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六级数学下册教案abx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师大版六级数学下册教案abxi.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 1 课时 第(2、3、4)页】课题面的旋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课 型新授课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动作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教材设计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就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此课题目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景,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发他们的生活经验,教材设计了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结合空间想像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
2、活经验,如:认识圆柱,见过生活中的点、线、面运动的情况,但是这些也只是停留在直观表面上,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使学生深切体会几何体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低年级时对圆柱已有初步地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柱圆锥特征的知识还是比较困难。由认识点到认识平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次飞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好动、贪玩的天性,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只有抓住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注重体验,才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所创造地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初
3、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辩认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并从中抽象出几何体图形的形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补改3.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创设此情境时,不急于进入观察状态,可以在说明情境之后,先让学生想象: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再观察。(2)(3)(4)都不急于给出结论,先重在引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如果有条件,试着通过课件演示,验证结论。用动态画面去解释效果会更好。6.做小旗的环节尽可能不要放在课内。不急操作,仍然突出先想象,再动手、再想象的过程。增加问题,延
4、伸思考:3.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不同的发现?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2.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情境探究自主探究教学资源课件,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旋转的美”,你们找到了吗?展示一下吧!2.学生展示。(说说是什么物体怎样旋转的。)3.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一条圆形曲线。)(2)天空中的风筝。如果把这些风筝看成是一个点,那么它们的运
5、动轨迹形成了什么?(线。)你发现什么?板书:点动成线。(3)汽车雨刷。如果把雨刷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运动时左右摇摆形成了什么?(半圆。)你有什么发现?板书:线动成面。(4)自动旋转大门。如果转门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旋转。),长方形转门在旋转过程中形成了什么?(圆柱体。)你有什么发现?板书:面动成体。 4.大家能举出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5.小结: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6.这些平面图形旋转后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请大家猜一猜。大家刚才说得对不对?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做。利用课前
6、准备的各种图片,如: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彩色纸片。用小棒、胶水做成一面面小旗。7.在小组内旋转小旗,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组员互相说一说,在书上连一连。8.交流汇报:说说每种图形是怎么旋转的?形成什么图形?(如:绕着长方形一条边旋转,长方形旋转后形成圆柱体。)9.小结: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了立体图形。A.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B.不同的平面图形,也能旋转出同样的立体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和半圆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C.同一个平面图形,以不同的边为轴,旋转出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如:同一个长方形以不同的轴旋转可以形成不同的圆柱体。像
7、三角形和梯形以不同的边为轴可以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10.在教材第2页中找一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说一说。【设计意图:师生通过对身边现象的梳理,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表象。】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了解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2.在每一小组内,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点并交流。3.汇报。(1)圆柱:圆柱上下有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现圆柱
8、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学生动手用剪子剪开实物的外表包装商标,剪的方法不同,沿高笔直剪,会剪成了长方形,倾斜着剪就会剪成了平行四边形,小结: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来摸一摸,并说出各部分名称。(2)圆锥: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3)比较。谁来
9、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底面,不同点:圆柱体上面也是一个底面,而圆锥体上面是一个顶点。圆柱体有无数条高,而圆锥体只有一条。)(4)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哪些物品是圆锥体呢?学生举例,相机指出各部分名称。【设计意图:导探结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的直径和高。3.想一想,连一连4.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理解,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1.这节课你新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线和面的的?【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已经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画出圆柱圆锥的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教学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