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882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真实 朴实 扎实品德课堂的应有追求 论文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教学应努力追求“三实”境界:真实,回归本真生活,以人为本;朴实,倡导简约教学,形式质朴;扎实,关注学生发展,追求实效。教学中,教师应将“三实”理念和谐有机地融于一体,并不断创新,打造富有魅力的品德课堂。关键词 品德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品德课是育人的重要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基于此,笔者认为,品德教学应努力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真正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服务。 一真实:品德课堂的坚实基础教育

2、家陶行知曾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品德课是一门育人育德的重要课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品德课堂因真实而活泼灵动,因真实而富有生命。纵观时下的品德课教学,特别是一些观摩课、公开课,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三假”现象:形式假品德课堂像“演戏”,提前彩排预演,提前渗透暗示,上课时显得热闹纷杂;内容假一心只想着教师预设的内容,以教师的意志施教,对学生的原生态生活和真实学情毫不顾及,对课堂实时生成的资源毫不关注,教师只走自己的教案;情感假课堂上的教师自作多情,学生却毫不动情,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以欺骗手段来“忽悠”学生。教学内容:诚信最可贵(品德与社会第七册)案例1:师:找一找我

3、们身边有哪些讲诚信的人和事呢?你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生:(交流身边诚信的人和事,略)生:老师,我觉得我们学校有些做法不够诚信,比如上级部门要来检查时,都要求各个班级突击打扫卫生,这是弄虚作假,是不诚信的表现。师:这个话题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请其他同学继续发言。案例2:(前面教学环节同上)生:老师,我觉得我们学校有些做法不够诚信,比如上级部门要来检查时,都要求各个班级突击打扫卫生,这是弄虚作假,是不诚信的表现。师:你提出的现象学校确实存在,请大家讨论讨论,说说这样做到底是不是不诚信的表现呢?生:我觉得这就是不诚信的做法。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做值日吗?为什么上级部门来检查了又要突击打扫卫生呢?

4、生:我觉得这并非不诚信的表现,这是为了给上级部门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做突击打扫也是必要的。生:平时我们不也在打扫卫生吗?只不过平时没有到位,这次再加强而已,不算弄虚作假。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突击打扫对于接受检查或接待客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正如刚才一位同学所说,我们更重要的是应该平时就把卫生工作做到位、做好,应该随时都经得起检查。你们说是吗?同样的突发问题,却是不同的引导方法。方法各异,效果迥异。案例一中的教师因为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情,没有直面学生提出的质疑,因此错失了一次教育引导的良机,还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课堂也有点“假”;而案例二中的教师,准确地把住了学生的思想脉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

5、引导学生讨论这一现象,通过讨论将他们引到正确的价值轨道上来。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真实需求,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是“本真”的品德课,因而显得灵动而有生命力。“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案例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实的品德课,其教学内容多源于学生真实的现实生活,其情感多发自教师和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其亮点多源自课堂的实时生成,因而课堂也会展现出真实的多姿多彩。这样的课堂不应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只有互动的课堂才会碰撞出心灵的火花,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实时生成是最“原生态”的道德面貌,也是极

6、佳的教学资源。真实的品德课,把一个个学生真正当作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充满想象和情感的儿童来对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课程的主要资源,以满足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的需要为目的,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二朴实:品德课堂的不懈努力轰轰烈烈、花里胡哨是目前许多品德课的共同特点,似乎没有轰轰烈烈活动、五彩缤纷课件的课堂就不像品德课堂。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图文界面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更是大量侵入品德课堂,成为教师的“代言人”。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由于过分追求课堂效应,过分追求完美,反而削弱了品德课堂的育人功能。教学内容:我是

7、小学生(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案例三:流程一:播放国庆阅兵式、少先队仪仗队相关录像导入,请学生谈感受。流程二:特意请一位当交警的家长为学生展示指挥交通的风采。流程三:录像播放医学专家的话,讲解注意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对身体的好处。流程四:读唱教师编写的拍手歌。流程五:课件展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姿势,辨析正误,并请学生提醒和帮助姿势不美的小朋友。流程六:教师提出希望每一天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并把它养成习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优美健壮的体态。案例四:流程一:课件出示动画:一位小朋友因长期写字姿势不正确导致脊柱侧弯,进医院动手术;另一位小朋友因走路时低着头,弓着背,时间一长,被别人

