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105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达银铅矿预查报告一、主要成绩:1、通过工作基本查明了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矿点内找到5个矿体,其中Pb1、Pb号规模较大。估算了3341级Pb资源量21840T,3341级Ag资源量117T。2、基本查明了铅矿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并认为今后在该区寻找铅矿应在区域内的闪长玢岩体附近找矿。3、基本查明了古采范围和规模。4、了解了矿点内铅银矿品位变化规律、及成矿控矿条件。二、存在不足:1、1:5000地质草测地质点偏少,达不到规范要求精度。2、对矿点东部工程控制较多,西部偏少,西部矿体了解不够。3、对报告部分章节修改后,提供上交。 河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二00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正 文 目 录

2、第一章:前言1第一节:工作目的任务1第二节: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2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3第四节:本次工作概况及完成实物工作量3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5第一节:地层5第二节:构造6第三节:岩浆岩7第四节:区域矿产7第三章:矿点地质特征7第一节:地层7第二节:构造9第三节:岩浆岩9第四章:矿体特征10第一节;矿化特征10第二节;矿体特征10第三节:矿石特征12第四节:资源量估算12第五节:控矿因素及成矿条件分析13 第五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生态环境14 第一节:水文地质14 第二节:工程地质15 第三节:生态环境15第六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6第一节: 1:5000地质草测工作方法及

3、质量评述 16第二节:工程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6第三节:取样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7第四节:样品分析17第五节:综合研究及室内整理18第七章:取得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18第一节:取得主要成果18第二节: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19附图目录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工作目的任务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队决定对西藏八达铅银矿进行矿点预查。其主要目的任务是:对八达铅银矿进行预查工作,通过预查,基本查清矿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总结成矿规律。利用探槽了解地表矿体情况,利用平硐了解矿体深部变化情况,了解矿体品位变化规律,圈定矿体,估算资源量。提出是否具开发或进一步工作建

4、议。计划工作量见表一所示:计划工作量一览表(表一) 项 目单 位 计划工作量 备 注1:5000地质草测Km5.61:5000实测地质剖面m800探槽m 1000平硐m 150化学分析样件 40光薄片分析样件3其他各类样品件10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该矿点地处藏东地区金沙江澜沧江之间,行政区划属昌都地区所辖,矿点地理座标为东经982700982815,北纬294100294300, 面积 7.46 km。一、 交通概况区内交通较方便(见插图1)主要公路由川藏公路芒康段,从矿点北侧4公里处通过,由芒康县到矿点24,由川藏公路至八达矿点4,有乡村公路相通。二、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工作区地

5、处藏东地区东南部,金沙江西侧,澜沧江东侧,该县地处三江流域峡谷地区,横断山脉以南北走向纵贯县境,境内群山起伏,多峡谷,山体大多呈南北走向,地形复杂。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达2000多米,最高海拔为6434米(矿点海拔3980米),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年无霜期90天左右,年降雨量485.2毫米,主要集中在89月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水、泥石流、干旱、霜冻、地震、冻土等。区内经济较落后,属半农半牧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大麦、玉米、荞麦等粮食作物。牧业以饲养牦牛、绵羊、山羊、黄牛、马、驴等为主,生产卡垫、氆氇等民族特色的纺织品,另有小型水

6、电站。近年来先后新修多处车辆修理厂和学校,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该县人民正快速奔小康。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解放前,本区地质工作几乎为空白区,只有在部分矿点进行采矿活动。地质工作始于解放后,主要资料有:一、1965年1967年及1970年1972年四川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开展了昌都幅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该区最系统、最完整的基础地质资料。二、1986年1990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了1.25万地质工作,编有盐井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该区较系统的地质矿产资料。86年1990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了1.25万地质

7、工作,编有盐井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该区较系统的地质矿产资料。三、80年代2000年,先后有西藏地质六队、二队、河南区调队等对该地区部分矿点进行踏勘检查,编有多份踏勘及矿点检查报告。四、本矿点解放前曾土法开采过铅矿,并在当地进行冶炼、现仍可见到斜井和采矿、巷道以及炉渣。第四节 本次工作概况及完成实物工作量八达铅银矿预查工作,是在踏勘检查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基本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完成。一、勘踏设计编写阶段2004年4月踏勘编写设计,五月转入预查工作,10月中旬收队,10月底转入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 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统计表(表二)工作内容单位完成数备 注1:5000地质草测km31:5000实测

