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551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设计理念1、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以教材为载体,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本课既要领悟作者侧面描写的方法,又要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2、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理解“丰碑”含义。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从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境界中感悟红军英勇卓绝的军魂,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感染。能列举现实生活中可称为丰碑的人物。重点: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寻碑导入:(出示红军过雪山幻灯)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

3、飞,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学习课文丰碑。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里描写了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这支队伍正在经受什么样的严峻考验呢?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装备很差、恶(li)劣的环境、残酷(k)的战斗)3、小结:这样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后,最终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为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引出人物,教师随即板书:军需处长、将军)二、感悟识碑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3-13自然段,找出你最

4、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1、(出示第七自然段内容幻灯)教师深情范读第7段。提问:你知道老战士是谁吗?(军需处长),我们都知道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从这一段话中,你体会到这位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1)想一想,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镇定、安祥,面向困难,关心同志,死也毫不畏惧。)(2)交流反馈引读:军需处长在冻僵之前一定很冷很冷,可是他仍十分镇定、安祥地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多么令人感动啊,女生齐读第7段。2、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3、(出示课文插图)面对着此情此景,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5、4、合作探究: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形象、精神)过渡:看军需处长的面容是那么的平静安祥,在狂风暴雪中毫不动摇,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将与高山同在,与日月共鸣,他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晶莹的丰碑,矗立在你、我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和思念之情齐读这一段。三、表演悟碑面对此情此景,将军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指名朗读8-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将军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1、指名读,教师随机幻灯出示。质疑: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交流。(重点围绕“抽动”、“抖动”、“发怒”、

6、“愣住”、“敬礼”来体会)2、引读:面对恶劣的环境,将军没有流泪;面对凶狠的敌人,将军也没有流泪,面对冻死的军需处长,将军流泪了。男同学一起读读这段吧!3、同学们,将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深深的感染着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人当军需处长,一人当将军,一人当警卫,一人读叙述,几名围观的战士)4、小结: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再读第7自然段。再一次感受军需处长那崇高的品质。四、总结赞

7、碑过渡: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晶莹的丰碑矗立每一位红军战士心中,震憾着他们,激励着他们在漫天的风雪中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幻灯)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五、拓展思碑1、课文中的丰碑就单指军需处长一人吗?为什么?2、长征途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还记得他们吗?说说看。学生汇报3、过渡: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捍卫和平,保家卫国,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多少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

8、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让我们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幻灯)献上一束鲜花,敬上一个队礼,表达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行队礼)六、布置作业:1、读:读一本有关红军长征的书。2、讲:把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3、看:让父母带你去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缅怀革命先烈。丰碑教学反思灵地中心小学陈新福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竟然未留一件棉衣给自已而被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因此在教学时,我确定

9、的教学目标如下:一、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二、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感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其中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完丰碑一课,本人感受大致有四:1、由于课文所叙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完全可能会因为情感不足,知识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领悟。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设计教学时,我颇费了一番苦心:以红军艰难翻

10、越雪山的图片,辅以画外配音导入新课,再现故事情景,从而让学生迅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高贵品质做好了情感铺垫。2、教学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碑”字设计教学(激趣寻碑-感悟识碑-表演悟碑-总结赞碑-拓展思碑)完整地展现了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从质疑寻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到理解课文表达方法,再到应有的练习。课堂教学容量大,课堂教学效率高。3、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体会课文情感的同时,突出语文学科特征,紧紧扣住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练说。在情最浓,意最切,爱最深处时我设计了三处说话训练,教给学生“一读二讲三结”的说话方法。一处是围绕

11、军需处长的为人来设计的,说说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心目中英雄的赞美,让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屹立在灵魂深处。另一处是战士们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那种士气激昂,敢于挑战任何困难的信心,说说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中的一员,在临行前,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走出作者的情感,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构筑起不朽的丰碑!再一次就是学完课文时,如果清明节那天,我们到军需处长的纪念碑前,你有什么话要说。这三处说话训练,达到一种由“形象”转化成“语言”的飞跃,通过用自己的语言对形象进行捕捉和加工,来促进学生在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时得到内化迁移

12、。学生的生命在求知中沉淀,更在体验中得到提升。4、努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方式。丰碑一课重点突出,“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同学们回顾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为突破口,进而引出了解军需处长的为人,感受人物品质。丰碑一课在表现方法上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将军情感的变化来衬托军需处长精神的崇高。着眼于将军情感变化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我设计了自学思考题:将军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学生圈画有关词句。然后分别读议:将军为什么“愣了一下”,为什么“脸色严峻起来

13、”,为什么“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又为什么“愣住了”?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表演中再现当时情景,体味将军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思考:1、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如何更好地把握住“三点一线”。即学生的兴趣点、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冲突点、课文的重点。这三点如何更好的统一、聚焦。如何更好的理顺本文的情感线、并能有层次、有递升的过程。这是开了着节课后留给我的最多思考。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这面对高年级学生而且是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训练其语感,突出训练的循序渐进,使其情感的不断升华,给教师个人素质提出了挑战。3、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他就不成其为教育。”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