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516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主备人: 徐锡锋参与人员:周玉珍 王芳 曾如根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

2、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 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

3、.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会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时安排:5课时1、 上、下 前、后1课时2、 左、右 2课时3、 位置 1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4、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

4、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今天上课的座位和你在教室里的座位一样吗? (不一样)那么,你能不能给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你坐在什么位置?生1:我坐在第一组第三个;生2:我坐在第四排第二个;生3:我坐在第五行第六个;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说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师:刚才,同学们说出自己所坐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生活中有关位置的知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你前后的同学分别是谁?他们各在什么位置?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

5、有什么关系?交流:生1: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是相连的;生2: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组;生3: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列。我们再观察一下,你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他们各在什么位置?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交流:生1: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行;生2: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1. 基本练习。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我们看,都有哪些动物呢?请以小组交流一下。学生以小组活动,教师收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谁能把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家的位置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

6、物在第几层第几家?学生回答的过程略2. 变式练习:课本第9页第7题。3. 发散练习。课本第8页第5题。课件演示4.升华练习: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说反话,并做动作。师生互动,教师说,学生边说反话边做动作。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主备人:曾如根参与人员:周玉珍 王芳 徐锡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

7、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注重同学们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能从不同的图形中区分各种图形。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能说出名称,并能正确的分辨直观感和其特征,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搭一搭,画一画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

8、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投影演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并适当鼓励。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摸一摸,认一认1、认识长方形。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

9、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和圆。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师:在我们的教师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以走到跟前去观察介绍。三、辨一辨,说一说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

10、说它们的名称,并分类填在表里。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3、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图形。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3)请同学们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四、想一想,做一做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

11、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些特点?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体画正

12、方形。(教师指导画法)(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主备人:王芳参与人员:周玉珍 曾如根 徐锡锋 一、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

13、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具体教学内容课本上按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为三段: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

14、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和他人交流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够正确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能力。3、情感

15、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关键点:在计算教学中,要着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思考过程。先要求计算正确,让学生口述算理算法,再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学生的计算速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内容:(P5660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应用自己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6、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在生活实际中活用数学知识。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4 73 3+5 82 7+2 942、40里面有( )个十,70里面有( )个十;5个十是( ),8个十是( )。二、新授。1、创设情景,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后引入主题图,观察、思考: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黄花和红花一共多少盆?2、引导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0+203、板书算式:10+20,引导学生想想是怎么算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方法。小组内讨论交流

17、。4、师小结:可分三步想:先想10里面有几个十?20里面有几个十?后想1个十加2个十得几个十?再想3个十怎样写?5、再观察主题图,共有多少盆紫花?农民伯伯要搬走几盆?还有几盆紫花?(引导学生能跟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3010)再小组讨论该怎样解答?6、观察整理,小结方法。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它们都是整十数)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是怎样算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就想几个十减几个十。)三、巩固。1、57页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2、练习十的第1题:观察1题图,指名说出图意。3、练习十的第2题:独立

18、计算,并仔细观察。师:上下2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20又表示什么意思?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四、总结。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学生谈收获)五、作业。第七单元认识时间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第二单元认识时间 主备人: 徐锡锋参与人员:周玉珍 王芳 曾如根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

19、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2、用直观的图画来呈现知识。在引出1时=60分的过程中,学生过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转动的范围进行比较,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在练习十五中,除了安排看钟表读时间的巩固练习以外,还安排了学生用不同表示法记录时间以及按要求在钟表上拨出时间的相关练习和活动,以

20、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分清“一段时间”和“一个时刻”两个概念的实际含义。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学习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

21、,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

22、格,有12个数。)2、认识几分: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3、认识1时=60分: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时=60分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

23、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4、学习读时间: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5、介绍方法:我们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6、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1、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24、2、钟面上的时间。3、连线4、拨表练习。5、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些时间吗?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6、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集体备课备课内容:课题:找规律(图形)的教学设计主备人:周玉珍参与人员: 王芳 曾如根 徐锡锋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

25、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不急着上课,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1)口念:嘣嚓 嚓 嘣 嚓 嚓 嘣 嚓 嚓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谁能接? 他接得对吗? 好,再来一组动作。(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谁来接? 一起接一次?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

26、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运用平时积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生说。(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举起桌面上这种颜色的小旗。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

27、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师: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举起你的发现。下一个灯笼呢?生1:彩花是按绿花、红花、黄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生2:灯笼是按紫、金黄、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

28、是紫色。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摆一摆:师:请你看看下列物体是按什么规律排列?(一个一个出示。) 生: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师:接下来应摆什么?为什么? 师:再看看下面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接下来应摆什么?为什么? 生:它的规律是一个三角,一个圆,一个正方形,接下来摆圆、正方形,因为前面是三角形,所以后面是圆、正方形。 师:出示例3,涂一涂。 师:后面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后面涂绿色、黄色,因为前面是一个绿色,一个黄色,所以后面涂绿色、黄色。生:第二排涂黄色、红色,因为前面是一个蓝、一个黄、一个红,所以后面是黄色、红色。 (设计意图:通过六一节的引入课

29、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学生涂色) 师: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2摆一摆、猜一猜。 a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 b猜一猜。 师: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

30、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生:(兴奋)愿意!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生1:他是按圆、三角、星星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他摆错了,前面是按红五星、黄五星这样的顺序摆,后面是按三角、圆、星星这样的规律摆,他摆的是两个规律。 师:(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生: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我摆的规律吗?如果从左往右看,下一个学具是什么?如果从

31、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回答。) 师: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 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 师:指用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那么,让我

32、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打扮教室好吗?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彩带、彩旗、小动物和美丽的小星星,四人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打扮教室,再由小组长上来领取东西。要求用今天我们学的按规律来摆放这些东西,开始。 (四人小组先商量,再由组长上讲台领取东西,然后开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规律摆放东西,打扮教室。) 师:教室漂亮吗?(漂亮)好,那么大家互相参观一下,说说其他组的规律,或是提一些更好的建议。 (学生参观,相互说规律提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游戏:“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33、。(1)口念:嘣嚓 嚓 嘣 嚓 嚓 嘣 嚓 嚓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谁能接? 他接得对吗? 好,再来一组动作。(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谁来接? 一起接一次?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2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生说。(1

34、)逐步出示彩旗图。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举起桌面上这种颜色的小旗。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2)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师: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举

35、起你的发现。下一个灯笼呢?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摆一摆:师:请你看看下列物体是按什么规律排列?(一个一个出示。) 生: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师:接下来应摆什么?为什么? 师:再看看下面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接下来应摆什么?为什么? 生:它的规律是一个三角,一个圆,一个正方形,接下来摆圆、正方形,因为前面是三角形,所以后面是圆、正方形。 师:出示例3,涂一涂。 师:后面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后面涂绿色、黄色,因为前面是一个绿色,一个黄色,所以后面涂绿色、黄色。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涂一涂。 2摆一摆、猜一猜。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 师:指用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那么,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打扮教室好吗?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彩带、彩旗、小动物和美丽的小星星,四人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打扮教室,再由小组长上来领取东西。要求用今天我们学的按规律来摆放这些东西,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