8、地质剖面m900平硐m184.29PD1工作量135米、编录65米已完成49.29米,PD2号正在施工中探槽m1213化学分析样件208光薄片样件3手标本样件15 二、野外地质调查阶段按设计要求,项目全体工作人员对该预查区的资料认真研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各地质体进行全面踏勘和追索,并对主要的成矿带,矿化体进行全面地质工作,对主要的矿体矿(化)体地段进行探槽工程控制和平硐施工,系统采集化学分析样。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二所示。 三、野外检查及野外补充在进行自检、互检、小组检查的基础上项目进行了抽查,对检查的个别资料不完善或文图不符现象进行了补充和校正,对平硐进行了编录、取样. 四、室内整理及

9、报告编写野外检查工作结束后,随即转入室内资料综合研究及整理,编制有关图件及上墨。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地层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察雅群肯做尕组并层(J3R )和新第三系拉屋拉群(NIW)。途述如下:一、 侏罗系察雅群肯做尕组并层(J3R ):可分四层,从上到下为:(一)、灰绿色、灰紫色、褐红色泥岩、夹暗紫色、黄绿色砾岩、或砾岩透镜体,其上部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夹少量薄层砾岩,该层厚680米。(二)、灰绿色、黄绿色石英砂岩,夹暗紫色砾岩及暗紫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厚97米。(三)、暗紫色、紫褐色及杂色砾岩、夹紫褐色灰绿色砂岩及粉砂岩、泥岩组成的砾岩,下部有灰黑色砾岩,厚411米。 (四

10、)、紫褐色、黄绿色砂岩,粉砂岩与褐红色、灰褐色泥岩互层,并夹数层橘红色由石英、玛瑙、变质岩及石灰岩组成的石英砾岩及砾岩透镜体。 厚240米。 该套地层与下伏地层中侏罗统达布卡组呈假整合接触,该套地层厚1437米。二、新第三系拉屋拉群(NIW):该地区第三系二分性明显,下第三系统称贡觉组、上第三系称拉屋拉组,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拉屋拉组(NIW):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岩性为安山集块岩、安山玢岩、粗面岩等,不整合在贡觉组之上。上部为紫红色灰黄色凝灰质砂岩、夹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和薄煤层,产植物化石,Equisetum、Sp,地层总厚420米。三、第四系(Q): 分部于工作区各冲沟、河流、及坡

11、前后缘,主要岩性为砂砾石层、砾砂层、含泥砂砾石层,三者只是含量多寡不同,其砾石成分随区内母岩改变而变化。厚度由0.510米不等。第二节 构造工作区地处三江地区,东侧有金沙江大断裂,西侧有澜沧江大断裂,该区地层和主要构造线呈北西南东走向,其次为北东南西向断裂,属次级断裂,和近南北向断裂,后者往往是容矿构造。区内小褶皱发育。地层挤压强烈,片理化普遍,岩石蚀变强烈。在构造有利部分往往形成矿产。 区内有一规模较大的断裂,走向北西南东向,走向330长30余公里,沿此断裂有新第三系拉屋拉组(NIW)地层出露,地层受此断裂控制。第三节 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主要为一些规模较小的闪长岩体和玢岩体出露,规模较

12、大的岩体在工作区外围。在工作区东侧,芒康县东见一闪长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其时代属印支期产物。工作区附近见有玢岩体出露,规模一般较小,该地区往往在玢岩出露附近,有铅锌矿体。第四节 区域矿产该区地质背景好,成矿条件有利,据1:20万盐井幅矿产报告,区内有色金属铜矿20处,铅矿3处,锡多金属矿1处,多金属矿2处,铜汞矿1处,铜铅矿1处,是找矿极有利地区。据以往资料介绍和采访当地居民,解放前该地区有多处采铅、铜、银矿遗迹。本矿点解放前采铅、银矿数年,目前见地表采坑及斜井5处。地下采空区面积达数拾平方米,深度达40米之多。第三章 矿点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层矿点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新第三系拉屋拉组(NIW

13、)和第四系(Q):一、新第三系拉屋拉组(NIW):该组地层分上、下两部,上部为紫红色灰黄色凝灰质砂岩,夹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和薄煤层。下部岩性为安山岩、集块岩、安山玢岩、粗面岩等。该套地层不整合于贡觉组地层之上。地层厚59420米。矿点内主要出露该套地层,为安山岩,集块岩、安山玢岩、粗面岩等。 二、第四系(Q):按成因类型分冲洪积物( Q4apL)和残坡积物(Q4 esL):分布于矿点冲沟及坡前后缘等地,分述如下:冲洪积物(Q4apL):主要分布于矿点扎果曲,岩性为砂砾石层,砾砂层等组成,主要砾石成分为玢岩,闪长岩、石英、砂岩、页岩等组成,砾经大小一般0.2200cm,主要为0.220c

