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中级“单元整组教学”中如何推进整体感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中级“单元整组教学”中如何推进整体感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趣导学导读导行中年级“单元整组教学”中如何推进整体感知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篇为单位。以一篇课文中的某一节课为课堂教学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能在一节课内“打转转”。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我们不可能站得很高,但只单纯地立足于一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从教材特点来看,人教版教材特别注重整合。每一个单元,从导语到课文,再到语文园地都围绕着一个个的专题来安排。以单元为单位的整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密切联系,环环相扣。“单元整组教学”这种新课型,就使我们往前跨了一大步,把研究的着力点转向了“单元组”。笔者对单元整组教学全程
2、模式进行了初探,个人认为它是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为依据,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进行全盘考虑的一种教学方式。现在老师们比较认可的一种关于“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华中师大附小提出的层进式的流程: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但许多老师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是在一组课文学习前加一个“总体感知”,即读读一组课文,了解他们的共同特点,学完之后进行一次集体回顾总结,至于中间的部分体验和以前的分课学习并无区别,依旧是老师一课一课教,学生一课一课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整体感知,做了一些探索。其中单元导读课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
3、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同时经历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值学会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以单元为整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又回归整体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更新快的时代特点,为迎接高信息社会的到来做准备。因此单元导读课推进是中年级学生整体感知的一种课型。它更是区别于其他传统教学课型的新生课型。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单元导读课推进的点滴思考。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
4、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一、“导趣”中激发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为了使学生在长达两周左右的,一个单元学习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怎么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因此,在本单元导读课中,笔者就通过“我来当侦探” 的小游戏,让学生先观察蚂蚁运食的过程,使他们体验到了观察带来的乐趣。然后带领学
5、生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主人公们,在他们不断地观察中都有哪些的发现”的好奇心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孩子自身的好奇心,诱发了其自身的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和小组里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产生了强烈地想要去学习,去积累,去更好地表达的欲望。这种学习热情驱着学生主动地奔向目标,更快乐、更有效地投入学习。将学生文本的学习与课外的探索发现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去参与,激发了学生探究和积累的兴趣和欲望。在导读课中,将导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起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二、
6、“导学”中明了目标中年级课文中的单元导语往往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可是,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醒目位置,却常常受到冷落。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在价值,以及对一个中年级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引路灯”,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正确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在教学第七册的童话单元时,笔者关注到这样一个信息,虽然曾经的教材中也有不少童话的选编,但是像这样让整个单元都是童话形式出现还是第一次。在该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言辞中隐含着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而这就是单元学习目标。之后的课文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回环推进,学习童
7、话,感悟童话。因此在单元导读课的设计中,我将牢牢把握单元导语,带领学生了解童话、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作为导读课的重点目标。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导读课中,粗略的关注童话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语言特色来体现童话的夸张荒诞、丰富的想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等。一堂课下来,学生对童话这种文学的题材有了清晰的,丰厚的认识,对童话了解的信息量大,对童话品读更有方向性。对接下来本单元安排的例文的学习目标把握更明确,还为自己以后如何阅读童话指明了方向,真是一举多得!三、“导读”中全面感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通俗易懂地揭示了读在学习语文中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单元导读课中,精心设计导读,
8、让学生在读中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捕捉单元主信息的词句,从总体上感知单元教学内容。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具体课例的深入品读,而且可以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比如,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了解世界遗产”。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在导读课上,我让学生带着对世界遗产“世界突出,罕见的,有价值的”的模糊印象,带着对“为什么我国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称得上是世界遗产”的思考,带着对“中国享誉世界名胜古迹”的向
9、往,去阅读本组课文。在导读中,不仅接触语言文字,还可以欣赏插图,以及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来谈感受。学生轻松自由地尝读赏玩之后,愉快地谈出自己的感受,如“秦兵马俑塑造得好逼真啊”,“长城真不愧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等等。在不时惊叹中,关注到了“独一无二”“享誉世界”“举世无双”这样一些词汇,鲜明地获得了对这三处景观的整体印象,从而自然地唤起崇敬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的资料袋,了解我国更多的“世界遗产”。这样获得的一种整体感受的力量更为强大,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一种力量为深入感悟打下了基础,成为整个单元教学的情感主旋律。除了以上讲的单元导读课的读要能
10、够以点带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铺垫。还可以链接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课外的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四、“导行”中全面铺垫在本次课改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中别具匠心的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单元导读课与总结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例如:三年级第五册的第五
11、单元,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学生的现状是,与古代相距甚远,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的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这使得他们无法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更何况要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呢?因此,在导读课的设计中,以优雅的民族音乐为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一个相对浓郁的传统氛围,带领学生欣赏一组组精美的图片,有雄伟的万里长
12、城,有称之为“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有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等等。为学生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然后将本单元中的综合实践与单元导读课相整合,先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料来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如:剪纸、做香袋、包粽子、赛龙舟等等。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以上是笔者自己对单元导读课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在优化我们语文教学常规,提高教学实效的实践和思考中,精心设计好单元导读课,引领单元学习的航向,引领语文学习的宏观理念,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