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60323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专用版二级上册听说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教师节快到了教学内容:理解对话内容。教学目标:1.会使用“先”“然后”,会简单陈述理由。2.听故事的时候,能注意到表达的句式,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内容。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谈论如何在教师节表达对老师的爱。教学重点:理解对话内容。教学难点:会使用“先”“然后”表达意思。教学准备:听说视频资料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和理解对话的背景;提问教师节是哪一天?可同时复习询问日期的句式。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可以提示学生边读对话边把不懂的句子画出来。教师释疑。让学生根据自己勾画的内容提问,教师帮学生处理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出示课前准备的贺

2、卡,借助贺卡上的相关内容讲解。讲解本课重点句式使用“先.再.然后.”。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如:我先放好联系本,再拿起笔,然后开始写字。小组合作练习对话,读完一遍,再互换角色,多读几遍。扩展练习。如。老师做几个连续的动作,让学生使用“先.再.然后.”的句式描述。先抬起左手,再抬起右手,然后一起放下。(二)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快到什么节日了? 老师边讲解,边问:小朋友有什么节日?老师有什么节日?教师节快到了,给老师送张贺卡,好吗?1.引导学生观擦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上由谁,他们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在说话等句子,借以复习“在”这一句式。2.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练读对话,解

3、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如:“暑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简单提示一下暑假里可以做什么。指导学生读妈长句子如:“教师节的礼物”。“暑假的时候可以和家人一起出去玩。3.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连读对话,读完一遍,换角色再读,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三)听读故事 请学生分别扮演“佳佳”“兰兰”“伟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并简单陈述理由,可以直接读句了,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 我最喜欢节日。 我最喜欢儿童节。1.学生借助拼音读故事的题目。教师解释礼物就是为了表示尊敬或祝贺送给别人东西。如;生日礼物。2.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教师提问三个小朋友想做什么?3.第二至第

4、四幅画,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教师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回答者三个小朋友叫什么,他们分别喜欢做什么?4.教师读七至九自然段,借助图画或利用教室中的实物讲解墙,玻璃等词语,并做动作解释“贴,插,压”等词语。教师再读第七之第九自然段,读到相应的动词时,引导学生做动作。教师提问;老师收到礼物后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复述七到九自然段的内容,借机复习“先.再.然后.”等句式。5.梳理故事内容。教师提问;三个小朋友都送了老师什么礼物?这些礼物都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感谢表达不一定要送昂贵的礼物,关键在于心意,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更加珍惜。播放教学光盘,要求学生认真观看,部分段落可以

5、试着跟读。 第三课时(四)唱一唱 1.学生看图,借助拼音读歌词。 2.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蜜蜂,花朵,老师”。解释“哺育”的意思;像喂婴儿一样培养。3.用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练歌词。4.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试着跟唱。作业设计:回家练一练,唱一唱儿歌:“谢谢老师哺育我”板书:三个小朋友都送了老师什么礼物?这些礼物都有什么特点?“蜜蜂,花朵,老师,哺育”“哺育”的意思;像喂婴儿一样培养。第一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教学反思:第三课教学反思:2.李杰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教学内容:能听懂并简单地运用“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常用词语。教学目标:1.会询问电话号码,能简单地询问别人的电话号码。2.能

6、听懂并简单地运用“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常用词语。3.能听懂故事中询问的语句,能借助拼音,插图和教师的讲解理解故事大意。德育目标:1.会询问电话号码,能简单地询问别人的电话号码。2.要文明对待别人教学重点:1.理解对话内容并重点词合重点句子。2.能听懂并简单地运用“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常用词语。教学难点:1.用重点句式和重点词造句。2. 会询问电话号码,能简单地询问别人的电话号码。教学准备:听说视频资料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会话一、导入:扩句练句,引导学生交流(1)、你知道谁的电话号码?(2)、你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二、自学指导(一)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