14、m,多呈次园状次棱角状、未胶结,砂砾石层和砾砂层只是含量各异,其他特征相当。厚度010米不等。残坡积物(Q4esL):主要分布于矿点坡后缘,岩性为砂砾石层,主要砾石成份为玢岩、闪长岩、砂岩、页岩、粉砂岩等,砾经大小,一般为0.2100cm,个别达200cm,砾石多呈棱角状,偶见次菱角状,分选差,未胶结,个别地段砾石含量多寡不等,厚05米。 第二节 构造矿点所处三江流域,主要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其次为北东南西向和近东西向,矿点内以断裂为主,发育一系列小型断裂。主要断层有F1、F2断裂:F1断裂:分布于矿点中部一带,断层走向264、倾向354、倾角52,断层出露长1000米,断层带宽5米,地表可见

15、断层角砾岩,据平硐施工观察该断层为正断层,沿该断层有铅矿化带和铅矿体展布,局部有石英脉沿此断裂分布。F2断裂:分布于矿点中部F1断裂以南,断层产状与F1相当,断层走向269、倾向359倾角50,断层长近500米,断层带宽8米,地表可见断层角砾岩,PD1平硐施工见到此断层,观察为正断层,沿此断层有石英脉出露和铅矿体。以上二条断裂出露于铅矿化带中,都有铅矿体出露,是矿点主要容矿构造。在PD1平硐和PD2平硐施工中,见到规模较小的走向近东西的小断裂,和近南北向次级断裂,部分断裂切割F1、F2断裂,造成铅矿体走向中断,错位等现象,今后工作中应预以重视。第三节 岩浆岩 矿点出露岩石为闪长玢岩体,在该区域

16、内形成长10余公里、宽300500米,形成数个平面形态呈豆荚状、串珠状的闪长玢岩体。闪长玢岩():为矿点含矿岩石,岩石层灰白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自行宽板状斜长石和暗色矿物角闪石、云母、付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榍石、锆石等,蚀变矿物有绿泥石、次闪石、绢云母和高苓石等。基质为中细粒或显微粒状结构,呈小岩瘤产出面积约0.3。石英脉():规模较小,灰白色,白色,致密块状,产于断裂带中呈透镜状产出,局部与铅矿共生。 第四章 矿体特征 第一节 矿化特征通过地表探槽、揭露,发现矿化带一条,其长度为10余公里,宽500米左右,平面形态呈串珠状,继续出露。在矿点、矿化出露长约500米,宽约3050米,矿化带走

17、向270,矿化总体倾向南,该带地表为褐红色氧化带,局部见古采坑和古采矿斜井。该带地表取样分样:Pb15,Zn 0.32,Ag53,在该带中目前发现二条主要矿体。该带受断裂控制分别为F1、F2、断裂。此氧化破碎带是区域寻找铅、锌、银矿极有利地段。第二节 矿体特征 本次预查工作,通过对矿点内矿化带,进行地表揭露和地下施工平硐,发现主要矿体二条,规模小矿体三条,从南向北依次编号为Pb、Pb、Pb、Pb、Pb其中Pb、Pb规模较大。叙述如下: Pb号矿体:分布于矿点中部、F1断裂带中,矿体地表观察出露长120米,宽2.4米。产状为倾向220、倾角56,有大量古采遗迹,据PD1平硐观察,采空区长达100

18、米左右,宽(矿体)2.4米,采矿深度达40米左右,据古采所留矿柱取样分析:Pb42,Ag1800g/T,古采时间达数年,采访当地老人,无人知晓该矿采于何年何月。 据山顶斜洞分布看,东侧浅部矿体已采空,分析当时无抽水设备,深部可能仍有残留矿体,且矿体东侧仍有可采矿体,推测长50米左右,有待进一步工作证实。Pb号矿体:在今年施工的PD1号平硐中,据PD1号矿体南侧10米左右见一铅银矿体,矿体厚4.0米,其中夹三层高品位铅矿,取样分析Pb达1215,Ag1500g/T左右,对高品位取样分析Pb4550,Ag1650g/T,高品位矿在1米范围内见三层,单层厚0.10.2米左右。矿体产状为:23062。

19、该矿体局部被后期近南北向小断裂所切割,造成矿体错位。其他三个小矿体以下表所示: 矿体特征一览表(表三)矿体编号矿体长度(m)矿体厚度(m)矿体形态矿体产状矿体平均品位()矿石类型品位变化特征PbPbAgPb1202.4脉状似层状22056421500大晶体块状、致密块状4050Pb154.0脉状似层状23062141100大晶体块状、浸染状1020Pb300.2脉状2356111800浸染状1020Pb300.2脉状2415812950块状1217Pb30.15脉状227519600浸染状1013第三节 矿石特征矿点内矿石特征可分三种:一、大晶体块状矿石:灰、铅灰色,晶体呈立方体或八面体,个别

