IP承载信令能力 骨干层面引入IP承载 接入层面引入IP承载,充分考虑各种业务系统的特点,制定站点方案满足承载需求,按照三步走实现IP over WDM/OTN的演进 积极推进大容量SWXC设备的成熟 积极推动NG OTN标准的成熟,研究向NG OTN平滑演进的方案,综合业务承载,面向全业务要求,大力扩展城域网规模,增加覆盖,信令网,承载网,传送

5、网,无线接入网,城域网,IP化,网络IP化Roadmap,修订信令网发展策略,软交换端局IP化,关口局IP化,传送网,城域网,接入网,核心网,单厂家OTN设备及组网测试,08Q1,08Q2,08Q3,08Q4,09Q1,09Q2,09Q3,09Q4,国际局引入软交换架构研究,电路域业务平台IP化研究,修订信令网体制,完成信令点接口IP化技术要求,实验室第三阶段测试,信令点接口IP化测试,骨干层面承载IP化测试,Abis IP化一阶段测试(基本功能),Iu-PS IP化测试(IOT一阶段),Iu-PS IP化部署,Iu-CS IP化测试,Iub IP化二阶段测试,Gb IP化方案制定,Abis

6、IP化一阶段试点(基本功能),Iub IP化试点,Abis IP化规范制定,Abis IP化二阶段测试&试点,A接口IP化国标、企标制定,A接口IP化设备测试,A接口IP化兼容性测试,Gb IP化测试&试点(同厂家),Gb IP化测试&试点(异厂家),Iu-PS IP化测试(IOT二阶段),Iu-CS IP化试点,Iub IP化一阶段测试&试点,Iu、Iub IP化二期规范,A接口IP化推动,互通测试,制定规范,现网试点,制定中国移动OTN发展策略和应用指导意见,城域网总体策略研究,城域网基站回传技术研究,实验室第一阶段摸底测试,现网第一阶段试点,目录,网络IP化发展现状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网

7、络IP化总体策略网络IP化Roadmap网络IP化关键策略分析网络IP化结构演进分析网络IP化2008年工作进展网络IP化2009年工作建议网络IP化重点专题 总结,核心网IP化关键策略分析,信令网,稳步推进、按需实现IP化引入新平台缓解了信令网的扩容问题带宽需求不大,对IP承载的需求较小可考虑混合组网,逐步实现信令网IP化,电路域,CMN引入策略2G软交换扩容量大,从数量和规模上一举进入到3G R4引入的中期,建设初期即全面引入省际CMN;对于话务量大、软交换机数量多的省份,应考虑引入省内CMN2G IP化演进策略TDM端局停止扩容,并积极推进TDM承载的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逐步实

8、现网内的全IP化承载。鉴于IP关口局建设能实质性节省网内TDM资源,应优先推进关口局的IP化改造进程。IP承载网延伸到地市为信令网的IP化、接入网的IP化、业务平台的IP化、国际局的IP化创造了条件,应积极研究、适时引入。,无线接入网IP化关键策略分析,GSM,除了Gb接口,Abis接口和A接口对于带宽的需求并不强烈TDM是一种适合承载语音业务的技术,但是并不适合承载大颗粒的数据业务如何降低传输成本是IP化的主要驱动力,尽量减少的扩容现网的改造难度很大,需要软硬件升级推动厂家开发,建议在新建站点和扩容站点按需引入,TD-SCDMA,大颗粒的数据业务是未来成功的保证以数据业务为主、对带宽的大量需

9、求使得承载IP化的驱动力更强标准化、厂家支持情况较好试验网规模较小,建议在新建站点引入,IP承载站点方案,MGW,MSC,BTS,NodeB,BSC,RNC,Abis,Iub,Iu-CS,Iu-PS,Gb,A,MGW,MSC,Nc,Mc,Nb,SGSN,GGSN,Internet,Gn,Gi,Mc,软交换(Mc接口、Nc接口、Nb接口)已经完成IP化IP专网分别设置了信令和媒体VPNMc接口、Nc接口共用MSC的一个物理信令口,A/Iu-CS接口信令面:不再通过MGW转接,直接和本省MSC互通;MSC Pool也只要求BSC和本省的MSC互通媒体面:和本省MGW互通;需要考虑BSC和软交换系统

