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唯一的听众》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664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唯一的听众》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唯一的听众》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唯一的听众》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唯一的听众》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唯一的听众》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唯一的听众》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11、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2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过程:一、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真实地触摸到作者的心路历程,将课文解读成四个部分。(课件出示小标题:家中练琴遭冷遇、林中练琴遇知音、知道身份感震惊、舞台演奏生感慨)。了解了帮助我走向成功的竟是一位耳聋的老人我唯一

2、的听众。(图片、课题)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走进这位“唯一的听众”。二、 探究阅读,感悟真情(探究老人语言)。提出问题:这位老妇人,我唯一的听众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我从一个没有听众的音乐白痴发展成一个专业的小提琴手?1、 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2、 探究老人的语言。老人一共对我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画出来读一读。交流找到的语句,随机出示句子。“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3、 这几句话看上去普普通通,实际上隐含着老人的良苦用心

3、。请你再认真读读老人的话,用心去体会老人这样说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引导体会:第一次说是为了消除“我”的紧张情绪;第二次说是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第三次说是为了鼓励“我”坚持练下去。4、 第三句话进行句式转换练习。这个句子很有意思,一般的疑问句“吗”总是放在结尾,你能把“每天清晨”换个位置再来读读这句话吗?出示:比较两句话的不同。两种不同的表达在情味上有什么不同?(强调天天都要做“我”的观众,只要晨曦来临,只要天空投射出第一缕曙光,老妇人都要如约而至。这是一个多么多么美丽的约定。)5、谁能再读读老人的话,读出老人的良苦用心。6、初次相识,老人对我的包容、肯定、鼓励,使“我”每天坚持

4、到树林里去练琴。师生合作读(课件出示)师:第二天清晨,生:到小树林里去练琴师:一周后的清晨,生:到小树林里去练琴师:一个月后的清晨,生:到小树林里去练琴7、师:当“我”拉完一首曲子停下来时,老人怎么说?(指名回答)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师:当“我”曲子拉不下去的时候,老人怎么说?(指名回答)“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师:当“我”练累了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老人怎么说?(指名回答)“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8、无论什么情况,老人总不忘送上鼓励的美好语言。这样的话语对我产生了什么作用?出示:(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5、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9、小结过渡:这样的语言不单单给作者带来了快乐的情感体验,还让作者很快发现自己变了。自由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作者的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交流反馈。(从“常常、基本练习曲、很直、又酸又累、湿透、同时、尽心尽力”等词语中感受到“我”在板书:林中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次,老人送上了赞赏的话,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三、探究阅读,感悟真情(探究老人神态)。过渡:现在,我有了老人这个板书:唯一的听众,老人真诚的言语给了“我”莫大的支持,给了“我”无穷的力量。那么老人对我的帮助仅仅是

6、她的语言吗?理解“眼神”,品悟佳句。1、 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眼神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2、 你发现了什么?(都有“平静”强调出示)这表面看似平静的三望(板书:平静),实际上带给作者的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放回到文章中,联系前后内容来体会体会。预设:出示:第一望: 带给作者的是留下来的勇气,因为小男孩准备溜走,是老妇人叫住了他。 带给作者的是继续拉琴的希望。(沮丧兴奋又沮丧再度燃起希望) 带给作者的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我”绝望

7、之极的时候,老妇人这平静的一望,重新燃起了“我”拉琴的希望之火。 带给作者的是一个美丽的约定。(“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清晨?”)出示:第二望:(1)与邂逅中“平静的一望”相比,这里多一个词儿“一直”,谁来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2)这平静的一望,这简单的语言,又给“我”内心怎样的波澜啊?小结:是啊,她的眼神没有改变,而作者却在他的眼神中得到了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出示:第三望:1、出示潭水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潭水。(美、静、清、深;跌落崖头无底潭,泼下银珠百尺帘。)2、交流:透过老人恬静而深邃的眼神,我们看到老人那颗炽热的心灵。此时此刻,她心理在想什么呢?(小提琴音乐起)练笔(指引和肯定、赞许

8、)练笔:(课件出示)这是一位( )的老人,每天清晨,她都会到小树林,( )地听我拉琴。每当我沮丧起来,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树林时,一抬头,看见她那平静的眼神,仿佛在说:“( )”;每当我练得两臂又酸又痛,汗水湿透衣衫时,我总会想起那双平静的眼神,仿佛在说:“( )”。我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她只是用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交流。3、如果说邂逅的一望,给了作者继续拉琴的勇气;相约的一望,给了作者能把琴拉好的信心;那么在守候中(总是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一望带给了作者的是(指引、肯定、赞许)4、如果说老人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眼神,就是无声的鞭策。老人对“我”的无私关

9、爱,使“我”从没有一个听众,到有了唯一的听众,再到有机会面对板书:成百上千的听众 出色演奏 的巨大转变。作者要感谢感谢她(回到平静的三望,出示:齐读句子)四、总结此时此刻,我们深深地相信:生齐读出示: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微笑!愿感恩和付出同时在我们身上体现!出示:指名读:心存感激 愿我们六(1)班的每个同学在以后的生活中,在你接受了别人各种方式的帮助时,能时时心存感激。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五、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四题。板书:唯一的听众 “我” 音乐白痴没有听

10、众 林中苦练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 平静 出色演奏成百上千的听众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体会“我”的心理及老教授的神情、语言对“我”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我”无私的关爱和“我”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据这一重点,在备课时,我注重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希望能引导学生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鼓励和帮助,学习体会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

11、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值得商榷,亟须改正的地方很多:一、 环节设计不合理。在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找找“我”遇到老妇人后心理上经历的复杂变化。学生除了能说出一开始的“沮丧”,接下来就出现困难,不能很好地把握。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在备课时加了又删,删了又加的,想过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但是作者后来的这么大的改变都是因老妇人而起,为了接下来探究的问题:老妇人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我”有这么大的改变呢?也为突破教学重点服务,我最终决定吧这个问题加了上去,我想是自己这个问题的环节设计不够合理。二、挖掘不深、语文味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

12、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还安排了一个句式转化,小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三、课堂开放性不够,教师牵得比较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好,课后一直在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这堂课:以这样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让学生自己找语句来谈谈想法,汇报时让学生尽情地表述,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有关段落和句子重点点拨,进行朗读指导,体会老教授的关爱和鼓励是“我”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这样设计也许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更容易激发,对于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这番话道出了教学的本质和精髓。 我想每一次的反思就是让我们老师成为更出色的引领人,让学生在攀登“高山”的过程中更轻松。我将不断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