20、为八面体与立方体的聚形,金属光泽,条痕为灰黑色,硬度23,比重77.5,性脆。此种矿石Pb品位一般较高达40以上,Ag品位达15001800g/T,矿点主要为Pb、Pb号矿体所见,Pb号为4050为此种矿石。二、致密块状矿石:灰、铅灰色,晶体细小或呈致密块状而难以分辨。金属光泽,硬度低 23,比重较大7,此种矿石多见于Pb、Pb矿体,一般品位3040,Ag13001500g/T。三、 浸染状矿石:灰、铅灰色,铅矿呈浸染状或星点状分布于石英或闪长玢岩之中,金属光泽,硬度2-3,此种矿石品位较低,一般Pb10-20,Ag 5001000g/T左右,见于Pb、Pb、Pb、Pb矿体。 按氧化类型分为氧

21、化矿、硫化矿。矿点地表基本都属氧化矿,平硐中所见矿体为硫化矿,氧化深部1020米范围内。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 矿点Pb、Pb号规模较大,达到铅矿工业指标要求,其他矿体规模较小,不进行资源量估算。 Pb:按矿体长120米,宽2米、推深1/3,比重按5,Pb品位平均42,Ag平均品位1500g/T。除去Pb号古采规模: 实际计算按矿体长20米,宽2米,推深10米,比重5,Pb品位42,Ag1500g/T。计算为:3341级Pb资源量:20m2m10m542=840T 折合矿石量2000T。 3341级Ag资源量20m2m10m31500g/T=18T 3341级Pb资源量150m4m50m514=2

22、1000T折合矿石量为150000T3341级Ag资源量150m4m50m31100g/T=99T矿点Pb、Pb3341级资源量21840T 矿石量为152000T 矿点Ag3341级资源量Ag+Ag=117T。 第五节 控矿因素及成矿条件分析 一、控矿因素预查区控矿构造有东西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二组,其中东西向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它们各起的作用是:北西向断裂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而北西向断裂则为矿液沉淀提供场所,它既是导矿断裂,亦是容矿断裂。由于晚期东西向断裂对早期北西向断裂的切割破坏,使其铅矿液的活化转移,为铅矿的富集提供了空间,形成规模较小,但品位较高的铅矿体,本次预查工作所

23、圈定的铅矿体其产出形态特征,受东西向一组断裂控制十分明显。二、成矿条件分析预查区属藏东铜、铅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地质背景好,具备较好的找矿前景和成矿条件,该区主要受断裂和岩性所控制,矿点内北西向断裂构造长达数十公里,起导矿作用。矿点内闪长玢岩体起容矿作用,是断裂构造活动的产物,为此本区铅银找矿工作,仍可按此断裂方向和闪长玢岩体出露附近找矿。第五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生态环境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察规范总则及预查工作目的和要求结合矿点内实际情况,对八达铅银矿开展了简单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资料及工作。1、初步查明了八达及支流水系分布范围,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水位及流速变化。2、初步查

24、明了矿区的地表主流的季节变化、补给、排泄方式。3、初步查明了区内植被分布情况。第一节 水文地质矿区地处藏东地区,澜沧江上游,区内水系较发育,属高原内陆水系。区内地形为冲沟切割区,河谷横向口呈“U型”谷底相对平缓,起伏较小。区内残坡积物发育。测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冰山消融水及地下水补给。受大气降水及季节变化影响,区内地表水动态变化较大,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测区的枯水区,510月为测区的丰水期,其中79月为洪水期。河床宽1020米,水深0.21.6米,流速1.2m/s。第二节 工程地质矿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岩石结构致密,含水性弱,岩石坚硬,结构稳定。第三节 生态环境生态

25、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的其他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本次预查工作期间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区内人口稀少,仅在八达水系有零星游牧民,人口主要集中于八达村一带,区内少量农业收入,牧业收入为区内主要收入来源,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矿区内牧场与牲畜的比例已超饱和,同时区内人口数量增加,这些因素已制约了区内的经济发展和牧民的收入提高,如在该区能够寻找出可供开采的铅、银矿基地,将对该区的经济、及当地居民收入和潜在的生态危机起到缓解和改善作用。同时也将成为该区的经济增长点。区内植物较多,山体分为森林区,草场主要分布于八达水系两侧,附近由于高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就不可恢复,在勘察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