10、同局房、同城不同局房、不同城的情况A接口/Iu-CS接口尽量和软交换共用CE,对RNC/BSC的建议提供独立的信令和媒体GE光接口共享物理接口时,必须能够携带不同的VLAN IDRNC/BSC和CE之间的接口优选工作在3层负荷分担方式,分组域承载目标方案Gb、Iu-PS、Gn口共用CE,通过IP专网承载Gi口CE独立建设,通过防火墙接入CMNET组网方案:同局房为RNC和GSN设置一对CE;同城不同局房为RNC和GSN分别设置一对CE;不同城为RNC和GSN分别设置一对CE,CE就近接入IP专网AR,TD二期建设方案站点内部组网:为RNC和GSN独立配置站点接入设备,站点内不使用二层交换机站点

11、间组网:Gn/Gi口通过防火墙连接到CMNETIu-PS口:通过裸光纤或者城域传送网连接TD一期Gn口割接到CMNET,目录,网络IP化发展现状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网络IP化总体策略网络IP化Roadmap网络IP化关键策略分析网络IP化结构演进分析网络IP化2008年工作进展网络IP化2009年工作建议网络IP化重点专题 总结,网络IP化结构演进(20072008),核心网,电路域:R4软交换网快速发展引入R4软交换架构的端局和关口局进行VoIP的试点和商用引入CMN,基站业务全部承载于SDH2G基站为TDM方式3G基站为ATM方式,信令网:引入新平台IP STP满足新的容量需求IMS域:采

12、用SIP Proxy实现城域网建设策略正在研究已建城域网规模小、覆盖少以建设电信级城域网为目标,窄带无线,SDH承载:TDM+ATM,网络IP化结构演进(2008-2009),核心网,承载:TDM+ATM+IP,电路域:继续IP化继续IP化,IP端局逐渐替换掉TDM端局。信令网开始IP化,按需建设IMS域:引入CM-IMS,3G基站逐步实现IP化新基站Iu-PS接口全部IP化新建站Iub接口按需IP化2G基站按需实现IP化新建站点Abis接口IP化Gb接口IP化开始大规模部署开始部署Gb-Flex/Iu-Flex方案SDH不再扩容,城域网开始大规模建设,主要承载基站回传业务和大客户专线业务,分

13、组域:建设3G PS建设3G PS核心网GGSN内容计费功能增强3G PS升级支持IMS接入及引入PCC3G PS升级支持MBMS,窄带无线+固定,发展大客户专线业务,网络IP化结构演进(2010-2012),核心网,宽带无线+固定,电路域:全IP化网内逐步完成全IP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IP信令网按需建设IMS域:能提供所有业务,分组域:向SAE演进One Tunnel功能的引入3G SGSN/GGSN升级演进到SAE架构,2G、3G新建站点全部IP化已建站点按需升级改造LTE试点全部基于IP承载城域网大规模建设,承载基站回传业务以及集团专线客户、家庭客户,无线接入VoIP技术商

14、用适度发展家庭业务,A省,MGW,CMN,CMN,MSS,B省,MSS,电路域,承载:全IP,目录,网络IP化发展现状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网络IP化总体策略网络IP化Roadmap网络IP化关键策略分析网络IP化结构演进分析网络IP化2008年工作进展网络IP化2009年工作建议网络IP化重点专题总结,2008年工作进展 核心网,电路域标准研究2008年10月完成HLR/MSS/MGW/SG等设备GSM/TD共用核心网设备规范评审2008年11月完成GSM/TD共用核心网技术体制实验室测试2008年2月完成软交换统一站点设备及兼容性测试,支撑全网软交换建设、改造工程2008年10月完成GSM/

15、TD共用核心网设备第一阶段测试,支撑GSM/TD共用核心网试点支撑网络IP化改造全面引入IP化软交换设备:新建IP化软交换端局/关口局;现网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信令网标准研究2008年4月完成信令网发展策略修订2008年8月完成HLR设备等信令接口IP化技术要求评审2008年11月完成IP信令网体制修订实验室测试2008年4月完成实验室第二阶段测试总结2008年7月启动实验室第三阶段测试,9月完成路由功能测试标准化2008年2月向3GPP提交IP信令网架构及M3UA协议扩展文稿,推动3GPP向IETF发送联络函。2008年7月向IETF提交M3UA协议扩展建议Draft,2008工作