8、取笑为“小老头”。流程二:请学生讨论两个小朋友的问题及成因,然后听一段医学专家谈保持体型重要性的话。流程三:课件展示教师拍摄的本班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各种姿势,辨析正误,请学生提醒、帮助姿势不美的小朋友。然后请一部分原来姿势不正确的小朋友上台展示正确的姿势。流程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编儿歌,学习坐、立、走的正确姿势。流程五:成立互助小组,以“小红花”为手段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改掉不良的姿势。当前,将课件的使用、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已成了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在案例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教师在设计上,非常重视并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整堂课,学生始终

9、处于视觉、听觉的充斥中,气氛轻松愉悦。但是,这样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是形式地走过场,完成老师的任务性备课,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同样的教学内容,案例四中的教师能“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恰到好处地利用课件和课外资源,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整堂课既显得朴实而有效。朴实的品德课堂,要注重引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情感,而不是知识、课件、课外资源的狂轰滥炸,要警惕由教师满堂灌到课件、活动满堂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品德课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感官愉悦,更是

10、学生道德心灵的变化、道德精神的提升与道德行为的改变,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才是品德课教学的真正出发点和必然归宿。至于教学的形式,的确不应作为教师的重要追求。如果能殊途同归,则在形式上应该倡简,努力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追求朴实,是当今新课改“百花齐放”形势下的不懈追求。三扎实:品德课堂的本位追求品德课教学后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这恐怕是每位品德教师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每一次教学,我们是否可以问一问:学生上课前和上课后是不是有了变化,学生的品德素养有没有得到提高。尽管学生品德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然而若每课时都保证不了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又谈何养成教育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增加了教科书的趣

11、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设计上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给以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简简单单的几幅图片又让一线教师束手无策。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直接让学生记录统一的正确结论;有的教师关注语言表达,上成“语文课”;有的侧重于绘画技巧的指导,上成“美术课”林林总总,品德课缺乏应有的“品德味”。教学内容:我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案例五: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看几幅图(出示教科书上的图片),能告诉老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教室里相当热闹)师:同学们不要着急,谁举手说?生:(看图说话,略)师:是啊,我们已经知道动植物也有

12、自己的生命,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也要像图中的几位小朋友一样,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动植物。案例六:(前面教学内容同上)师:是啊,我们已经知道动植物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也要像图中的几位小朋友一样,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动植物。那么,同学们可以为我们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些什么呢?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口渴了的话,我们可以给它们浇水。生:看到别人采花,告诉他不要采,花是我们的朋友。生:我发现学校里缺少一样东西警示牌,不如我们动手做几个警示牌,提醒人们不要破坏花草,而要爱护花草树木。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那么想想要在

13、警示牌上面写什么呢?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来说。(小组讨论,每组讨论好要在牌子上写的内容后,集体动手,在教师早已准备好的牌子上写话,并打扮牌子。然后让学生将牌子插在相应的地方。在插牌子之前,教师又让学生嘱咐插牌子的同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位哲人说:“看过的说过的忘了,只有做过的才铭记心中。”可见活动对儿童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比较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案例五中的教师只是发挥了教材插图的说话功能,由此激发了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情感,强化了学生爱护动植物的道德认知,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并没有多大的实效性,教师由于对教材的开发和二次使用不充分,因此导致了教学的低效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

14、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案例六中的教师就巧妙地挖掘了图片引发活动的功能,而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由知到行,促进了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而且通过细节的处理,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道德行为。这种感知、理解、体验基础上的道德实践,对促进学生品德的提高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也由此显得扎实有效。扎实的品德课,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品德的发展,无论是整合后的生活、社会,还是科学,教师都应该不忘品德课的宗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强调的不是口头上的言语,更应关注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上的滋养。只有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亲

15、自实践,才能真正提升道德素养。基于此,教师应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开发教材,顺应儿童的发展,这样儿童才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课程,生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发展自己的道德能力,这样的德育效果才会是学生自己长出来的,构建出来的,也是最有效的。新课程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品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但是无论如何,真实、朴实、扎实,都应该成为品德教学的应有追求。然而,真实并不意味着回归生活原生态,让生活冲淡道德教育,抛弃道德理想,它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越,真实的品德课堂或许不完美,但它真实而可爱,因缺憾而美丽;朴实并非不追求完美,而是少一些浮躁的东西,多一些实在的教学;扎实并非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更不是用成人的价值去规范儿童,它追求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意境。我们只有在遵循品德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构建真实、扎实、朴实的品德课堂。参考文献: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2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诊断,吴永军,王一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