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勘察.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405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勘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边坡勘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边坡勘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边坡勘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边坡勘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坡勘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勘察.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边坡(滑坡)工程的勘察,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阶段的划分勘察技术方法工程实例,勘察要点,勘察的目的,查明斜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斜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分析斜坡的稳定性,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的斜坡稳定性的变化。确定人工边坡的最优开挖坡形和坡角。提出潜在不稳定斜坡的整治与加固措施和监测方案。进行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勘察的任务,查明下列问题:地貌的形态、发育阶段和微地貌特征。构成斜坡岩土层的种类、成因、性质和分布;当有软弱层时,应着重查明其性状和分布;在覆盖层地区,应查明其厚度及下伏基岩面的形态与坡度。对岩质边坡需查明结构面的类型、产状、间距、延伸性、张开度、充填及胶结情况,组合关系和主要结构面产状

2、与坡面的关系等;对有裂隙的土质边坡需查明裂隙的性状。,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量、水压、补给和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及地下水在地表的出露情况。地区的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期),坡面植被,岩石风化程度,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和地震烈度,判明上述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勘察的任务,勘察阶段的划分,初步勘察包括搜集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必要时可进行少量的勘探和室内试验,初步评价斜坡的稳定性。详细勘察应对不稳定的斜坡及相邻地段进行详细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和观测,通过分析计算作出稳定性评价。对人工边坡提出最优开挖坡角,对可能失稳的斜坡提出防

3、护处理措施。施工勘察应配合施工开挖进行地质编录,核对、补充前阶段的勘察资料,进行施工安全预报,必要时修正或重新设计边坡并提出处理措施。,11 建筑边坡工程勘察,11.1 基本规定11.1.1 建筑边坡工程多为主体建筑的附属工程。11.1.2 边坡工程勘察应遵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11.1.3 边坡工程勘察前,除应搜集地质资料外还应搜集下列资料:1 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物的总平面布置图;2 拟建物的性质、结构特点及拟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埋置深度;3 边坡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分布;4 拟建场地的整平高程和挖方、填方情况

4、;5 场地及其附近已有的勘察资料和边坡支护形式与参数;6 边坡及其周边地区的管线、既有建筑物等环境条件资料;7 气象、水文资料(特别是雨期和暴雨强度等);8 水文资料;9 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1.1.4 边坡工程勘察前应基本判定所勘察的边坡是土质边坡还是岩质边坡。边坡工程勘察等级可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确定,即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时,相应勘察等级可分别定为甲、乙、丙级。11.1.5 一个边坡工程的各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11.1.6 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1 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2 危岩、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

5、3 边坡塌滑区内或边坡塌方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边坡工程安全等级,11.2 勘察要求11.2.1 边坡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1 地形地貌特征;2 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3 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长度、贯通程度、闭合程度、粗糙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及与临空面的关系;4 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震烈度、坡面植被情况及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情况;5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水位、水量,补给、排泄条件和动态变化,岩土层的透水性,地下水出露情况);6 不良地质作

6、用特征;7 坡顶邻近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8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11.2.2 边坡工程勘察宜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1 测绘范围:可能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及受边坡影响的地段,一般应大于勘察范围;2 应着重查明工业和市政管线、江河等水源因素,汇水面积,排水坡度和长度,植被,边坡周围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情况,现有斜坡的形态,坡角,卸荷带特征尤其是结构面产状及性质;3 测绘比例尺:宜为1:2001:500;4 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图面上每0.01m2范围内地质观测点数量不应少于1个。地下水露头、软弱结构面等重要地质观测点

7、应用仪器法定位。,11.2.3 边坡工程勘察宜采用钻探、坑探和槽探等方法。调查陡倾结构面位置时宜采用斜孔。地质环境复杂的大型边坡工程勘察可辅以物探和洞探方法。11.2.4 边坡工程勘察的平面范围:一般应包括切坡线前方(即临空方向)的边坡区域和切坡线后方到切坡线水平距离不小于1倍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的边坡区域。11.2.5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和沿支挡线布置。勘探线与勘探点间距应按表确定。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宜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的勘探孔不应少于2个,地质环境简单且长度小于10m的边坡可布置一条勘探线。,表11.2.5 边坡工程勘探线和勘探点间距,11.2.6 勘探孔的深

