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指导方法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指导方法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指导方法初探 摘要: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与学科教学不一样的教学形式,而对于新的课程我们应如何去指导学生,怎样去指导才能更有效率的实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指导过程中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本文主要从研究性学习活动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来探讨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并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性学习 、阶段、教学指导方法正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2003中设置的必修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开设这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关注社会等问题,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主动获取知识
2、的能力和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及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一课程对刚实施新课程的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笔者有幸成为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教学的第一线参与者,经过一学期的课题指导,有所体会和认识,现将其整理如下。 1、教师应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转换角色 根据研究性活动的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参与、
3、观察探索和调查研究等能力的培养,其实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所在。而且在教育手段及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要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其自身教育科研水平应先提高。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得放低身段,不能再是根据已有备课而进行传授知识而已,也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探究式”等其它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毕竟像“探究式”课堂等还是有答案、结论可寻,教师可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和结果。而研究性学习则面对的可能是未知结论,探究途径可能是迷惘的一种探索研究过程,面对课题,更多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上高中”,是一起摸索、探寻结论的过程,其间教师和课题组应是开放、平等的集体,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提高认
4、识、改变观念、转换角色,才能使课题研究有效的组织开展起来。 2、教学各阶段的教学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教学开展一般可分六个阶段进行,分别是:(1)、确立课题(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撰定论文(5)、论文答辩(6)、课题研究日记。当然其中还有其它非指导教师所进行的一些环节,如选题阶段、课题评审阶段等。这里仅探讨的是指导教师具体开展指导教学中所面临的过程而已。21确立课题阶段 课题的来源一般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指导教师自己提供供学生选择,另一部分来自学生自己选取课题而聘请你做指导教师或由学校统一安排分配由你指导,但无论那里来课题,课题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实
5、际意义是相当重要的。若由指导教师提供课题供选的,那事先自己确立课题时就应事先有所考虑,课题内容倒不一定要跟自己所教学科有关,但指导教师平时也要注重用课题(项目)的积累,做到有备无患。若课题并不是教师自己提供的,尤其是学生自供而聘请指导教师的,那一定得把关课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但也最好不要强加干涉,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己选题往往喜欢在感兴趣的内容,热点话题上做文章,因此难免出现选题过大,难以开展研究,结题撰写论文时,没有自己观点或观点不明确等等,遇到这样课题时,首先肯定选题动机,进而耐心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指出可能的总是或困难所在。试着让学生想法解决,学生面对这些会慎重考虑课题的可行性,一
6、般会重新选择研究课题。 2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阶段 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就要与组员一起制定研究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课题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步骤、组员分工、收集资料的方法等。首先,指导教师应能先收集一些相关信息,准备课题相关的一些浅显理论,并给组员一定的讲解,再进行讨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要寄希望一课时就能完成方案,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形成研究方案的轮廓。 在对课题研究的范围、步骤的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一起讨论分析外,还得观察学生的表现,以便参考确定课题组长的人选。课题组长可以由组员推荐,指导教师指定等方法,无论怎样方式确定课题组长,组长的人选及对组长能力的培养是指导教师应注重及
7、费心的一件事。一位负责及有能力的组长会对课题研究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组员分工时,要特别强调人员的搭配,指导教师可指导课题组长去落实分配,但要注意既要扬长避短,又要考虑在实践中提高每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不能为完成任务而草草了事。 23收集资料阶段 不同类型的课题,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也不同,调查报告侧重于人事采访,实地考察或问卷调查等;实验报告侧重于每次实验的记录与分析;规划设计报告则既要查阅理论书籍,又需实地考察;论文更侧重文献的查阅,图书馆、互联网是必用途径。该阶段是在的各阶段中最难实施的。因为大多学校都面临研究性活动场地少,网络室、图书馆拥挤,外出调查存在安全隐患,要在课程中的课时
8、内全年级一蜂窝的去挤有限的场所,就能完成资料的收集显然不可能,指导教师应管理引导学生利用其它时间的资料收集,要引导组长去分配组员需收集哪部分资料,并能加以监督。而且指导教师要教他们具体的查阅资料方法,教他们如何做文摘,如何记录网页资料等。要出校门进行研究调查的,指导教师尤其要注意安全,必须全程陪同,时间上可利用于周末和假期。 24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阶段 资料收集回来后,要指导学生吃透资料,从资料中寻找论点、论据,要指导学生善于取舍,能论述自己的观点,并组织组员进行相互探讨交流。要引导学生避免资料收集的重复。 撰写论文时,要指导论文的写作格式,如关键词、摘要、正文、参考文献、鸣谢等。撰写时
9、,先让组内提交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查论文结构、观点等。初稿写成后,要进行审查,看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等。最后可与组员一起推敲进行修改,努力使论文做到语言精炼、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4论文答辩阶段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论文陈述时,能用亮明的观点、精辟的语言阐述课题论证的过程,论文陈述并不是把论文重读一遍,关于答辩的内容则需指导学生吃透论文的同时,注意论文中涉及的重要概念、重要理论及论文中论述不详的内容等。26课题研究后记课题答辩结束后,一般意义上讲该课题研究结束了,但本人觉得,还需把组员召集起来,要求学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的经验,让学生畅所欲言,则抒发感想、体会,这也理应为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作为指导教师应从中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发现整个指导过程中的失误或成功经验,并也尽可能能撰写论文、体会,以便更好的指导下一轮课题研究。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是一种开放的、合作的、创新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如何指导等都没有定则,但笔者认为一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并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在本文中,笔者就仅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指导体会加以总结,供大家探讨。参考文献: 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教程(葛柄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