16、进展-2G BSS,中国移动牵头BSS IP化国际标准化工作,历时1年多基本完成了从概念、框架到细节设计GERAN#35会议建立AoIP Study ItemGERAN#37会议建立AoIP Work Item提交文稿超过30篇交流和合作与VF制作了联合的Roadmap组织了几次省公司研讨会承载方案的规范制定和研究Abis接口IP化功能定义和承载方案研究Gb接口设备规范、测试规范和站点方案研究A接口IP化标准制定和站点方案研究实验室测试与现网试点Gb接口进行了规模试点完成Gb接口IP化实验室互通测试(六厂家,08年5月8月)完成Gb接口IP化一阶段试点测试(四厂家,08年9月11月)先后在上海

17、和陕西进行了Abis现网试点和测试进行了Abis IP化的实验室测试,2008工作进展-3G RAN,中国移动牵头制定TD-SCDMA IP化相关规范,填补了国际上TD-SCDMA IP化相关标准的空白Iu、Iub接口IP化设备规范Iu、Iub接口IP化测试规范交流和合作组织了两轮与TD厂家的技术澄清,完成了向厂家的宣贯组织了与TD联盟及省公司的研讨会承载方案的规范制定和研究第二期规范已经完成修订,进一步完善了IP化的规定。同时制定了IP化承载站点方案Iu-PS站点方案Iu-CS站点建议实验室测试与现网试点Iu-PS完成Iu-PS第一阶段实验室测试(爱立信:2007.9月)完成Iu-PS第二阶

18、段实验室测试(大唐、鼎桥、ZTE、普天、爱立信)Iub完成Iub第一阶段实验室测试(大唐、鼎桥、ZTE、普天)完成Iub天津现网试点(ZTE),2008年工作进展 IP承载网,规定制定与修订修订了软交换站点接入设备技术规范修订了电路域统一站点方案制定了分组域统一站点方案含Iu-PS接口和Gb接口站点方案培训交流给省公司进行了软交换站点方案培训Gb over IP试点电视电话会议试点方案介绍省公司方案审核和讨论对软交换站点方案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飞线问题VRRP问题链路捆绑问题测试与试点对软交换、CE、AR进行了全配对测试对CE和AR之间、承载网内部的链路捆绑进行了测试Gb over

19、IP试点工作已经在八个省市开展,2008年工作进展 城域网,对中国移动城域网发展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网络结构和技术选择演进路线组织城域网技术相关厂商进行了多次交流讨论,一方面让厂商充分理解移动需求,一方面了解厂商和业界动态正在制定中国移动分组化城域网传送设备功能需求系列规范为支撑城域网发展策略的研究,组织了城域网技术测试(进行中)制定中国移动城域网相关技术测试规范,包括:增强以太、MPLS L2 VPN、PBT、TMPLS,并选择主流厂家设备进行测试制定城域数据网安全测试方案并进行测试对厂家的同步功能(包括1588)进行测试,2008年工作进展 传送网,目前已经发布了企标QB-

20、B-001-2008 中国移动WDM传送网技术体制,作为指导中国移动未来骨干层面光网络技术纲领性文件正在制定相关OTN设备规范、OTN设备互联互通规范,以及OTN测试规范华为和英飞朗公司初期OTN设备(ODU1交叉)已经通过中国移动的实验室测试和现网试点,并在全球有大量的商用案例2008年9月,邀请主要设备厂家参加测试(10月中旬前到货,12月底前完成相关测试)Tb/s交叉容量SWXC设备的测试Tb/s交叉容量、至少25维ROADM设备的测试互联互通测试,目录,网络IP化发展现状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网络IP化总体策略网络IP化Roadmap网络IP化关键策略分析网络IP化结构演进分析网络IP化

21、2008年工作进展网络IP化2009年工作建议网络IP化重点专题 总结,2009年工作建议 核心网,电路域结合国际局扩容需求,引入软交换架构国际局完善国际局软交换设备规范积极研究电路域业务平台IP化,推动网内TDM资源向边缘迁移推动并支撑业务平台IP化设备规范制定深入研究电路域演进路线研究软IP化交换设备的后续演进策略研究HLR为实现全业务运营的演进策略,信令网推动信令网发展策略决策继续稳步推进实验室测试工作推动HLR等设备IP信令接口性能及OAM方面的成熟性深入验证信令网设备接入IP承载网的能力考察IP承载网QoS对信令网IP化要求的满足程度小范围内开展骨干层面承载IP化试点,2009年工作