8、度: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m,坡脚勘探孔应进入坡脚地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m。对岩质边坡,可以通过坡脚的外倾结构面为最深潜在滑动面。对土质边坡:a、当基岩面出露或近于出露时,可以基岩面为最深潜在滑动面;b、当基岩面埋藏深时,最深潜在滑动面可按圆弧形考虑,其最低点位置可低于坡脚;c、当坡脚高程下方有软弱层时,可以该软弱层为最深潜在滑动面最低点。,11.2.7 采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进行试验;2 岩石试验参数宜包括物性指标、抗压强度、变形模量、泊松比、抗剪强度指标;3 土工试验参数宜包括物性指标(含水理性质指标)、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指标;

9、4 岩体和结构面(含岩土界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岩体完整程度宜通过波速测试确定;5 土的抗剪断强度指标宜通过三轴试验确定;6 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抗剪强度指标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6组(每组34个试样),每层岩石抗压强度试样数量不应少于9个;7 试样的含水状态应包括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11.4 边坡工程参数确定11.4.1 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根据现场原位试验确定。对二、三级边坡工程,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也可按表查和反算分析、工程类比等方法综合确定。,表11.4.1 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注:1 无经验时取表中的低值;2 极软岩、软岩取表中较低值;3

10、岩体结构面连通性差取表中的高值;4 岩体结构面浸水时取表中较低值;5 临时性边坡可取表中高值;6 表中数值已考虑结构面的时间效应。,11.4.2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应按当地经验确定。当无经验时,可按表11.4.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4.5.5)取值。,注:1 边坡高度较大时宜取低值,反之取高值;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和完整性好的岩体取高值,软岩、极软岩和完整性差的岩体取低值;2 表中数值已考虑时间效应和工作条件等因素。,表11.4.2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11.4.3 岩土对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可查表取值。11.4.4 岩土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可查表取值,但施工前

11、应通过试验检验。11.4.5 岩体内摩擦角可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乘以折减系数确定。,11.4.6 当边坡岩体完整、较完整及较破碎时,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可根据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按下列方法确定:1 岩石的重度可视为岩体的重度;2 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可由岩石的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乘以0.60.8的折减系数确定,完整时取较大值,较破碎时取较小值;3 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4 岩体内摩擦角可由岩石内摩擦角根据岩体完整性乘以0.850.95的折减系数确定,完整取0.95,较完整取0.90,较破碎取0.85;5 岩体粘聚力可由岩石粘聚力乘以0.200.40的折减系数确定,完整取0.

12、40,较完整取0.30,较破碎取0.20;6 对岩体内摩擦角和岩体粘聚力尚应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1.00,坡高大时取较小值,坡高小时取较大值。,11.4.7 无试验数据或无当地经验时,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和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可根据岩土的性质参照表确定。11.4.8 土质边坡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用土的自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用土的有效抗剪强度指标。,11.5 边坡稳定性评价11.5.1 与拟建工程安全有关的边坡(包括已有边坡和拟建边坡)均应进行稳定性评价。11.5.2 在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之前,应根据其地质特征对边坡的可

13、能破坏方式做出判断。判断边坡的可能破坏方式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 对土质边坡:不仅应考虑到沿土体内部最不利方向滑动的可能性,还应考虑到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对填土边坡尚应考虑到沿原地面滑动的可能性。2 对岩质边坡:不仅应考虑到滑移型破坏的可能性,还应考虑到崩塌型破坏的可能性。滑移型破坏包括: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和强度极低的极软岩、破碎或极破碎岩沿岩体内部最不利方向滑移。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包括:沿单一外倾结构面滑移和沿多个外倾结构面滑移。,11.5.3 设定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条件:1 对已有边坡应按现状地形进行评价:对拟建挖方边坡应按沿切坡线的直立坡面进行评价;对拟建填方边坡应按限定的坡顶、坡底填方边线和