7、谁,他们在哪里。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里的情况。2.学生拼读句子,练读对话。教师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引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3.“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是表达意愿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整体记忆,但是不作为教学的重要。4.对话中出现的“作业”“电话号码”是本课的重要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5.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对话。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互换角色,反复练习,以使学生全面掌握对话内容。(二)、自学指导让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互问互答,每个同学能机会提问:也有机会回答。“你爸爸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你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还可以运用

8、给出的词语。展开更为丰富的对话。 背诵儿歌: “小老鼠打电话”第二课时:导入: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学生拼读词语,记忆与询问有关的词语。3.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的情况下应怎么询问。如:“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电话吗?。”“你爸爸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自学指导(一):听读故事播放教学光盘,让学生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故事里都有谁。引导学生依次观察4幅图画,说一说每个场景分别有谁?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其中,“着急”“再”“可以吗”“哗哗”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画理解。4.学生再次观察教学光盘,跟读故事。5.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朗读的时候可以分为两个角色,一个

9、角色主要朗读小河马:另一个角色主要朗读小袋鼠,注意读好心理活动的语气。自学指导(二)读一读1.这首歌曲的歌词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小老鼠”“玩耍”“检查”等词语学生都已经学过,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钻进”“号码”的意思,以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的整体含义。还可以引导学生打电话的欢快心情,教师多教读几遍,让学生跟读,并随着音乐律动。2.教师可以将这首儿歌作为课间休息的旋律。或者作为课间活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反复跟唱,使学生更加熟悉这首歌。 3.最后老师播放听说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后进生,看懂了什么?作业设计:读儿歌板书:2.李杰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老鼠打电话小老鼠,打电话,要找伙伴来玩耍。开开门来吓一跳,

10、呀!怎么来的是小猫? 是小猫?钻进洞里仔细查,怎么啦?怎么啦?噢!原来拨错号码啦。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学反思:3橙汁有点儿酸 教学内容: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常见水果的名称和“有点儿”等句式: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的内容。教学目标:1.会使用“我在做”进行说明:并能简单地说明我在做什么。2.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常见水果的名称和“有点儿”等句式: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的内容。3.理解对话内容并重点词和重点句式。4.用重点词和重点句式造句。德育目标:希望同学们热爱劳动,也尊重别人的劳动教学重点:理解对话内容并重点词和重点句式。教学难点:用重点词和重点句式造句教学准备:听说视频资料课时:2

1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邀趣。1. 教师:“你在做什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活动”中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在做什么2.教师读对话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初步了解对话内容。“哈密瓜”“枣”“杏”等水果里常见的水果名称,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活动”中的图片,说一说巴克提看到的水果的名称。3.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教师适当讲解。引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再分角色练习对话。二、自学指导(一):会话课前准备:相关词语的卡片(正面是图画,背面是加注拼音的词语)。学生看图,把知道的水果名称大声说出来。学生拼读词语。教师可以做动作演示某些水果的特征,引导学生边读相关水果名称边做动

12、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记忆。游戏:看卡片说词语。教师刮序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大声说出相应的名称。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学生两人小组,一人出示卡片的正面图画,另一人说出相应的水果名称,两人交替进行练习。逐渐熟练后,教师组织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记住的词语多。 第二课时三、自学指导(二):活动(扩展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重点句式,谈论对水果,科目的喜好,并简单地陈述理由。如:“我最喜欢葡萄,因为它很甜。”“我最喜欢樱桃,它红红的,特别可爱。” “我最喜欢美术课,可以画画.” “我最喜欢音乐课,因为我最爱唱歌。”2. 句式练习。教师依次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使用“卡片上有“的句式说句子。学生从词语

13、卡片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用“我最喜欢因为”的句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单陈述喜欢的理由。四、自学指导(三):听读故事(课前准备:苹果、葡萄。)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看到了那些水果,借以复习水果的名称。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教师适当讲解。如。借助图片讲解“苹果”的味道3.“味道”“苦味”“甜味”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是” “是不是”等句式,说一说大家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如”“我喜欢吃甜甜的葡萄。”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教师可以提问:“水果为什么变苦了?”学生看图听故事。教师指几名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故事。五、自学指导(四):读儿歌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2.学生

