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4842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节海岸地貌2海岸带的泥沙运动.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海积地貌,海岸带泥沙的运动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即波浪力和重力。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海岸带的泥沙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当波浪前进方向(波射线)与岸线垂直时,波浪力与重力的方向线在水下岸坡或海滩面上的投影(重力沿坡面的切向分量)同在一条直线上,被起动了的泥沙会产生向岸和向海的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泥沙的横向运动。当波浪前进方向(波射线)与岸线斜交时,波浪力与重力沿坡面的切向分量不在同一直线上,被起动的泥沙向岸运动的路线与沿海滩斜坡滚落向海的路线不一致,泥沙不但发生横向位移,还依波浪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岸运动,这种运动称泥沙的纵向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是相结合进

2、行的。,(一).泥沙横向运动及其所形成的海积地貌,1.中立线的概念当波浪垂直传入海岸的情况下,海岸地带的泥沙在波浪与重力的作用下产生向岸和离岸运动。当波浪的作用力超过重力时,泥沙作向岸运动;反之,则产生离岸运动。如果二者相等,泥沙来回摆动,结果在一个波浪周期内不产生净位移。海滩剖面上泥沙颗粒仅产生往复摆动而不产生净位移此点之连线称“中立线”或“平衡线”。,泥沙的横向运动,中立线以下岸坡:波浪刚进入浅水区,变形程度不大,V进略大于V回,但F进F回+G,一个波浪周期内泥沙向海运动的距离大于向岸的距离,故产生向海的净位移。中立线处:水深变浅,波浪变形加剧,V进V回,F进F回+G,一个波浪周期内泥沙向

3、海运动的距离与向岸的距离相等,故其净位移为零。中立线以上岸坡水深进一步变浅,波浪变形进一步加剧,V进 V回,而F进F回+G,一个波浪周期内泥沙向岸运动的距离大于向海运动的距离,故产生向岸的净位移。,2.均衡剖面的塑造中立线以下泥沙向坡下移动,中立线以上泥沙则向坡上移动,使水下岸坡的中立线两侧形成两个侵蚀带,各呈上凹形剖面。上部侵蚀带物质向岸线附近堆积,形成海滩,下部侵蚀带的物质则堆积在水下岸坡的基部,形成水下堆积阶地,使斜坡下部变缓变浅。,中立线以上岸坡:岸线附近因沉积物不断堆积,引起岸线向海推移,海滩坡度变陡,泥沙上移过程中受重力的影响不断增大,逐渐抵消了波浪向上的推力,直至中立线以上部分的

4、物质只在原地来回运动,不再发生向岸的位移。,中立线以下岸坡:随着侵蚀带的不断上移和缩小,水下堆积阶地也不断上移和加宽,使剖面更加平缓,泥沙向下移动时重力作用的影响愈来愈小,渐渐地只能在原地做来回振荡运动。,最后岸坡的上、下部两条中立带不断加宽而终于联合一起,整个岸坡剖面形成一条上凹形曲线,该剖面上的任何一点的颗粒都作振荡运动而不产生净位移,这一上凹形剖面,即是海积均衡剖面。,3.横向运动形成的海积地貌 1).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坡脚,由向海运移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堆积体。2).水下沙坝一种大致与岸线平行的长条状水下堆积体,由碎浪形成。3).离岸堤(岸外沙堤)和泻湖离岸堤是离岸一定距离高出海面的沙

5、堤。离岸堤与陆地之间被围的浅水水域称为泻湖。4).海滩和滨岸堤(脊槽型海滩)海滩是由激浪流形成而发育在激浪带的砂砾质堆积体。,(二).泥沙纵向运动及其所形成的海积地貌,1.泥沙的纵向运动 1).海底泥沙的纵向运动当波向线和海岸线斜交时,由于重力沿坡面的切向分量的影响,水下岸坡上泥沙质点通过一个波浪周期后,其移动的方向总要和原波浪方向有一定的偏离。中立带以下岸坡:泥沙质点在纵向移动的同时还离岸下移。中立带处:泥沙质点仅作平行海岸的纵向位移。中立带以上岸坡:泥沙质点除沿岸位移外,还向岸方上移。2).海岸泥沙的纵向运动激浪流沿滩面以进流(惯性力作用)和退流(重力控制)形式运动,使泥沙的运动轨迹呈抛物

6、线。,3).泥沙纵向移动的距离与速度主要取决于波浪入射角入射角小:波浪通过浅水区的路径增大,波能主要消耗于底部的摩擦上。入射角大:虽然波能较大,但泥沙只有横向移动而没有纵向位移。入射角=45时:平行于海岸的波能分量使沿岸输沙量达最大值。4).泥沙流要素容量(输沙能力)波浪及水流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搬运泥沙的最大数量(即=45)。强度(输沙量)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某一断面的泥沙量。饱和度泥沙流的强度与容量之比。(强度/容量:1,侵蚀;1,堆积;1,不冲不淤。),2.泥沙纵向运移所形成的海积地貌泥沙在纵向运动过程中,由于岸线方向的改变或由于岸外岛屿与人工堤等造成的波影区内,因泥沙流的容量降低而产生堆积,形成一系列堆积地貌。1).湾顶滩(毗连地貌)当岸线向海转折形成凹岸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增大,使泥沙流容量变小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沉积。2).沙嘴(自由地貌)岸线向陆转折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变小,泥沙流容量降低,部分泥沙在岸处发生堆积,形成向海伸出的沙嘴。3).拦湾坝和连岛坝(封闭地貌)沙嘴若发生在湾口,则可发展成为拦湾坝(可发育在不同部位)。当岸外存在岛屿时,外海波浪进入波影区后波能减弱,泥沙流容量降低,泥沙发生沉积,岛、陆沙嘴相向伸展最后形成连岛沙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