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968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第7、8、9单元教案.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七、1认识小数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2、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教具准备 米尺,收集的

2、超市收款凭证小票。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学前准备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引入小数。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证书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

3、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2、认识小数。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元 角 分3 5 0 3元5角0 5 0 5角0 1 5 1角5分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

4、米,还可以写成0.1米。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鹅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或1.3米。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4、完成“做一做”。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

5、第1、第3题。2、填单位名称8.37元=8( )3( )7( )2.65米=2( )6( )5( )0.24米=2( )4( )3.40元=3( )4( )3、填适当的数。0.25米=米=()厘米0.73元=元=( )元( )角( )分2.92米=( )米( )厘米=( )厘米四、思维训练:按要求涂色。1.4 0.6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七、2.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由生活实例加深对小数内在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重点与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教具准备 盒尺,学

6、生收集的各自跳高的成绩。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学前准备1、读出下面各小数。5.28 0.72 3.94 0.7 0.72 3.05 0.9 12.52、说出下列小数的实际含义,0.3米 0.72米 23.05元 7.20元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3页例2.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绩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吗?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成绩表,你们看一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81.21.10.9让学生把成绩单读一下。教师: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我们所学的知

7、识或用手中的盒尺,动脑筋,想办法把四名同学比赛的名词排列出来,看哪一组排列得又对又快。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组汇报排名的情况,教师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板书在黑板上,并由各组代表说出排列的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加以指导总结,选择正确的结果留在黑板上。1.2米1.1米0.9米0.8米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小刚 小强 小林 小明理由从三点说明: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9米是9分米,0.8米是8分米。可以把四位同学的跳高成绩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分别是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和80厘米。利用手中的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还有的同学可能

8、会说是直接比较出来的。让学生在教材上,把四个同学的名次填写出来。2、完成“做一做”。请同学们看第93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然后让学生看图在教材上完成“做一做”。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5、第6题。2、把下面四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玩具机器人 玩具小飞机 汽车 皮球3.8元 4.2元 15.1元 2.6元( )元( )元( )元( )元3、看图比大小。四、思维训练1、比较下列数据的大小。7厘米 0.53米 3分米7厘米 1.03米( )( )( )( )2、比较大小。0.50.7 58.1 5.4元4元6角3.32.9 6.11 2

9、 4.7米5米1分米板书设计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打,如果小数点后面的部分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比下去。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七、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2. 在计算过

10、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2、笔算下列各题。 32+54= 68-7= 48+9= 25-17=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1”)3、教师总结: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6

11、页例3(1)。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8+0.6= 0.8-0.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教师总结并板书:0.8+0.6=1.4(元) 方法一: 方法二:8角 元

12、角+6角 0.8 1元4角 +0.6 1.4答:一共1.4元。0.8-0.6=0.2(元) 方法一 : 方法二:8角 元角-6角 0.8 2角 -0.6 0.2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2、学习例3(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9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3、学习教材第97页例4.出示例4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学生:根据题意可知,

13、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3.13.2,所以买铅笔够。方法二:10-6.8=3.2(元)3.2-2.

14、5=0.7(元)0.70.6,买铅笔够了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2.5+1.2=3.7(元)3.73.2,所以钱不够。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2.4

15、+4.9= 6.5+0.8= 5.2-0.7= 4.1-3.3=2、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魔方 小布熊 布娃娃7.8元 3.7元 5.2元(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 )元。(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 )元。(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 )元)。3、写出竖式,并计算。4.8+5.6 5.6-4.8 5.6+5.2 5.6-5.2四、思维训练1、直接写出得数。0.8-0.5= 0.7+0.4= 1.6+2.3= 1.9-1.3=2.3-.3= 5.3+1.6= 0.5+3.1= 0.8+1.5=2、动脑筋试一试。 7. 6.-.3 +.53.5 13.3

16、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七、4.练习二十一教学课时两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计算,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盒尺。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基础知识的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展示订正。2.4+3.4= 5.3-4.6= 35.2-7.8= 2.8+6.2=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2、学生打开教材第98页看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一说题意,

17、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学生在计算时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1、引导学生看第98页的第2题。让学生读题,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各买1本书,10元钱够不够?2、引导学生看第99页的第7题。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教师:那么小丽要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车票要多少钱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人当售票员,其他学生当乘客,做乘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四、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5.3

18、+2.7 8.63.6-2.1 1.5 12.6+4.7 8 15.9-7.3 17.3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3.5-9.2= 30.7-1.8= 17.6+14.7= 45.3+16.9=3、下图是某年“十一“期间北京主要景点接待游人统计统计图。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五、思维训练1、日记本8.1元一个,文具盒5.1元一个,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付20元够吗?2、用1、2、3、4写出大于3 的三位小数和小于2 的三位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板书设计练习二十一1、连线。5.3+2.7 8.63.6-2.1 1.5 12.6+4.7 8 15.9-7.

