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还品德课堂一个“真”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还品德课堂一个“真”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还品德课堂一个“真”字关键词:生活 真效 道德 新课程下品德课堂的“开放性”和“活动性”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只注重热闹的表层,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实施品德教学的意义和内涵,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听听激动”,在课后“做做不动”。所以课改呼唤真教育,让我们还品德课堂一个“真”字。一、真生活才是真教育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而纯真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地方,因而产生许多困惑。如若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真实感受并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这才是我
2、们品德课堂应该且必须要做的。 可喜的是我们现行的品德课本为学生所喜欢,正因为它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截取于学生生活。这为我们的教学指引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课本为切入点,从课本外能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的生活中去挖掘真资源,让现行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义牵涉”、“利益”关联,让学生在体验真生活后,能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如:在教学春天的歌这一单元时,倘若与学生一起坐在教室里做空洞的描绘,学生就不会有真实的感受体验,那么怎么来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何以来倡导学生愉快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呢?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在征求学校领导同意后,带着学生到“慈溪农业科技园万
3、亩畈”去参观,出发前和学生一起讨论要准备什么、注意什么,参观时和学生一起寻找春天,回来后与学生一起交流春天的发现,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画出来,说出来,让春天的快乐留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教学我长大了一文时,我通过让学生交流小时候用过的实物,感性体会,形象感知身体的长大; 让学生回忆父母以及周边亲人对自己成长中所帮助的感人事例,引发孩子思考:我长大了,应该对父母或亲人做点什么呢?从而引领学生心灵的长大。这样学生从认识身体的长大,到能力的提高,再到心灵的成熟,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真正让孩子感受到长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的确,学生身边的一花一草,一个人,一个故事,都是我们品德课所能挖掘的真资源,学生
4、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真正提高和创造他们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 二、真形式才会真实效 我是一个幸运儿,在刚工作不久就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这趟新型列车。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也随之被频繁地带入了我们的课堂,服务与我们的教学。但同时也有部分教师陷入了误区:认为只要是别人用得多的用得有效的形式就是最好的。如在“合作、探究”这一理念地指导下,“小组合作”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就被戴上了时尚的光环。特别是上公开课,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不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就把学生分成一小组一小组的,否则就怕别人误认为没有赶上课改潮流。如:有的教师在问题呈现后还未留给
5、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小组合作交流,由于学生思维还没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在合作时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有的教师则在问题过易或过难的地方安排了小组合作,学生就觉得无聊或是无话可说,让他们拿什么去“探究”呢! 在教学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教学56个民族是一家这堂课,在没有清楚学生对民族知识了解多少的情况下 ,盲目地为学生找了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图片和实物 ,在教学时,让学生拿出我事先给他们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小组交流,结果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没有激情,在汇报时没有感情,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兴趣不说,我自己也上得泄了气。 课后,我了解到,四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不多,在这
6、样的情况下,让他们去交流什么,探究什么呢。所以,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应该考虑到是否合适只有“真”形式才会有真实效。三、真评价才有真道德 “一句话,一辈子”,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真诚关怀的微笑,能让学生在每次情感体验提升、道德认识加深、劳动技能形成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反之则不然。 2004年11月,在上海电视台、东方网和少年报社联合举办的“创新作文大赛”上,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俞铮铮的作文老师,请看看我的闪光点获得了一等奖。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向我们老师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学生?老师:今天,我拿到了学生评价手册,看到您对我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难过,您是这样写的:原本你可以学得
7、很好,你的好动,使你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老师希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呢?虽然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我竖笛吹得很好,那是我的一个闪光点,老师您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笛声吧!同学们曾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会吹这么多曲子?”我现在的水平在班级中是数一数二的。老师,您一定还记得我写的小诗我的妈妈吧!您把写得好的诗贴在墙上,我的诗被贴在第一页,您知道,我心里有多么自豪啊!我还会朗诵,您让我主持过主题班会;我的双手也很灵巧,我会剪窗花、折飞机、做糖纸人老师,这些好的地方都是我用功练出来的。您能不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了吗?我一定要多加努
8、力,改正缺点,做一个像成人一样的小学生。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其值得称道的“耀”点。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的是自信和勇气,是无穷的快乐。给鄙弃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的是抗拒或是自卑。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教师心中有爱,才能发现“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正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的: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但我也在不少的公开课中发现,有些老师只知一味的激励,对学生回答出现的问题是避而不答,我想理由是为了维护孩子的那份“自尊心”吧。如有位教师在上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你、我、他这一课时,提到“假如有人也给你起外号时,你会怎么做呢?”有学生说:“我也给他起一个难听的外号!”有的说:“把他打一顿。”面对这样的回答,执教老师也只是用“恩,好的,不错”这种摸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评价语言搪塞过去。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又怎能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呢只有真评价才会有真道德!课程在改革,我希望我们能脱掉花哨的外衣,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的学生在真实、真效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在教师真诚的评价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2、卢勤 告诉孩子 你真棒 长沙文艺出版社3、邬冬星 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