14、借助拼音读儿歌,注意读准动物的名字。然后说一说这些动物干什么,相机借助图片学习 “香蕉”等词语。3.教师范读儿歌,并适当讲解。如。可以借助图片解释,“往外跑” “摔一跤”的意思。4.教师指几名学生,开火车读儿歌。然后学生分组开火车读儿歌,还可以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5.给学生重新播放听说视频资料知道后进生,也巩固基本内容。作业设计:熟读儿歌“猴大哥”板书:3橙汁有点儿酸“猴大哥” 猴大哥,吃香蕉, 吃完香蕉把皮抛。抱着皮球往外跑,“扑通”一声摔一跤,“哎呦、哎呦”大声叫,头上起个大血包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4.沙发放在哪里教学内容:能听懂并运用常见的家庭用品类词语

15、。教学目标:会使用“放”等句式对事物进行简单的说明。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表示说明的句子:能借助图画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3.理解对话内容并重点词和重点句式。4.用重点词和重点句式造句5.会给别人提出简单的建议; 6.能听懂并运用常见的家庭用品类词语。德育目标:学会爱护家里的家具和班里的公务教学重点:学习重点句式教学难点:用重点句式对话教学准备:听说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会话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古丽娜尔和加娜儿正在玩游戏。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家庭用品。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3.学生自主拼读对话。教师适当讲解。如。“接”,教

16、师可以提问:“沙发放在哪里?”4.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对话。教师指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对话,及时评价。5、教师播放教学光盘对话,学生跟读。学生在教材中画出与家庭用品有关的词语,如:床、衣柜、沙发、电视机、餐桌、书桌、书架,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或教师准备的图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6、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话,教师逐句讲解,如:通过举例解释玩具,解释布置是摆放物品的意思,通过两个学生的位置关系解释对面、旁边。7、重点指导表达建议的句子。(1)教师解释当你帮别人出主意时就是建议。建议时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真实表达出来即可。(2)引导学生画出对话中表达建议的句子,可以再句子末尾加上吧。(3)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

17、仿说重点句式,如:餐桌放在哪里?-餐桌放在沙发的右边吧。8、两人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多练几遍后互换角色。9、扩展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二)活动1、让学生先在图片中找出自己知道的家庭用品大声说出来。2、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并借助图片了解词语的意思。指学生轮流读词语,指一名大声领读。3、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巩固词语。(1)教师随机指图片中的家庭用品,学生快速说出名称。(2)一名学生举起一种家庭用品的图片,其他学生一起说出其名称。(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一名学生指图片另一名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家庭用品。(4)教师指一名学生其余学生向该学生做口型,使其猜出该家庭用品。(三)听读故事

18、扩展练习。教师可以出师多幅图片,或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多角度地练习之前学习过的名词。也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或是学生互问互答方式。1.学生借助拼音读故事的题目。教师解释题目的含义:“捉迷藏”。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内容。教师引导观察图片,学生听教师读一,二自然地,然后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教师适当讲解。如。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故事。如,“小明在干什么呢?” 第三课(四)自学指导:活动(学生两人小组对话,巩固词语)。1.先在图中找出自己知道的词语。如,“沙发”“袜子”“鞋子”等。2.学生自行拼读词语,并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表述某种物体的名词,如,“校服

19、”等。3.学生观察图片,借助拼音读对话。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重点句式进行回答。展示:读儿歌,猜谜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意思,猜谜语。扩展练习让学生说一说除课本以外的家庭用品名称。巩固练习:练习对话作业设计:1. 练习对话2.朗读课文3. 你认识哪些家庭用品?板书:4.沙发放在哪里 “猜一猜”一座两层小楼房,只有门没有窗。青菜鱼肉样样有,好像一个小市场。不天冷北风吹,只怕停电把门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反思:5.明天我想请一天假教学内容: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表达的句子和与相关的常用词语:能借助图画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教学目

