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4863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0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节课要学哪些新概念?见到哪些新鲜事?,办了新青年,砸了孔家店;请了德先生,又请赛先生。上海讲白话,北大自由风;十月革命来,向往马主义。,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文化(1分钟讲述历史)1、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背景 一是社会现实与辛亥革命的希望之间落差太大;二是产生落差主因:存在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时间 1915年。(20世纪第二个10年 民国初年 20世纪初期)地点 上海;北京。推动者 先进知识分子(陈、李、胡、鲁等)事件 三个阶段:a、开启创办青年杂志;b、第一阶段民主、科学两面旗帜;c、第二

2、阶段文学 革命;d、第三阶段宣传马克思主义。结果 开始打破孔教(礼教)思想束缚;推动思想解放;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总结,带来社会思想转型。,“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思想。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从这句话里,你能获得什么样的历史信息?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存在帝制与共和制的较量从思想观念上,铲除帝制的旧思想,才能进行共和政治。引发了“新文化运动”,背景:辛亥革命的希望

3、与社会现实 形成了巨大落差。兴起时间:1915年发动者:陈独秀;地点:发端上海;事件:主阵地新青年,一、“新文化运动”的概括,运动中心:北京、上海主要根据地: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新青年迁到北京出版,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德先生)(赛先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独裁和愚昧迷信,“舟车的两个轮子”,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狂人日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送了天火的人,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其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