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489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天辟地》的课堂实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开天辟地课堂实录玉泉中心小学 郑海英【教材简析】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

2、法: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佳佳,也问过奶奶同样的问题: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

3、道是什么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开天辟地(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汇报交流。4、快速浏览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5、学生汇报交流。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一)、学习第一部分 1、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

4、教学)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理解“混沌”“孕育”意思?并说说发现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板书:天地混沌)过渡:所以,想要追求光明的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图你知道了吗?2、让我们再来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吧。有声的朗读是一种表达,无声的朗读有助于思考,现在就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课文的2、3 、4 自然段,有选择的画一画、想一想,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找到相关的句子?并写

5、一写自己感受?3、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4、哪些词语能看出不同呢?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6、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哦,多神奇呀!这句话在描绘天地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天地是怎么分开的)7、3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字数相等/琅琅上口)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对仗的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齐读 过渡: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指名回答)为什么?8、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找答案9、天和地分

6、开以后有什么变化吗?10、讲解“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

7、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11、那天地之间究竟有多高呢? 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十尺,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盘古每天长高多少?大约6.6米。这样经过了(18000年),一年365天,18000年就等于6570000天,盘古共长了约433620000米。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体会盘古是个怎样的大神吗?这是一位 的大神(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有毅力、有决心)学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 一百年过去了 ,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一万年过去了 ,盘古还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

8、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1800万年过去了 ,盘古依旧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齐读第四自然段)12、学生汇报:板书:顶天立地13、盘古有这种坚定的意志,为的是让天地不再合拢,真正为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言语来形容了,就让我们读出心中的这份情感吧。 齐读3、4两小节。小结:同学们认真的读书,已经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出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盘古来,你们真是会读书。(三)学习第三部分过渡: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死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1、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度第五自然段

9、。2、汇报: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雨露甘霖。 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3、作者在这一部分发挥自己奇特的想像,把自然界的万物与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同学们看这种想像合理吗?4、(齐答)合理。5、谁能说说为什么合理?6、因为作者想像时抓住了自然万物与盘古身体各部分的相似性,比如,盘古的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是因为都是有光亮的;血脉变成河流都是流动的;还有因为汗毛很多,所以变成了大地上许多花草树木。7、这位同学回答的有根有据,那么请同学们发挥我们的想像力

10、,你看盘古的身体还可以变成些什么?生1:盘古的眼泪可以变成飞流的瀑布。生2:盘古的眉毛可以变成雨后的彩虹。生3:他的心脏可以变成一个大油田。生4:他的指甲可以变成海底的珊瑚。8、同学们的想像丰富而恰当,足可以与作者的描写媲美,给课文的内容作了精彩的补充。9、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用盘古的 变成了 这个句式同桌互相说一说,改一改。交流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

11、大神盘古,请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个小节,把你要对盘古说的话简要地写在书旁。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得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轻松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盘古,这是一位 大神,填空。(伟大、不会欺侮人的、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勇于牺牲)10、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三)总结。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应该这样,把你读到的内容和想到的联系起来,读出文字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2、“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3、再次朗读题目,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八仙过海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用我们这堂课上的方法学一学,你一定会读到许多新的信息,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