26、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意识。 第六章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第一节 1:5000地质草测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矿点地形地质图选用1:5千比例尺,有效控制面积3.28Km,填图方法主要以地质路线追索观察为主,利用自然露头及人工揭露(探槽),详细划分出不同的岩性自然段,并着重对矿化蚀变带以及矿(化)体顶底板的特征,各类地质体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等认真进行了搜集整理,为矿区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地层层序及展布特点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填图工作所搜集到的各项地质资料真实可靠,有效控制程度高岩性自然段划分合理,图面整洁美观,不足的是由于矿区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约占90),所做的地质路线和地质点部分未达到相应比例尺填图规范要求

27、,这是明年工作必须加以补救的。 第二节 工程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见插图2)本次预查工作,共施工探槽3个,见矿探槽3个,见矿率占100,均施工在矿化带中,共完成土石方量1213 m。通过探槽揭露,共圈定铅矿体5个,经对Pb、Pb矿体初步估算,3341级铅资源量21840T,3341级银资源量117T,其找矿效果是显著的。探槽施工一般开口1.502m,个别达2.50m,揭露基岩深0.20.3m,探槽编录全部绘一底一壁,比例尺1:1001:200不等,探槽所揭露岩石矿(化)体及其蚀变带,矿(化)体产状及形态变化,接触关系构造等地质现象均进行了详细描述,探槽编录资料齐全,文字记录字迹清晰,层次分明。平

28、硐施工:此次共施工3个平硐即PD1、PD2、PD3,其中PD2目前进尺85m,仍继续施工,PD3施工13m,因硐口为第四系而垮踏。PD1施工共65m,共见5条铅银矿体。平硐施工:宽1.5m,高1.8m,编录采用压顶法进行编录,对所见矿体均系统采集样品,平硐施工及编录按坑探工程编录规范进行。 第三节 取样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对所有已施工的探槽平硐中见矿样品的采集,全部采用简易刻槽的方法,即视其矿体的坚硬程度,分别采取刻槽和连续敲打成细小碎块取样,以确保其矿石矿物的连续性和代表性,样品长度视其矿化均匀程度和矿石的自然类型分段采取,最大长度不超过2.00米,采样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对矿化体顶底板的取样控制

29、,样品有专人负责采集,并及时进行了清理登记,样品无流失,所采集的样品均具代表性,真实可靠。第四节 样品分析样品的加工,分析均由西藏地矿厅中心实验室承担,加工流程按Q=KD公式进行,其K值由实验室根据其矿化的均匀程度而定。在样品的加工缩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所有样品的加工损失率不得大于5,加工正样重量必须大于200g,正样粒度必须达到200目。样品在分析过程中,按规定应插入一定数量的不同含量级的管理的管理样和标样,管理样的分析准确度必须达到规定之要求。为确保分析质量,对所分析样品均进行了重复分析,据介绍个别含量较高的样品,还要进行多次验证,合格率达99以上。对所有送实验室分析的样品,在

30、野外均做过原矿分析,从野外与室内的分析结果相比较,总体吻合较好起到了互为佐证作用。第五节 综合研究及室内整理通过对八达铅、银矿点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现已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地质资料。但由于工作程度低,地质资料的搜集不够系统,构造关系亦不十分清楚缺少成矿地质背景资料。尽管如此,从现有地质成果资料分析,区内仍显示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第七章 取得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通过对八达铅、银矿点预查工作,施工探槽,平硐取样分析,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铅、银矿分布状况和形成条件。该区铅、银矿主要赋存于北西向断裂闪长玢岩体之中,铅品位较高,虽然古采规模较大,但因古采设备条件较差,无抽

31、水工具等因素,矿点仍有相当规模的铅、银矿。第一节 取得主要成果 一、基本查明了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分布状况。 二、查明了该区铅、银矿的主要控矿构造仍东西向构造。三、查明了矿点铅、银矿品位变化及各矿体规模。 四、初步估算了3341级Pb、Pb资源量,其中Pb3341级资源量840T 、Pb3341级资源量 21000T,共计3341级Pb资源量21840T ,折合矿石量为152000T。估算:3341级Ag 资源量18T、3341级Ag 资源量99T,共计3341级Ag资源量117T。五、查明了古采范围和规模。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一、存在问题:(一)、地形图仍1:10万地形图放大编制而成,精度较差。(二)古采硐中因年深日久,大部分地段已垮踏,无法全部了解其采矿规模。(三)部分地质点偏少,工作程度偏低。 (四)本次预查只对东边铅、银矿所做工作较多,3个平硐也只施工到东侧矿体,西边矿体了解不够。二、今后工作建议(一)对PbPb号矿体西段进行平硐工程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