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生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解剖生理.ppt.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消化系统,概 述,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第1节 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除口腔、咽),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一)粘膜: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1上皮 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3粘膜肌层 为平滑肌(二)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三)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四)外膜:纤维膜(结缔组织)-食管和大肠末段;浆膜(结
2、缔组织+间皮)-有利于胃肠活动。,二、口腔,前:借口裂通外界后:经咽峡与咽相通顶:腭底:肌性结构前壁:口唇侧壁:颊 口腔以上、下牙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口腔前庭,固有口腔,(一)口唇,上唇、下唇口裂口角唇红人中鼻唇沟,(二)颊,是口腔的两侧壁颊黏膜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牙冠处-腮腺管的开口,(三)腭,1位置:即口腔的顶 2分部:前23-硬腭 后13-软腭 3主要结构:腭垂(悬雍垂)腭舌弓 腭咽弓,腭舌弓,腭咽弓,两弓之间的窝内有腭扁桃体,腭舌弓,腭咽弓,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牙的萌出 生后六月始萌发 一岁左右已有八 三岁以前要出齐 六到八岁换恒牙,(
3、四)牙,1.牙的名称和排列乳牙(20只)恒牙(32只),第2 乳磨牙 第1 乳磨牙 乳 尖 牙 乳 侧 切 牙 乳 中 切 牙,8 第3 磨 牙7 第2 磨 牙6 第1 磨 牙5 第2 前磨牙4 第1 前磨牙3 尖 牙2 侧 切 牙1 中 切 牙,*记录方式左侧上颌乳侧切牙:右侧下颌第1磨牙:6,2.牙的形态和构造 3.牙周组织,(五)舌,1.形态 以界沟为界:舌尖、舌体、舌根,舌系带 舌下阜 舌下襞,界沟,舌下阜,舌下襞,舌系带,2.舌乳头 丝状乳头(触觉)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味觉)叶状乳头3.舌扁桃体4.舌肌:舌内肌(舌固有肌)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颏舌肌:双侧收缩、拉舌平伸、单侧收
4、缩使舌伸向对侧。,(六)口腔腺(唾液腺)作用:湿润口腔粘膜,帮助消化等 1、腮腺 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 第2磨牙的颊粘膜 2、下颌下腺 腺管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 腺管开口于舌下襞和 舌下阜,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咽,四、食管,位置:第六颈椎体下缘贲门 长25cm(一)分部(颈部、胸部、腹部)(二)生理狭窄 1、食管起始处 距中切牙15cm 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距中切牙25cm 3、食管穿膈处 距中切牙40cm,这些狭窄处是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也是食管癌好发部位,(三)食管壁的微细结构特点:粘膜层: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下层:含有血管、食管腺 肌层:分内环、外纵2层,上段为骨骼肌,下
5、段为平滑肌。外膜:纤维膜,(一)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二)形态和分部 两壁:前壁、后壁 两口:贲门、幽门 两缘:胃大弯(贲门切迹)胃小弯(角切迹)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窦 幽门管),四、胃,胃的毗邻,(三)胃的微细结构 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四层构成。,1.粘膜 形成许多皱襞,表面有胃小凹,胃小凹底部有胃腺开口(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粘液(2)固有层 含大量紧密 排列的胃腺:胃底腺 贲门腺 幽门腺,胃小凹,胃底腺,胃底腺的细胞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3)颈黏液细胞4)未分化细胞,2.肌层 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纵形,中层
6、环形,内层斜行,其中环形肌最发达,在幽门处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五、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上起幽门,下接盲肠,长57m 是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部位 包括: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一)十二指肠:长约25cm,位于腹后壁,腰椎体右侧,呈C字形包绕胰头。1、上部(十二指肠球)溃疡好发部位 2、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肝胰壶腹的开口 3、水平部 4、升部(1)十二指肠空肠曲(2)十二指肠悬肌 确定空肠起始部的标志,(二)空肠和回肠,空肠 回肠长度 近侧2/5 远侧3/5位置 左上腹 右下腹管径 较粗 较细管壁 较厚 较薄颜色 较红 较淡血管 较多 较少环状襞 密而高 疏而低淋巴滤泡 孤立
7、集合,(三)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1环状皱襞 2绒毛:由小肠粘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腔内突出而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1)上皮: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2)固有层:形成肠绒毛的中轴 中央乳糜管:即毛细淋巴管,收集吸收细胞释出的乳靡微粒,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平滑肌。淋巴组织,3小肠腺:分泌消化酶和粘液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化细胞,六、大肠,成人长1.5m,包括: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一)盲肠(68cm)位于右髂窝 回盲瓣:控制流速,防止逆流,(二)阑尾(68cm)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2、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
8、中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三)结肠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结肠肝曲(右曲)、结肠脾曲(左曲),(四)直肠(1014cm)弯曲:矢状面骶曲、会阴曲 冠状面三个弯曲 直肠壶腹 直肠横襞,(五)肛管(34cm)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皮线)、肛梳(痔环)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分界),齿状线: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其上、下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和神经支配及胚胎来源都不同。,第2节 消化腺,组成:肝、胰、大唾液腺、胃腺、肠腺。功能: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肝 人体最大的腺体,(一)肝的功能1.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具有代谢、解毒(
9、生物转化)、防御等功能。,(二)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份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体表投影如下表:,(三)肝的形态:,二面:膈面以镰状韧带分成左叶和右叶 脏面以H形的沟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 左纵沟:右纵沟:(前)胆囊窝(后)腔静脉窝 横沟(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肝蒂二缘:前缘、后缘,镰状韧带,肝门,(四)肝的微细结构,1.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形 中央静脉 肝细胞肝索肝板 肝血窦:肝巨噬细胞 窦周隙:贮脂细胞 胆小管2.肝门管区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肝 HE 低倍,肝小叶,肝小叶,中央静脉,中央静脉,肝