22、建议 无线接入网,2G BSS IP化Abis接口2009年Q1,制定Abis接口IP化测试规范,安排厂家实验室测试2009年Q2,制定Abis接口IP化现网试点方案,安排现网试点A接口2009年Q1,制定A接口IP化实验室功能测试规范2009年Q2,根据厂家产品开发进度,陆续开展测试Gb接口2009年计划启动异厂家Gb接口IP化试点工作,3G RAN IP化Iub接口2009年Q1,开始Iub接口IP化第二阶段实验室测试2009年Q2,制定Iub接口IP化现网试点方案,安排现网试点Iu-CS接口2009年Q1,制定Iu-CS接口IP化实验室测试规范2009年Q1,开始部分厂家Iu-CS接口I

23、P化实验室测试,2009年工作建议 IP承载网,讨论并确定电路域站点方案中未确定内容A接口、IuCS接口同城不同局房的承载方式完成Iu-PS站点方案测试和招标完成Gb over IP试点及推广工作根据新需求对站点方案进行修订Iu flexdirect one tunnel,2009年工作建议 城域网,根据城域网测试结果进一步明确城域网组网方案和技术选择,并适时进行关键技术的现网试点(包括增强以太、PON、PBT、MPLS-TP),实地考察备选技术的电信级能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城域网整体方案的各个环节城域网与骨干网、接入网如何衔接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子层的部署方式研究多业务承载的具体组网方案根据

24、技术和设备成熟情况,适时引入新技术加快对MPLS-TP和PBT技术的研究和测试工作,推进标准化和设备成熟,并积极试点推进城域网设备支持1588同步,并对基于1588的整体同步方案进行研究,2009年工作建议 传送网,研究OTN设备和上层设备(例如路由器)告警关联,以及保护倒换协调的关系在实验室测试验证的基础上,争取在现网进行OTN技术的试点,承载实际业务,验证各种要求下的波长配置能力,验证OTN组网的灵活性和高可靠性。研究OTN领域的新技术 新的OTN业务需求出现 1GE 10GE 比特透明 40GE,100GE 同步以太网业务 Fibre Channel 业务(1G,2G,4.125G,8.

25、25G,10.5G,.)视频业务(1.5G,3G)1G以下各种子速率业务(SDH,FC,Video)新的调度级别需求出现 ODU0(1G),ODU4(100G)Other(3G,4G,8G,)新的波长需求出现 100G,目录,网络IP化发展现状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网络IP化总体策略网络IP化Roadmap网络IP化关键策略分析网络IP化结构演进分析网络IP化2008年工作进展网络IP化2009年工作建议网络IP化重点专题无线接入网IP化策略无线接入网IP化QoS技术研究无线接入网IP化安全技术研究总结,无线接入网IP化背景,无线接入网IP化机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的数据直接封装到IP包传输,无线接

26、入网现状2G BSS为TDM承载3G RAN为ATM承载随着新业务的发展和带宽需求的增加,以及新技术的引入和成熟,无线接入网的IP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标准化现状2G BSS IP化Abis接口为私有接口、A接口标准今年11月完成和Gb接口标准已成熟3G RAN IP化TD-SCDMA的Iub、Iu-CS和Iu-PS IP化规范均已完成,无线接入网IP化驱动力分析,满足未来大带宽数据业务的需求,2G/3G共传输,降低建网成本,简化运维,简化网络结构,推进网络扁平化,提高承载质量,Abis接口:实现带宽复用,提高传输效率;静音时占用带宽大大减少A接口:减少编解码次数,提高语音质量;减少TC数量,降

27、低成本Gb接口:满足大带宽的业务需求,灵活实现各接口的Flex组网,用于流量均衡或容灾要求较高的场景,Iub接口ATM复杂度高,管理运维难度大实现GPS传输替代,解决GPS故障率高,解决可靠性、施工难和成本高等问题Iu接口:满足3G 业务快速增长的带宽需求,带宽需求为10GE数量级,无线接入网IP化总体策略,SGSN,GGSN,IP骨干网,MGW,MGW,VMSC Server,GMSC Server,CS Core,PS Core,BTS,NodeB,BSC,RNC,Abis,Iub,Iu-CS,Iu-PS,Gb,A,A接口涉及互通,标准进展较慢涉及核心网改造,难度大在扩容和新建站点逐渐引入