14、临时坡率进行评价;2 应考虑坡顶建(构)筑物和既有边坡支护结构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3 应区分工况:现状工况(即勘察期间存在的工况)暴雨工况(通常考虑二十年一遇的暴雨强度)其他工况(如边坡涉水时可能存在的高水位工况和从高水位降至低水位的水位降工况、边坡坡顶未来加载而存在的坡顶加载工况)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尚应根据地震作用工况进行校核。,11.5.4 边坡稳定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下列边坡通常可不进行定量评价:1 无贯通性较好的外倾结构面(包括岩土界面)、无地下水作用且坡率明显缓于相应坡率允许值的边坡;2 无贯通性较好的外倾结构面、岩体完整或较完整的坚硬岩或较硬岩边坡;3 无贯

15、通性较好的外倾结构面、岩体完整的较软岩或软岩边坡。,11.5.5 边坡稳定性定性评价可采用下列方法:1 工程地质类比法2 变形迹象判断法3 坡率允许值法4 极射赤平投影法11.5.6 边坡稳定性计算应根据边坡岩体结构及结构面分布特征确定潜在滑面位置和形态。,11.6 边坡处理建议11.6.1 边坡处理可根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以及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等因素参照表提出建议。,表11.6.1 边坡处理常用方法,12.3 滑坡,12.3.2 勘察目的和任务1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以便为滑坡避让或治理提供地质依据。2 滑坡勘察主要任务

16、如下:1)查明滑坡范围、地层结构、滑体、滑带、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主滑方向、滑面(带)的部位、个数、形状、滑带厚度及物质组成;2)查明滑体内含水层、分布、地下水的流向、水力坡度、水位、水量及动态变化;3)查明引起滑动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因素;4)合理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5)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定量分析;6)提供防治措施建议及参数。,12.3.3 勘察阶段及范围1 滑坡勘察阶段:包括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对规模大、条件复杂和危害严重的滑坡应分阶段进行勘察。2 滑坡勘察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及其影响区。勘察区后部应包括滑坡后壁以上一定范围的稳定斜坡或汇水洼地,勘察区前部应包括剪出口以下的稳定地段

17、,勘察区两侧应达到滑体以外一定距离或邻近沟谷。涉水滑坡尚应到达河(库)心或对岸。12.3.4 滑坡勘察手段应以地质测绘与调查、钻探、井探、槽探为主,必要时尚应采用洞探和物探,并辅以相应的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和水文地质试验。,12.3.6 勘探1 滑坡勘探应查明滑体范围、厚度、物质组成和滑面(带)的个数、形状、滑带厚度及物质组成;查明滑体内含水层的个数、分布和地下水的流向、水力坡度、水位、水量及动态变化。2 滑坡勘探方法应根据需要参照表进行选择;初步勘察阶段:探井、探洞数量占钻孔、探井、探洞总数的比例不宜小于1/5;详细勘察阶段:探井、探洞数量占钻孔、探井、探洞总数的比例不宜小于1/4。对深层、超

18、深层滑坡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1/5。,表12.3.6 滑坡勘探方法适用条件及勘探点布设位置,3 滑坡勘探工作应遵循先勘探主剖面后勘探辅助剖面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1)初步勘察阶段:应平行主滑线布置主、辅纵勘探线,垂直主滑线布置控制滑体厚度横向变化的横勘探线;当同一滑坡有多个次级滑面时,各次级滑体均应平行其主滑线布置勘探线。纵勘探线间距宜为80120m,应根据滑坡防治工程重要性等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及滑坡宽度选择。,2)详细勘察阶段:应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确认主滑方向及主滑线,在主勘探线两侧增布辅助勘探线,在两侧滑体外也应布置一定数量勘探线;勘探线间距宜为4060m。3)每条纵勘探线上的勘探点

