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392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3关键词3一、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性3(一)语感熏陶的重要性3(二)听觉欣赏的重要性4二、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4(一)创造意境、营造氛围,体会与想象朗读41、依据教材举例42、融读于情境之中,感受作者胸境53、根据课文体裁,创造朗读的意境5(二)划分角色,表演朗读6(三)把握诗词重点,品味朗读6(四)感受韵文对称,伴奏朗读7(五)朗读的形式丰富多彩8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几大要求8(一)加强老师范读课文的水平8(二)教师范读,感染学生8(三)强调多读9(四)赋予情感9总结语:9注释10参考文献:11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要求摘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

2、确指出:“在各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得重视朗读。”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能力的提升。而朗读训练是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朗读与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训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文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主要叙述的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朗读的指导方法以及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从小朗读的好习惯。关键词: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体会与想象 方

3、法与要求一、 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性朗读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朗读是快速理解文章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朗声阅读也,显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学生正式地对书面语言进行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过程,是锻炼学生有序朗读语文课文的过程,是从儿童学习认字、读书到成人阅读之间的一个过渡期,而小学时期的朗读训练就是这个过渡期最能保证效果的工具,朗读训练,可谓任重道远。如果没有小学阶段充分的训练,成人以后的阅读也难以十分流畅,加强小学阶段的语文朗读训练能更好的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此外,朗读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4、的方法之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有句俗语:语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书读白遍,其义自现”。因此可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加强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一) 语感熏陶的重要性每篇文章无论是从它的节奏,语气,风格,句子,或从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需要在文章的整体上,系统的把握文章的内容,而且在阅读时要充分理解文章的用词的准确,情景的感人,句子的生动,布局的巧妙,让学生能在全面掌握课文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再现当时作者的心境,这样才能有感情的将课文朗读出来。很多老师在教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人教版小

5、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一课时,教师先从课题入手,抓住荷叶圆、绿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其次,再通过文中优美的词句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等句子培养语感并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因此,在朗读到此等句子的时候应当让他们反复地去读,有感情的读,抓住关键词语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们很快地就领会其中的“滋味”,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 听觉欣赏的重要性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声给我们以悦耳的情景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我们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我们的心灵时,谁会无动于衷呢?朗读时,语速的快慢,

6、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以及情感上的起伏都极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享受,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出自孙洙唐诗三百首序,孙洙,清代诗人,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生于无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正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二、 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朗读不仅是一门活动, 也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给予朗读以高度的重视,使语文课的特点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能在朗读中

7、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我们都清楚,使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出文字很简单,但使学生有感情有目地的“朗读”课文需要花费心思,讲究方法。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多以简短的散文、小说、寓言、诗歌以及韵文体裁居多,下面我将列举各种类型的文章,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朗读,表达自己的看法。(一) 创造意境、营造氛围,体会与想象朗读1、依据教材举例基于优秀的文章题材,我认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先要引导学生创造意境,营造氛围,要求学生用心体会,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朗读,并在朗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出自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黄山奇石一课为例,出示“闻名中外、陡峭”等词语,先让学生读准字音;接下来出示词组

8、“闻名中外的黄山、陡峭的山峰”,让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根据老师的提示:“什么样的黄山,什么样的山峰”去感悟黄山的有名,山峰的陡峭险峻,并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文章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个长句,也许有些学生读起来感觉比较吃力,主要是把握不好长句中的停顿,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给学生机会,应该先让他们试读,试着边读边找感觉,然后请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同时向学生展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切都是为了扫清课文的学习障碍,为通读课文做好准备。总之,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这个阶段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朗读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又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出自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一

9、文中,我们需要了解文中更羸与魏王的人物关系并把握两人的性格特点,更羸与魏王讲话是应是怎样的语气,如: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读到这段话时,我们不仅要将魏王怀疑的心理与更羸的自信语气读出来还要注重对动词的强调,体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并让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真正化解更羸是怎么不用箭而使大雁掉下来的奥秘,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与双方的内心活动,从而被内在所蕴含的情感所吸引和陶醉。2、 融读于情境之中,感受作者胸境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到课文的中心文字中所描述的意境,感受到