19、3 17.3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3.5-9.2= 30.7-1.8= 17.6+14.7= 45.3+16.9=课后反思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八、

20、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摆

21、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

22、体会方法。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四、思维训练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板书设计事物的排列数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应用排列知识来解决问题。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可以通过摆一摆或列表的方法,先确定第一个位置,再确定第二、第三的位置,看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八、二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

23、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 图片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学前准备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 的情境图)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二、探究新知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汇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说出自己组不同的算法。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三、课

24、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2题。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四、思维训练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板书设计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生活中,我们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进行上衣和裤子的搭配、出行时选择不同路线、体育比赛场次的设定等。我们要学习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把几个事物每两个组合在一起,找出有几种组合方法。可以用连线法,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得到了组合数。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八、3.学习简单的组合教学课

25、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组合数与顺序无关,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以及正确表达、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具准备 例3中的各国国旗,不同面值的硬币。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学前准备1、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运动吗?2011年的亚洲杯足球赛A组球队分别是:卡塔尔、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小组赛时,每2个球队都要踢一场比赛,你知道一共要踢多少场吗?2、出示各国国旗。3、“每

26、2个球队都要踢一场比赛”是什么意思?如“甲与乙踢”也表示乙与甲踢“,与二者的顺序无关。4、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2个球队已踢了一场?学生:连线,把2个队用一条线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示这2个队已踢了一场。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1)动手连一连,2个球队之间要连几条?(2)你是怎样连的?(3)一共要踢几场比赛?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汇报: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方法三:连发与方法二不同。方法四:画曲线连,把四个球队依次排开。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就能做到不重不漏。三、课

27、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第2题。3、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每两种颜色为一组,最多可搭配成不重复的几组?四、思维训练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2、三(1)班要从4个同学中选2个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共有几种选拔方法?3、老师买来5种颜色的铅笔作奖品,本周玲玲被评为“全优”生,老师请玲玲选2支不同颜色的铅笔。玲玲有几种选择方法?4、用天平称物体时要用砝码,现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三个砝码最多可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是物体?板书设计简单的组合科威特卡塔尔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28、: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设计草坪和比赛过程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2、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体验“设计校园活动”的实践活动。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草皮价格和本校的信息、盒尺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课前准备收集信息:1、收集草坪面积的信息。2、了解草皮的种类和价格。3、收集校园的信息和建筑物的位置。(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查,对于调查充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

29、集的信息,教师提问: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信息。二、探究设计活动一1、探讨草皮的不同铺法并计算费用。2、收集草坪面积的信息。教师:咱们学校共有东西两块草坪需要更换草皮,这两块草坪的面积相同,长都是28米,宽都是16米。3、了解草皮的种类和价格。名称价格(元)白三叶2高羊茅3天堂草44、探讨草坪的铺设方案。如果只有3000元的费用,可以怎么样铺草坪?建议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建议二:东西两块草坪铺不同的草。建议三:5、展示各小组的方案。请每个小组将本组的方案写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哪组的设计最经济呢?活动二1、设计拔河比赛的赛程。2、比赛时间。教师:计划

30、在本周五下午15:0016:30,每场比赛用时20分钟,准备10分钟。3、比赛地点。学校操场。4、对阵班级。三年级的四个班,先分组比赛,胜者再进行决赛。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方案。5、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对最受欢迎的小组提出表扬。三、课堂作业新设计请你设计一个全校范围内的校园歌手大赛。板书设计设计草坪和比赛过程名称价格(元/平方米)白三叶2高羊茅3天堂草4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

31、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点与难点灵活应用所掌握的方位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2、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1)师: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2)打开书看212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教

32、师参与小组讨论。)(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完成P112页第1题。(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3)生汇报交流。 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能谈谈你在在这40分钟里的一些收获吗?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33、的整理和复习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乘法、除法整理和复习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并验算。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验算。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

34、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35、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2)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P116117页第14题。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板书设计乘法、除法整理和复习设计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班 授课教师:

36、教学课题统计和年、月、日整理和复习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4、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根据时间单位,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动态修改

37、部分一、课前准备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各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各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38、。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分别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各单元所学知识。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3页第56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最后反馈交流。2、学生独立完成P117118页:第57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板书设计统计和年、月、日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复式统计表 与单式统计表的区别读复式统计表课后反思建水三小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 三 年级

39、班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面积整理和复习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王鸿伟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对物体面积进行测量,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面

40、积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面积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打开书看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100100(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师: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学校的操场,毛巾,橡皮擦,练习本,邮票面,手绢面,教室)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5平方千米500公顷(2)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3)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4)用9个1平方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