19、不宜少于4个;初步勘察阶段:纵勘探线上勘探点的间距宜为5070m;详细勘察阶段:纵勘探线上勘探点的间距不宜大于40m。纵勘探线上勘探点布置应考虑构成横勘探线的需要。,4 滑坡勘探深度的确定:1)对岩质滑坡或最低滑面为岩土界面的土质滑坡,勘探深度应根据滑面的可能深度确定。初步勘察阶段:钻孔应进入可能的最低滑面以下35m,滑坡有无深层滑面难以判断时,控制性勘探点可根据需要加深;详细勘察阶段:控制性钻孔进入最低滑面以下35m,一般性钻孔进入最低滑面以下13m;探井揭穿最低滑面;2)土层滑坡:勘探孔进入滑床的深度应大于土层中所见同类岩性最大块石直径的 1.01.5倍,详细勘察阶段的控制性钻孔可加深至下

20、伏基岩中等风化层13m;3)对需要治理的滑坡,详细勘察阶段可能治理部位的勘探深度应满足防治工程设计的需要,拟设置抗滑桩地段的钻孔进入滑床的深度宜取孔位处滑体厚度的1/31/2。,5 滑坡勘探工程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钻探应用全采芯钻进。对滑体松软土层宜采用单动双管、塑胶护壁、无泵或小水量钻进等钻探工艺,水文地质孔应采用滤水管护壁。为保证采样和试验,钻孔终孔直径不应小于110mm;2)岩芯采取率:土质滑坡滑体土不应低于75%;岩质滑坡滑体及滑床不应低于85%,滑带土不应低于90%;3)钻进过程中应观测记录钻进的难易程度及速度的变化,测量记录缩径、掉块、塌孔、卡钻、涌水、漏水及套管变形的位置。接

21、近滑面(带)时,回次进尺不应大于0.3m;4)每一探井均应采集不同深度(每米1件)的土样测定含水量、饱和度,绘制含水量随深度变化曲线;5)观测记录起、下钻水位和地下水的初见水位、稳定水位;6)对钻孔或槽井中滑带土的物质组成、滑动面应进行鉴定,测量滑面产状或倾角和擦痕方向;7)采集相关样品或作相应试验;8)所有勘探工程终孔后都应填写终孔验收表;9)经验收合格的孔井,除用于监测外,均应按要求封闭。,6 滑坡勘探编录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类勘探工程均应按工程进度及时作相应的地质编录;2)编录记录滑带、滑动面的位置、特征、产状,并绘制岩芯素描图;3)编录图应以基线为准量测、现场绘制,探槽展示图至少一壁

22、一底,探井展示图至少三壁一底,探洞展示图为两壁一顶,钻孔则作柱状图;4)编录图比例尺应能反映滑带特征,宜为1:501:100。7 岩样采集位置应主要布置在滑坡可能支挡部位。每种岩性的岩样不应少于3组,但抗剪强度试验的岩样不应少于6组;每组岩样不应少于3件。8 土样采集位置应主要布置在滑坡主勘探线上。初步勘察阶段,滑带土和滑体土数量均不应少于6组;详细勘察阶段,滑带土和滑体土数量均不宜少于9组,且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5。,12.3.8 滑动面位置确定1 地质判识方法滑坡产生时,在滑体及临近滑面(带)的滑床和滑体等岩土体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牵引变形及擦痕和摩擦镜面。1)在顺向切层滑床面上,易形成

23、阶步或陡坎,在逆向岩层滑床面或陡倾角岩层滑床面上易产生层面向坡下弯曲。2)在滑体下伏滑床为全、强风化层或第四系沉积层,滑坡发生时易产生扰动;3)在滑坡失稳时,往往在其滑面(带)中易裹杂着滑床表层岩土物质。4)在滑坡失稳时,往往在临近主滑面(带)的滑体部分和滑床部分产生牵引作用,形成相应的劈理、裂隙和挠曲褶皱。主滑面(带)往往形成泥化层。5)滑坡失稳时,滑体内部往往发生块体间相互错动、挤压摩擦,在滑面附近形成镜面和擦痕。6)滑坡失稳时,在前缘剪出口岩层产生挤压变形。7)一般斜坡地层出现不连续或老地层覆于现代河流阶地之上,可判定有古滑坡存在。,2 钻探、井、槽、洞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岩质滑坡滑