10、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产生情感共鸣,以实现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让学生感同身受读来起来才会由然生情,恍然大悟。其次就是要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电脑课件或其他多媒体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来营造课文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如在教月光曲一文第8、9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大部分学生对其中联想部分比较难解,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读的情感。首先放音乐月光曲片断,同时用多媒体配以相应的文字所描述的图片,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理解了“清幽”的意境和

11、“波涛汹涌”的场面。同时随着音乐的起伏,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学生朗读这段文章的节奏和力度了。另外,朗读此类文章时可以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从整体上体现文章的人、情、事、理。“创造意境,营造氛围”朗读的前提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就不能较好地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贯穿的情理线索。3、根据课文体裁,创造朗读的意境“创造意境,营造氛围”朗读主要表现为表情朗读、语言朗读及表演朗读,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思绪,就是教师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向学生具体说明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

12、什么地方要停顿,什么地方不需要停顿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感情的认识了文章的主旨意识,教师又有条理的指导了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地读,而不是机械模仿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心境。(二) 划分角色,表演朗读对于有角色划分的文章,教师认为可以让学生各自划分角色,几人一组在课桌旁或者选取几组到讲台前以表演的方式朗读。学生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揣摩各个角色的性格,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造,就可以把课文读出趣味来,读出意味来。例如我们熟悉的坐井观天,在教学这一课时,有青蛙和小鸟两个角色,在指导朗读时,分角色朗读。首先要学生分析课文,让学生归纳出青蛙和小鸟的性格特点。青蛙的性格:傲慢、自以为是、自信;小鸟

13、的性格:温和、谦虚、有耐心。然后老师问:第三次的对话,青蛙和小鸟都“笑着说”,它们的笑的含义一样吗?(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学生:“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不会弄错的。”(在这里老师要指导学生把“天天”、“不会”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看法很肯定、很自信。)学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在这里老师指导学生把“是”“看一看”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另外再指导另一学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在这里指导学生把“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读得婉转一些,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

14、,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这样学生根据青蛙和小鸟的性格揣摩出读两个角色的话应用的语气和语调,并在此基础上,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如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间高涨,也领会了角色的性格特征,通过分角色的表演“读”,就真正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和一致。)这种分角色的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使自己的脑海浮现出具体、清晰、鲜明的形象,从而调动情愫来读出课文的真情实感。教师运用角色想象策略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揣摩角色的个性,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造,就使课文读出了趣味,读出了意味,印象也更加深刻。

15、(三) 把握诗词重点,品味朗读对于诗歌朗读,我认为可以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布置学生自读时,要求学生把握诗词的重点,围绕课后自学提纲进行思考。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如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望庐山瀑布一诗,老师会先有感情的带领学生朗读诗文,然后问:在这首诗歌中说说你们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对这句诗有怎样的理解?有些学生可能会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达的是瀑布从三千尺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像是从银河落到了九天?这时老师回答:他的前一句大意解释的不错但他有一个词理解得不是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学生答:“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老

16、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老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说?学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老师:对,解释的很准确,但是第一个同学的第二句解释的不好,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改正吗?学生:他没把银河跟九天解释出来。老师:那你要怎么解释?学生: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老师:他也有一个词解释得很好。学生:“好像”!老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学生:“好似”,“可能是”,“如同”,“就像是”。老师:都可以。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

17、布的神秘色彩,多么的巧妙与壮观!理解重点字、句之后,再有感情的、有气势的读这两句诗,从而想象瀑布从高空奔腾而下的壮观气势,感受作者写诗时的豪放气度,夸张的修辞手法。在字里行间中透漏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情感。对于其他诗歌,老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把握重点词的互动使学生理解诗意和诗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四) 感受韵文对称,伴奏朗读对于韵文,我认为合适用伴奏、范读的形式来对学生朗读进行。韵文是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是汉语表现中特有的文化瑰宝,在小学阶段,韵文多被用来实现认字学词的教学目标,而韵文本身特有的语言文字美更值得语文教师挖掘,巧妙安排朗读,通过反复读感受韵文美