20、标:1.会使用“因为”的句式回答为什么的原因。2.能听懂并使用“为什么”等的常用词语。3.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表达的句子和与相关的常用词语:能借助图画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德育目标:希望同学们遵守纪律,有事请假。教学重点:重点句式。“你为什么?”重点词语。与解释有关的词语,如“请假”“生病”。教学难点:用重点词语和句式造句。教学准备:听说视频资料,相关词语的卡片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对话发生的场景。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话。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释“休息”“生病”等词语。2.教师领读对话,学生跟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3.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互换

21、角色练习。4.扩展练习。引导学生使用新学的句式谈论日常生活的某种能力。“对不起,我早上起晚了,可能要迟到一会儿” “老师,我今天下午想早一点儿回家,可以吗?”自学指导(一):会话 把全班学生分四组个小组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进行会话练习。课前准备:相关词语的卡片(正面是图画,背面是加注拼音的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试着说一说图画中有谁。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借助图画理解意思,识记词语。学生俩人小组合作学习,会话练习。然后两人学生交换角色练习。开展“比赛阅读”的游戏。教师随机点小组比赛,比一比,谁读的好。复习句式,巩固词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会话练习。最后再次让学生看听说视频资料,指导后进生。 第二课

22、时自学指导(二):听读故事给学生讲笑话,让学生自己举手讲笑话。教师可以提问:“还有谁会讲笑话呢?”激发学生对听故事的期待心里。教师读第一个笑话,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笑话,教师跟着学生理解的情况讲解语句。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二个笑话。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播放教学光盘,学生再次感知整个故事。鼓励学生跟读。读儿歌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将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向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理解儿歌内容,如“家乡戏”。教师领读儿歌或教学光盘播放儿歌,学生跟读。学生跟着一起学唱数鸭子作业设计:唱会数鸭子板书:5.明天我想请一天假“ 数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咕嘎,咕嘎,

23、真呀真多鸭数不清到底多少鸭数不清到底多少鸭第一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教学反思:6这种水彩笔多少钱教学内容:能听懂并运用,“文具店” “商场”等与公共场所有关的常用词语。教学目标:1. 会使用“想” “怎么样”等词语说出自己的打算。2. 能听懂并运用,“文具店” “商场”等与公共场所有关的常用词语。3. 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与公共场所的词语:能借助图画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德育目标:能听懂并运用常见的家庭用品类词语,而且要会说客气话教学重点:1.重点句式。“这种多少钱?”“这种水彩笔多少钱?”2.重点词语。与公共场所有关的词语,如“商店”“太贵了”“怎么样”。教学难点:用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造句。教学准

24、备:听说视频资料,相关词语的卡片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学指导(一)扩展练习,真实对话。先是师生问答,然后学生互问互答。“这种水彩笔多少钱” “能便宜点儿吗?”(一)会话1. 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题。2. 引导学生借助“活动”部分的图片和经验学习新词语“便宜”“这顶帽子多少钱”“能不能便宜点”。3. 学生自由拼读对话,画出不懂得地方。教师解释句子的含义,并示范带读。4. 重点词语运用。学生交流:这个周末他们打算干什么?“这顶帽子多少钱” “能不能便宜点”5.学生两人小组份角色对话。教师指几组学生学生到前面分角色表演对话。(二)自学指导学生两人小组,互问互答。如“这个多少钱?”“能不能便宜

25、点?”(三)听读故事1. 学生借助拼音读故事的题目。教师解释题目的含义。2. 引导学生观察几幅图画,说一说图画上有什么,它在哪里干什么。3. 听教师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到了故事内容。如:“故事里有几种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它们的名字是什么?”4. 听教师读后面的故事或观看教学光盘,然后借助图画的内容,说一说自己听懂了什么。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如:“它们都在干什么?”5.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复习运用本课新学的词语。6.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画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四)读儿歌1. 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

26、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哪里做什么。2. 教师朗读儿歌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朎听,感受汉语的音读美。3. 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儿歌,将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向教师提问。4. 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5. 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边跟读边做动作。作业设计:熟读故事:小象卖水果板书:6这种水彩笔多少钱 “小花狗买东西“小花狗,买东西,买的啥?一个皮球,两本书,三包瓜子,四颗糖,五朵小花,六支笔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7我想请您帮个忙教学内容: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询问的句子,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的内容。教学目标:1.会使用“我想请您帮个忙”“请问” “你能帮我”等句式向别人请求帮助。2.听故事

