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后践行环节探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889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后践行环节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后践行环节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后践行环节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后践行环节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后践行环节探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止,德育犹存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后践行环节探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是源自于学校的一堂公开课,这堂课旨在教育孩子们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那次的课堂是成功的,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遇到垃圾总是主动捡拾,甚至主动找寻垃圾捡拾,于是这堂课的教育效果让我非常得意,可是这种得意没有维持太长时间,仅仅两周后的一天,当我看到好几个孩子从几片废纸上潇洒迈过而熟视无睹的时候,我的得意荡然无存,课堂上孩子们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的样子仍历历在目,但仅隔十几天,他们的表现却判若两人,这是为什么?我不禁反思,我的教育成功吗?究竟怎样做才能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再次研读课程标准让我发现了

2、问题的所在,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分两个层次,前一层是从生活中来,这一点我做到了,但还有第二层次,就是到生活中去,我的错误就在于忽视了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延伸,其实品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反复训练、螺旋上升的过程,单靠某一课的教学就想达到目的,是不切实际。也正因为这件事,让“课后践行”这个词语深入了我的视线。于是我开始观察周围老师的品德教学,发现他们或多或少也存在着和我相同的错误,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预设课后践行这一环节,课上完了,谈谈收获就算了。而有些老师虽然预设了,但布置完就完事了,缺乏必要的跟踪指导,还有部分老师设计的内容空洞,目标过高,形式单调,学生没践行的兴趣。如此课后践行活动成为一种摆设

3、。学生的道德行为得不到强化,知行脱节,也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品德的两面性,这样的品德教育是失败的,更别谈高效了。 怎样实现课堂内外,使得教学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让德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成为我研究的主要问题,经过不断的实践我总结三种延伸,三个结合的践行之路:一、课外延伸的方式1、课堂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延伸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扩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去践行,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以努力才会有收获为例,通过本课的教学孩子们已经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并决定在以后的日子努力,如果缺乏课后的践行

4、环节,这种想法就会在孩子们脑中渐渐淡化,慢慢消失,所以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制作心愿卡,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心愿,我相信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从少到多,日积月累,孩子们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当有一天孩子们的成长树上硕果累累的时侯,“要成功就要努力,努力就会有收获”的想法一定牢牢地树立在孩子们的心中。2、课堂要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延伸(1)品德教育和班级工作的结合。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利用晨会、班会、队会活动等时间,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比如刚刚提到的那一课美,就这么简单,在那一次打击之后,我利用晨会、班会课上,我从不同的侧面将教育的内容

5、给孩子们多次巩固,渐渐地,这种品德内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如今见到垃圾主动捡拾已经成了我们班孩子的共同的特点。(2)课堂与活动课相结合,在主题活动中践行。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演绎品德教育主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儿童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们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儿童内化道德认识。比如:在学习完牙齿刷得白又白一课后,我又先后组织了“刷牙方法大比拼”“爱牙小明星”评选,两个活动,“刷牙方法大比拼”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了刷牙的方法,再纠正了刷牙时的不良做法,同时将课上学到的护牙方法以巩固温习。“爱牙小明星”的评选更是对孩子们平时落实刷牙行为的有力监督,两个

6、活动的开展,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护牙习惯。(3)品德教育和相关学科以及学校的政教工作相结合一个学校中有很多部门,而政教处,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发展与指导中心的工作和品德教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果把二者分割开来,效果也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本学期,我们尝试了品德教育与政教工作的结合,根据本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几个单元主题特点,在相应的主题结束后,学校政教处开展了“校园金点子征集”“两个好习惯优秀班级”评选、“大课间”评比、“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及行为在学校生活中不断强化落实。两个部门不再单打独斗,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工作量,又将德育教育

7、的实效发挥到了最大程度。3、课堂要向社区生活中延伸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我们尝试了在课外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我校先后与阳光花园社区和朱陈东社区敬老院协商,建立了两处实践基地,每学期都要举行至少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受到的教育在实践基地得以落实,将抽象的教育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三种延伸方法的有效使用,使我的品德课堂从无效走向有效,渐至高效。二、作业的呈现方式在实践中总结出有以下四种作业方式:1、文字型课外作业。2、图片型课外作业。3、“留白”型课外作业。4、表格型课外作业。三、课后践行环节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教师及时

8、适当的指导。例如听听他们的呼唤一课结束后向社区延伸“分组调查花木种养情况,进行交流,并给当地管委会提出建议”。教师首先要帮助孩子们组成活动小组,帮他们推选组长和记录员;然后,点明调查的内容,再教师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最后,调查完后帮助学生把有关建议交给管委会。有了这种精细指导和相应支持,课外践行才得以有效实现。2. “延伸”形式要灵活多样、易操作,易检测。多采用专题调查、资料收集、角色体验、课外阅读、社会宣传、社区服务、自我反思、小课题研究等。活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课外践行变成孩子们的负担。践行的时间要求要机动灵活,可以当天完成,也可以在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内完成3注重课后延伸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差异性。课后延伸重在为学生打好品德素养的底子,切莫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延伸层次。4. 教师要及时评价,及时跟踪学生已经形成的基本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从师评,到生生互评,家长评,社区评价等等,评价方法多样,激励性语言、描述性评语、学生成长档案等总之,教师要借助课后延伸,为儿童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使之由课内生活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使课堂教学中业已内化的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能够在课外生活世界中得以践履和彰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