18、是一种好方法。小学教材中所选用的韵文,有许多在字数、词性和声调方面与对联一样,具有整齐平衡的对称美。如比尾巴这首儿童诗写道:“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扃,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长,鸭子的尾巴短,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我可以看出来,这两小节就具有韵文的对称美,通过三问三答,使语言表现得节奏感强,既简明易懂,又极富儿童情趣。朗读这种课文的时候可以加上伴奏,变换多种形式。例如用手或乐器轻轻敲打节奏,配着节奏读,边读边感受声调上的对称美;也可以变换节奏,在问号后多停一拍,体现上下两小节的对称;也可以分两大组对

19、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还可以分四小组轮读,第四小组重复第三个分句,形成歌曲中的伴唱一样。当然,各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老师需要给予指导,教学生用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处理韵文。学生熟练了这些朗读方法,朗读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就会在反复的朗读中乐此不彼,尽情享受着韵文的对称美。(五) 朗读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个人读,齐读,分角色读,对读,轮读,赛读,诵读,范读,表演读等等。巧妙地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或不同形式组合的朗读,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汉语言独特的美及文中的思想情感。此外,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必要手段,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发展,它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内知识的内容,拓宽

20、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使学生品味人间的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滋味。我们要明白,不论是什么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到课堂中去,那样指导教学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在学习中就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挥和智能开发。最后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多补充课外知识,并给学生时间扩大阅读面和阅读容量,同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积累。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教学内容要更有新意。如果长时间学习一样的内容,形势又只是“填鸭式”的讲授,学生很容易疲劳,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不同的方法要

21、适当协调,比如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都很受学生的欢迎,使课堂内容丰富而有变化,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三、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几大要求(一) 加强老师范读课文的水平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做好带头工作,会朗读的老师才能吸引到学生们,学生也才能将心静下来好好的学习语文,这也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让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才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范读时不仅要发音标准,还要根据文章的思路有感情的朗读出来,使朗读变的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在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点,让学生能在老师的范读中找到共鸣,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二)教师范

22、读,感染学生 要想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阅读时间少,如果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也就更不可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了。所以老师的范读就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的方法。减少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加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教学的有效性。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有很多不爱读书的学生,很喜欢模仿老师的语言与动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带动他们朗读的兴趣,甚至

23、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都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日积月累,当学生模仿久了,就会形成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当然,老师范读时也要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之中,运用速度、声调、音量、停顿等变化,使朗读的感觉呈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生机黯然的气势,充分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地步。(三)强调多读在语文教学时,学生最反感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他们的孩子,孩子必定会产生逆反的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课上,教师只能充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而不参加到戏中,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

24、替孩子的主观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自读的能力,所以,老师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老师只做稍微的补充,引导他们有感情、有目标的读。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中的大意,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四)赋予情感在讲读课文时还要指导学生把文中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押韵的语句找出并在自己的意识上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改掉方言说唱的朗读习惯,注意词语字句的阴阳顿挫,该停顿的时候停顿,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变得有情感的价值,达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总结语:总之,朗读是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重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去学习普通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

25、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能帮助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当然需要正视的是,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注意并正视学生的个方面差异,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体验、感知、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正确朗读的习惯。另外,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利用教材内容本身的活泼性、丰富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以关心、尊重、平等的态度,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耐心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更可以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只要教师找对门

26、径,并注重主动积极培养,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文学的兴趣,增添学习语文的动力。注释 语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14课; 出自孙洙唐诗三百首序,孙洙,清代诗人,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生于无锡; 出自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出自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参考文献: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M,20082. .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M,四川教育,2005.45.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 李文娟、郭香萍,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高效细节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7.中国语文报刊协.21世纪语文对话: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座谈会论文选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8.朗读 普斯卡列娃 陈胜昔 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06期9.教学随笔反思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21世纪教育网10.朗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