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7854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1112。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方法。2、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四、教具准备A类:空心圆锥、圆柱各若干个,沙(水)、直尺。B类:实心圆锥、圆柱各若干个,烧杯、水。五、

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1、师:说一说,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V= V= V= 2、师:想一想,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到出来的?(采用“切拼转化”法)3、师:出示教材中小麦堆的情境图,它是什么形状的,圆锥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评析:通过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一方面强调了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简约而且高效,另一方面对新知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迁移与引入,同时渗透了数学方法。】(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提出猜想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会与什么有关?为什吗?他们又有怎样的关系?生提出猜想的种种可能2、 实验验证师:那么,请同学

3、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材料有两类。A类:空心圆锥、圆柱各若干个,沙(水)、直尺。B类:实心圆锥、圆柱各若干个,烧杯、水。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并在小组内进行实验验证。3、 汇报交流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谁先来跟大家交流?生1:我们小组选择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用水做实验,发现圆锥往圆柱里倒水正好是三次。生2:我们选择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用沙子做实验,发现圆锥往圆柱里倒沙子是三次,但有些误差。生3:我们选择了等底但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用沙子做实验,我们发现圆柱往圆锥里倒沙子是两次多一些。生4:我们选择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用

4、沙子做实验,发现圆柱往圆锥里倒沙子也是三次,也有些误差。生5:我想为什么圆锥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呢?生6:我不同意他们的做法,我认为他们都是把圆柱和圆锥的容积当成了体积,这样不够科学严谨,我选择的是实心的圆柱和圆锥然后把它们分别没入盛有水的烧杯做实验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同学们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声,听课老师也鼓起了掌声)(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把课堂推向了高潮)4、 反思小结师:如果不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吗?生:不是。师:为什么我们在做实验时会有误差呢?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生1:有误差很正常,沙子之间有缝隙。生2:我们也有丢掉的沙子或者是水

5、。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推导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怎样?生:我们采用的是“猜想实验”的方法。V=1/3Sh。【评析:通过让学生体验“猜想验证”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历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素材,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1、自主解答例题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1.5米。你能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2、试一试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 你还能为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圆锥的底面周长是9.42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评析:教师把例题练习全放手让给学生,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让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训练层次清楚,既突出重点又可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评析:教师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小结,而是把数学方法加以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