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411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学校都积极倡导“功在课前”,严抓集体备课,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在,这种日渐兴起的教研新模式,已成了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现实中由于诸多的原因,教学流程中最难保证质量的就是集体备课,很多的集体备课活动效率低,甚至流于形式。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集体备课呢?对此,谈谈个人浅见。在新课改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沟通与交流,而集体备课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

2、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应该说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共享优质资源,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部分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也缺乏管理经验,致使集体备课走入形式化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体备课异化为个人备课,众人共享,很多老师没有认真地进行二次备课;二是集体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集体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大家不防来看一看下面一组镜头:镜头一 集体备课成了“个案之和”。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各课时平

3、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老师,由他们分头编写打印,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凑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个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镜头二 集体备课成了“例案的翻版”。备课组成员为了快速完成分配的任务,实现 “自我解放”,将教学参考书上的教案或是一些教学杂志上提供的优秀教案原封不动的扫描出来,甚至干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网上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便组合成了“集体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取舍,

4、不加选择。这种组合教案的做法“简单易行”,且教学设计新颖跟得上形势,但使用的教师压根儿就没有自己参与的成份,更谈不上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备课。集体备课只不过是有名无份。镜头三 集体备课教案成了“历史文物”。为了省时方便,各备课组在开学初便“相互帮助”,把上一学年的电子教案拷贝给本学年相对应的年级组,由各备课组重新打印出来分发给组内成员收藏。等到学校要检查了,各人快速地浏览一遍,在一些地方划上波浪线以示“重点”,二次备课栏内加上几笔,算是有了“批注”,教案结尾处写上几句,就形成了“教学反思”。划线部分是否是重点,批注是否合适,反思是否有效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备课教案成了“历代相传的历史文物”

5、了,集体备课便轮落为无名无份了。针对这些形式化集体备课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设法让教师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实现集体备课从形式到实质的超越。引领教师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备课质量。第一、 提高教师认识,增强备课行为的自觉性。要想走出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教师观念抓起,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离不

6、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第二、 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1、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集体备课可以按“个人自备集体研讨定人整理验收检查形成个案教后反思”六个环节进行。(1)个人自备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而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只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才有交流时的侃侃而谈,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明确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课改理念思考重点环节的设

7、计方案,当然,这种方案的设计不一定是十分详细的,可以是突破难点的方法,可以是处理某环节的策略,可以是作业题的设计等。个人自备重在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2)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但是这种交流中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听众,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3

8、)定人整理在集体交流后,要指定人进行整理,并打印成教案。整理工作可以由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记录,所设计的共案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出集体讨论时得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供老师选择。在共案的右面和后面要留有空白,以便老师作个性化添补和反思。(4)检查验收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经过整理打印成的教案,应交年级领导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印发放给每位教师。(5)形成个案整理好的教案并不可以直接使用于课堂教学,因为这种共案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不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

9、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6)教后反思反思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善于反思的教师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再反思,可以不断丰富对教学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对一节课的反思,不必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10、行为。2、严把督查关。为了能把集体备课抓到实处,教务处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年级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结合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教学实效性。第三、减轻抄写负担,激发教师备课的积极性。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成员轮流整理讨论、交流的材料,并将整理好的材料发给每一位执教者,要求执教者只作个性化的修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抄写的负担。当然,解放出的时间是为了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钻研、反思、改进教学。为了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重视程度,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实效,校方还可以定期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公开展示、年级组最优教案评比、校园十佳教案评比等活动,把展示评比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以激发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总之,集体备课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忌流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