28、,Abis接口私有实现现网改造难度大在扩容和新建站点逐渐引入,Gb接口技术成熟,试点后逐步大规模展开,Iub接口厂家支持情况较好,在业务量大或城域网发展较好站点先行引入,Iu-PS接口改造量小,支持情况较好,二期建设已全部采用IP化,Iu-CS接口与核心网、传输改造等相关的配套工作量大,复杂度高,厂家支持较慢,需加快IP化进程,3G RAN,2G BSS,无线接入网IP化关键问题分析,GSM IP化同步方案,频率同步精度由空口需求决定基站间频率误差小于50ppb可采用的同步技术2048kbit/s和2048kHz同步接口或支持从E1线路提取时钟信息 1PPS脉冲同步标准接口外时钟同步接口:GP

29、S、北斗等同步以太网IEEE 1588v2,TD-SCDMA IP化同步方案,频率、时间同步精度由空口需求决定基站间频率误差小于50ppb基站间时间误差小于3us可采用的同步技术1PPS+TOD脉冲同步标准接口外时钟同步接口:GPS、北斗等价格贵、工程施工难度高同步以太网+IEEE 1588v2技术尚待成熟,无线接入网IP化Roadmap,08Q1,Abis IP化一阶段测试(基本功能),A接口IP化企标制定,Iu-PS IP化测试(IOT一阶段),08Q2,08Q3,08Q4,09Q1,09Q2,09Q3,3G RAN IP化,2G BSS IP化,Iu-PS IP化部署,Iu-CS IP化

30、测试,Iub IP化二阶段测试,Gb IP化方案制定,Abis IP化一阶段试点(基本功能),A接口IP化推动,Iub IP化试点,09Q4,Abis IP化规范制定,Abis IP化二阶段测试&试点,A接口IP化国际标准制定,A接口IP化设备测试,A接口IP化兼容性测试,Gb IP化测试&试点(同厂家),Gb IP化测试&试点(异厂家),Iu-PS IP化测试(IOT二阶段),Iu-CS IP化试点,Iub IP化一阶段测试&试点,Iu、Iub IP化二期规范,无线接入网IP化QoS技术-分层映射,信令/维护/PTRAU,传输/UDP/TCP,IP,Data link layer,Physi

31、cal layer,Application layer QoSSignalling,RT/NRT traffic,OM data,IP QoSDSCP marking,DiffServ,映射,Data link layer QoSPPP priority:MC-PPP Ethernet QoS:IEEE802.1p/qData link layer:PQ(Priority Queue)、WRR(Weighted Round Robin),BTS/NodeB,IP,L2,Physical layer,边缘接入设备,IP QoS,L2 QoS,NOTE:The mapping is configu

32、rable by operators.,业务标识和区分,分层QoS标记和映射,映射,终端,基站,传输设备,业务类型到优先级标识的映射,通过识别优先级标识保证业务QoS,无线接入网IP化QoS技术-优先级调度,IP/EthernetTransport Network,Priority Queues,FE port,AF4,EF,AF2,AF3,BE,AF1,4 Priority Queues,MC-PPP,Class 0,Class 1,Class 2,Class 3,E1,1 level shaper,One level shaping,IP/EthernetTransport Network

33、,Two level shaping,FE port,IP Scheduler,2 level shaper,1 level shaper,1级流量整形通过不同队列区分不同优先级的业务通过对队列的调度策略实现不同业务的QoS保证,2级流量整形每个基站对应逻辑端口,实现对不同基站的优先级调度每个基站队列再进行业务的优先级调度.,BTS/NodeB端口优先级调度,BSC/RNC端口优先级调度,无线接入网IP化QoS技术-拥塞控制,拥塞管理:拥塞管理,一般采用排队技术;PQ(Priority Queue)、WRR(Weighted Round Robin)拥塞避免:在网络尚未发生严重过载的情况下采取