10、门管区,肝细胞,肝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肝血窦,肝细胞-是实现肝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形态结构: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胞质嗜酸性,各种细胞器发达,肝内血液循环功能性: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 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 营养性:肝固有动脉小叶间动脉,(五)肝外胆道,1.胆囊 位置: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处。形态:分底、体、颈、管 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2.肝外胆道 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和胆囊管、胆总管*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常经此三角。,胆汁的排出途径,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囊(贮存、
11、浓缩)胆囊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胰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一)胰的位置和形态位置:胃后方、横卧在第1、2腰椎前方的腹后壁形态:狭长,分头(钩突)、体、尾三部结构:实质内有胰管,与胆总 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乳头,(二)胰的微细结构(胰腺功能)1.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2.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调节糖代谢。A细胞-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A,B细胞)PP细胞-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 分泌及胆囊收缩),第3节 消化与吸收,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吸收-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
12、消化管的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一、消化(一)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作用: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2.咀嚼与吞咽 咀嚼不仅是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还能反射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的消化活动的开始 吞咽过程三期:口腔咽:随意动作 咽食管上段:反射 食管胃:蠕动,(二)胃内消化,1.胃液成分和作用 pH0.91.5,无色,分泌量约1.52.5L/天 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作用提供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杀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2)胃蛋白酶原:由主
13、细胞分泌,被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后者可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3)内因子:与VitB12结合保护其免受破坏并促进其吸收。(4)黏液:润滑食物;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2.胃的运动(1)胃的运动形式:三种 1)容受性舒张 2)紧张性收缩 3)蠕动(2)胃排空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一般需4-6h。(3)呕吐,(三)小肠内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参与 机械性消化:小肠的运动,1.胰液的分泌和作用(1)碳酸氢盐: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为小肠内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值环境(2)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14、和糜蛋白酶2.胆汁的分泌和作用 成份:水、无机盐、胆盐、胆固醇、胆汁酸、胆色素 注意:胆汁能帮助消化,但不含消化酶 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吸收3.小肠液的分泌和作用(1)稀释消化产物,保护肠粘膜。(2)各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食物。(3)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4.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1)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2)增加食靡与肠粘膜的接触 3)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3)蠕动:将食糜向前推进一步,(四)大肠的功能,1.大肠液的分泌及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黏膜、润滑粪便 2.大肠内
15、细菌的作用:(1)酵解未消化的糖、脂肪;腐败蛋白质。(2)合成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K。3.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运动少而慢 食物残渣停留长(10H);大肠的内容物经水分的吸收和细菌的发酵与腐败作用后形成粪便;排便反射,二、吸收,(一)吸收的部位:1、口腔:吸收某些药物 2、食管:基本不吸收 3、胃: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 4、小肠:食物的主要吸收场所 5、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糖:葡萄糖-主动转运入血(与钠离子协同转运)蛋白质:氨基酸-主动转运入血 脂肪:+胆盐乳糜微粒-入淋巴 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才能吸收入淋巴,胆盐和食物中的脂肪、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的吸收。,水:顺着渗透
16、压梯度被动吸收。无机盐:1)钠:主动吸收 2)铁:食物中的三价铁不易吸收,二价铁容易吸收,维生素C、胃液中的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3)钙:维生素D和胃酸能促进钙的吸收,磷酸盐和草酸盐影响钙的吸收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易化扩散 脂溶性维生素-胆盐协助,第4节 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效应,但抑制括约肌 迷走神经大部分;盆神经结肠下段、直肠、肛门内括约肌;面神经、舌咽神经唾液腺 交感神经抑制效应,括约肌兴奋效应,(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神经中枢:延髓、下丘脑、大脑皮层等处 调节: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二、体液调节:胃肠激素的作
17、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2)影响其他激素的释放(3)刺激消化道黏膜或腺体的代谢和生长(营养作用)主要胃肠激素的分泌和生理作用:见表6-1,位置:被覆于腹壁、盆壁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互相 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 潜在性腔隙。(男性腹膜腔密闭;女性腹膜腔可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功能:可支持固定脏器,分泌浆液、吸收和修复等。,第五节 腹膜,一、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1.腹膜内位器官:器官的各面几乎全部被腹膜包绕、活动度大。如胃、横结肠等。2.腹膜间位器官:大部分被腹膜覆盖、小部未被腹膜覆盖的器官,活动度较小。如肝等。3.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覆盖,其余各面均未被覆盖的器官,几乎不能活动。如胰等。,二、腹膜形成的结构,1.韧带:如镰状韧带。2.系膜:如肠系膜等。3.网膜及网膜囊4.陷凹,网膜包括大网膜和小网膜:,1.小网膜 连于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 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2.大网膜 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 的腹膜结构。,小网膜,大网膜,直肠子宫陷凹,膀胱子宫陷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