24、动面(带)以上钻进时,钻具跳动,易卡钻,漏水,滑动面(带)以下钻进时平稳,透水正常。2)岩质滑坡滑面(带)以上岩芯量测的岩层倾角变化较大,岩石风化剧烈,裂隙中多有泥质充填,滑面(带)处常有泥夹碎屑,以下岩层产状正常。3)在滑面(带)附近钻进时,如速度突然加快或发现孔壁收缩、孔身错断,套管弯曲,上下钻具困难,此处可能为滑面(带)位置。4)岩质滑坡滑面(带)漏水严重,一般测不到地下水位,钻孔无回水,以下基岩透水正常,可测得地下水位。5)当滑面(带)与其上下岩土层有较大电性差异时,可利用物探方法确定滑面(带)的可能位置。6)通过井、槽、洞探工程查明滑面(带)的位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大型滑坡有多

25、个滑面(带)时常可直接观察到。,3 位移观测方法通过对滑坡位移观测,尤其对滑坡地下位移观测资料来分析确定滑面(带)的存在、分布高程、位置和形态。常采用置于钻孔中的应变管确定滑面(带),当滑坡失稳时,临近滑面(带)上下岩土体会发生收缩和伸张变形而发生弯曲,贴于应变管内的应变片会发生相应性质的应变。做出每次观测的应变曲线,并以其累积应变量与观测日期的关系曲线,表示出位移最大位置即为滑面(带)所在。4 计算方法通过数值分析和计算搜索,推测和复核滑面(带)的分布高程和形态。,5 以下迹象也可能是滑动面(带)位置:通过小间距取样(0.5m或更小),测定和绘制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含水量最大处,可能是滑

26、动面(带);所采取岩心经自然风干,岩心自然脱开处可能是滑动面;破碎地层与完整地层的界面也可能是滑动面位置;大型、超大型滑坡可能出现地层重复现象,结合测绘调查分析判断是否属滑动面(带);孔壁坍塌、卡钻、漏水、涌水、甚至套管变形、民用水井井圈错位等都可能是滑动面位置,但应结合其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12.3.7 测试工作滑坡勘察测试工作应取代表性岩、土、水样,作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水质分析,进行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必要时应对岩样进行切片和粘土矿物鉴定。对滑体土、滑带土、滑床土测试指标应包括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含水率、压缩系数、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天然及饱和状态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主要是测定滑动带

27、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对于滑体土宜采用原状土三轴剪切试验,滑带土视具体情况确定,对滑床岩土体应作常规土工试验或岩石物性、强度及变形试验。,12.3.9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确定1 岩质滑坡滑面内摩擦角、粘聚力除按现场原位大面积剪切试验确定之外,可按规范确定。2 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以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宏观地质判断、工程类比、反分析和地区经验综合确定。3 当滑带土中粗颗粒含量较高时,其抗剪强度指标宜以现场大剪试验测试值为主并参考室内试验值确定。综合取值时宜将室内快剪试验得出的内摩擦角乘以1.151.25的增大系数。,4 滑(带)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取值:分别选用峰值强度指标、残余强度指标(或两者之间的

28、强度指标)及天然强度指标、饱和强度指标(或两者之间的强度指标)。对处于弱变形阶段:可取峰值强度指标;处于滑动阶段:可取残余强度指标;处于强变形阶段和停滑阶段:可在峰值强度指标与残余强度指标之间取值;处于强变形阶段、滑动阶段或停滑阶段的滑坡体内未曾有过位移的潜在滑面可取滑体土峰值强度指标。,12.3.13 滑坡勘察报告主要内容1 滑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环境、滑坡特征等具体情况确定,可由下列几部分构成:1)前言:包括任务由来、勘察目的与任务、规划概况、勘察工作概况、前人研究程度、执行的技术标准、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勘察质量评述。2)勘察区自然地理条件:包括位置与