34、主动丢弃报文的策略,通过降低网络的负载来缓解或解除网络拥塞的一种流控策略;丢弃算法:尾丢弃、WRED(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对语音更合适),NOTE:The QOS is configurable by operators.,Priority Queues,8,7,6,5,4,3,2,1,PQ,PQ,PQ,WRR,无线接入网IP化安全技术,承载网络,应用,UDP/SCTP,IP,Data link layer,Physical layer,BSC/RNC,应用,UDP/SCTP,IP,Data link layer,Physical layer,BT

35、S/NodeB,GE(主备或负荷分担),FE,本地物理层故障检测倒换,由设备本身实现采用主备方式时,发生故障时自动倒换到备用链路采用负荷分担时,流量自动切换到无故障链路,本地链路层故障检测倒换IEEE 802.3ah,检测一跳的链路故障IEEE 802.3ag,检测端到端的链路故障,IP层故障检测倒换BFD技术实现毫秒级的快速检测配合相应的路由协议,实现快速的路由收敛,BTS/NodeB,传输设备,传输设备,BSC/RNC,目录,网络IP化发展现状网络IP化驱动力分析网络IP化总体策略网络IP化Roadmap网络IP化关键策略分析网络IP化结构演进分析网络IP化2008年工作进展网络IP化20

36、09年工作建议网络IP化重点专题 总结,总结,IP化是我们公司网络发展的基本策略,我们要继续大力有序的推动网络化,在实施时要稳步推进:1、继续大力推动核心网的IP化,稳步推进信令网的IP化2、逐步从试点开始,展开无线接入网的IP化。对于GSM系统,在不影响现网运营的情况下,按需在新建站点引入IP化基站对于TD-SCDMA系统,经过测试和规模试点后,新建的站点引入IP化设备3、IP承载网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满足不同业务QoS要求的站点方案4、加大城域网建设速度和覆盖范围,采用合适的技术承载基站回传业务5、面向IP化的传送技术研究,制定适合承载大颗粒的IP业务的传送网策略和方案,谢谢大家!,Majpj

37、MVcyzj21HLfrvy96dv02lPPfYgxUS7IYmZkyEmZ0kGeYZS3bpLCkYH1lt4EK7CxmUX3ijoYSOer7ZuaVWYgz4EpZrUirVpMzzvNtf1XZw5oswSXOtFaejnOcmfE1lZgnN1RSXg8wLCG8CVQ3XPJMvodPFWcpiYJgZazNSEPNIaklYSu7qSd1UpaxmZDlpN9zW7kljfsLCLi26Yv109ffbnDH8LbUN1G6ACURQ39eG12KHL9tXsZ1jzgoCK8g1kuNOh5eFvcmVT5ZYVQt9zk3rp3qLnf02FovEXxVRxjCcFRN

38、ppiJljNiOuk6fONnyX7fyGg7sXZ49BmCN5oy9VesHpKzdjTKwjrkCEQCFDehVmGax3lrOEbw63VscA3YSijtUKoCyiLzAlVRp7l4QgPNHxvJFFDyjUVN3oHlMah0XBd4uTbkfPIhHtw0evPmYOrdhEDoPwvYhzlGplU1AU9mpyiCXH8gpPCBRYjq77VcnbXumNE1yGfyTsbSj89J63kRTKDkKUg3mdS5sJ4X5cQ8dK7oW9IkScssECQdz2O9UTlpRjAFPChjhLdzopQzwxQf8ozdzOhogwAooXpUF83BX4C3

39、jRgjDJiiXEUDMaNz4vQ4n164vspddHvOIVuBBdMA4xp1YhiHk0vOJ8TL1BxogzVlMpmod6ianYGmksQq6NWCEd56hZF4wfaNyZcrGfNxnPiG6ZAxSkfmhJAKtNmCqbRmppeXp8inz4eq3HkWCMSORyMMX522xpHG6basNr6KQfbZsFbHjzyNlJrruLolKFcC84dqfijBO5Dy2NaBcNEBPgQrT12PgpcKx2or2YChN5DPjs80zzdtdAdTKuW4uVv9bbZu3K2SZ2aEhTlIC1UqrIWibkzwHh6p8gLv26zr01mJybfOzFc4T7kQH1IpPwOzMDnAKPLsLrznXGjFNIA9bSWWms6ibKZwQIKrMzalwbFrQJvOP1rPH8rx2KkyYqrtQk5VRwM1HS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