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807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候时间总和的概念,能够找到最优方案并会计算此方案的等候时间总和,渗透运筹、优化思想。2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分析比较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优化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3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确定最佳排队方案,会计算等候时间总和。三、教学难点理解等候时间总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见过这个标志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导入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排队等候这种情况。大家请看(出示投影)课间10分钟的时候,李云、赵刚二人同时来到水龙头前打水。如果只有一个水龙头,共有多少种排队顺序? (1)李云、赵刚 (2)赵刚、李云

2、在这些排队顺序中还蕴涵着哪些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学习研究。(二)新授1认识等候时间总和及基本算法。我们来看一下刚才2种排队顺序中的第一种:李云、赵刚如果李云自己需要10秒,赵刚自己需要30秒,在这种顺序下,他们各自分别需要等候多少秒才能打完自己的水?(反馈)李云第一个,所以就用10秒,而赵刚先等10秒再打30秒,共40秒。小结:究竟什么是每个人的等候时间呢?等候时间就是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再加上等候的时间。二人的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秒?10+(10+30)=50(秒)那另外一种情况下,什么变了?二人的等候时间总和又是多少呢?我们再看一下刚才2种排队顺序中的第二种:赵刚、李云二人的等候时间总

3、和是:30+(30+10)=70(秒)2比较顺序不同导致等候时间的总和不同。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观察发现等候时间总和不同。为什么第一种顺序比第二种顺序等候的时间总和少呢?先讨论、再反馈,配表格帮助学生理解。李云10秒赵刚10秒30秒赵刚30秒李云30秒10秒因为第一种顺序等候了两个10秒和一个30秒,而第二种顺序等候了两个30秒和10秒,所以第一种顺序比第二种顺序等候的时间少。这两种顺序哪一种对于课间休息更合理,为什么?过渡:课间时的排队都蕴涵着这么多知识,那在工作生活中,是不是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呢?(出示例3)3加深理解最优方案、突破算法。动画:卸船过程ABC审题,先

4、思考,这三艘船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A-B-C)、(A-C-B)、(B-A-C)、(B-C-A)、(C-A-B)、(C-B-A)哪种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最少或最多? (猜测)在“最少”的顺序下,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小时呢?正误采样,对比认识,突出正确方法。 1+(1+4)+(1+4+8)=19(时)请你自己计算出“最多”的结果:8+(8+4)+(8+4+1)=33(时)为什么顺序不同会导致等候时间的差异这么大呢?借助表格让学生对比等候时间产生差异的原因。8小时的船8小时4小时的船8小时4小时1小时的船8小时4小时1小时 1小时的船1小时4小时的船1小时4小时8小时的船1小时4小时8小时观察表格,想

5、一想,还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 13+42+81=19(时)最快的船需要1小时卸完,同时另外两条船也各自要等1小时,所以有3个1小时;同理有2个4小时;8小时的船卸货时别的船不需要等候,所以只有一个8小时。请同学们把另外4种顺序用你理解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分组计算)看来19时和33时的确是最少和最多的,要想让等候时间总和尽量少,该怎样安排顺序呢?应尽量让等候时间少的在前,等候时间总和才能尽量少。(三)巩固练习1动画:医务室打针2某工厂有4台机器同时需要修理,由于故障原因不同,4台机器分别需要修理1小时、4小时、2小时和半小时。如果你是技术员,会按怎样的顺序修理呢? 假如每台正常的机器每小时可创造经济价值6000元。 那么你设计的这个顺序还有哪些好处?3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区别与日常生活中的排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