29、交通状况、气象、水文(包括水位变动)、社会经济概况。3)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特征。4)滑坡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特征及边界条件,滑体特征、滑带特征、滑床特征、近期变形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滑坡类型。5)滑坡稳定性评价:包括滑坡稳定性的定性分析、滑坡稳定性计算、稳定性评价,其中计算部分包括试验数据的分析统计、监测成果分析、计算模式与方法、计算参数的确定及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计算工况的确定。6)滑坡防治建议:包括防治方案建议和防治工程设计参数。7)滑坡防治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8)结论与建议。,2 滑坡勘察报告宜有下列附图附

30、件:1)滑坡平面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1:2000);2)滑体等厚线图(比例尺为1:5001:2000);3)滑床顶面等高线图(比例尺为1:5001:2000);4)滑体地下水等位线图(比例尺为1:5001:2000);5)滑坡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1:500);6)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为1:501:100);7)探槽、探井、平洞展示图(比例尺为1:501:200);8)物探报告;9)测试报告;10)监测报告。,滑坡区远景,中学,复混费厂,五、滑坡勘察工程布置图,滑坡剖面草图,民房,钻孔揭露上层滑动面(带)特征表,钻孔揭露下层潜在滑动面(带)特征表,通过本次勘查,其滑坡变形的形成

31、机制分析如下。(一)滑坡变形的内在因素分析1、地形因素:由于本区第四系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地壳以间歇性上升为主,并且岷江河从斜坡前缘穿过,河流的侵蚀与侧蚀作用极为强烈且交替进行。千枚岩,为软质岩,工程性较差,在新构造运动和河流侵蚀作用下,易形成陡坡地貌。斜坡形体和高度的变化,坡体内部原有的应力状态随着过程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将会在坡体内出现一系列与坡面平行的裂隙,向斜坡的临空面方向张开,为形成不利结构面,奠定了基础。2、物质因素:本区为粘土岩变质形成的千枚岩,为软质岩,属于亲水岩,抗风化能力弱,也极易被水软化,大部分下渗后在体内长期润湿渗流,逐渐在裂隙中形成了一软弱带,这就为滑坡的变形失稳创造了有利

32、条件。,(二)滑坡变形的外在因素分析1、降水影响:工作区地处山区,降雨频繁,受大气降雨后,在地表水渗透浸蚀作用下,既增大了土体重度,又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大量的地表水沿着结构面下渗,由于斜坡岩体主要的岩性为千枚岩,含有亲水矿物,地下水反过来软化土层,给潜在滑坡提供“润滑剂”。在长期重力和风化作用下,随着变形的发展,软弱面逐步向深部扩展,出现了与外界贯通的面,坡体结构随着变形发展而松动。当某些外部营力突然加剧,使该斜坡体原来并无明显蠕动迹象突然遭受到破坏,形成滑坡。可见水文因素是斜坡变形失稳的“润滑剂”。2、地震影响:在地震过程中,坡体受到震动影响,使该滑坡的土体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地下水流动方向。经走访调查,地震后,勘查区内地下水排泄位置发生改变,主要集中在滑坡前缘岷江左岸陡坎处。地下水流动方向的改变,对滑坡形成有一定的影响。3、人为因素:滑坡体主要为居民区和村民果园,村民的引水灌溉和生活用水,增大了坡体自重。富阳坪下段岷江河新修电站蓄水,提高了河流水位,为滑坡的变形失稳创造了有利条件。,11剖面沿软弱滑动破坏模式计算条分图,22剖面沿软弱滑动破坏模式计算条分图,各滑面C、的取值情况,滑带土,滑带土,裂缝处,即为施工过程中的剪出口,12天的时间内,滑体向前位移约2cm,以蠕滑为主!,黄褐色,软塑状,粘土夹角砾,可见剪切滑动擦痕,角砾呈次棱角、次磨圆状,局部为椭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