27、的时候,能听懂询问的句子,能借助图画大体听懂故事的内容。德育目标:向别人请求帮助时要注意态度,要多说客气话。教学重点:重点句式。“我想请您帮个忙”教学难点:用本课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造句。教学准备:听说视频资料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学指导(一)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中的重点句式。“请问这个词怎么读?” “是什么意思呢?”会话1.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对话的场景:买买提向李杰询问不认识的词2. 教师逐句讲解对话内容。教师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3. 教师领读对话,学生跟读。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对话场景。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2. 学生拼读问路,询问的列

28、句。让学生一边问,一边答,以便理解对话的内容。3. 替换联系。学生用图画中公共场所的名称替换问路的目的地。教师先示范读,然后学生练习。自学指导(二)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练习,一人问,一人答。然后互换角色练习。角色可以指几组学生当众表演对话。 第二课时听读故事课前准备:点子公司1. 讲述情景,引出故事,激发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动物,猜一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2. 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借助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如:3. 教师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并引导学生陈说本课的重点句式。4.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教师提问。学生借助

29、拼音朗读第六,七自然段,教师适当讲解。教师读故事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看图听故事。5. 指名学生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可以多指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唱一唱1. 学生观察图画,读儿歌2. 学生提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适当讲解。作业设计:背诵儿歌:鸡妈妈买米板书:7我想请您帮个忙鸡妈妈买米鸡妈妈,去买米,米袋破了真着急。袋鼠妈妈看见了,蹬蹬蹬蹬跳过去。鸡妈妈,别着急,我有办法帮助你。袋鼠妈妈把大米,放进胸前口袋里。鸡妈妈,笑眯眯,连忙说声谢谢你,袋鼠妈妈摇摇头,连忙说声别客气!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8你平时有什么爱好教学内容:会使用疑问代词“什么” 询问爱好。能说出一些爱好。教学目标

30、:1.会使用疑问代词“什么” 询问爱好。能说出一些爱好。2.能听懂并能说,“打球” “读书”等常用的颜色词语。3.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与运动有关的词语:能借助图画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德育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教学重点:1.重点句式。“你平时有什么爱好?”“我喜欢打球”2.重点词语。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如“唱歌”“跳舞”“弹琴”。教学难点:用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造句。教学准备:听说视频资料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学指导(一)扩展练习。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之间合作问答。“你平时有什么爱好?” “我喜欢打球。”会话1.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对话的场景。可以让学生说一说。2. 学

31、生拼读对话。教师逐句讲解对话。对话中出现的词语“读书” “唱歌”等在一年级下册,下册语文课文中出现过,一些有运动的词语学生也已经相关,可以利用插图或是先准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3. 学习新词语。可以借助第二部分“活动”中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唱歌”“跳舞”“弹琴”“朗诵”也可以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列子丰富学生的理解。4.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理解重点句式。如:“你平时有什么爱好” 5.学生两人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指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对话,并及时评价。活动1. 了解学清,激发兴趣。本课学习的有关的词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2. 在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运动。3. 学生拼读

32、词语,借助图片识记词语。4. 学习新句式。5. 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巩固词语,练习对话。第二课时听读故事1.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画,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重点说一说画面中在干什么。2. 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借助图片了解大意。3.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画,让学生猜一猜动物在什么。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第二自然段。4. 引导学生观察第三幅画。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第三自然段。5. 教师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使用与活动有关的词语。6.教师读故事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再次感知整个故事。鼓励学生跟读。唱儿歌1. 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2. 教师朗读儿歌,学生朎听。3.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词语。如:小山岗等。4. 教师领读儿歌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跟读儿歌。5. 学生学唱这首儿歌。作业设计:学唱儿歌“快乐的小歌手”板书:8你平时有什么爱好 “快乐的小歌手”要我唱歌我就唱,歌声飞上小山岗。唱得羊儿不吃草,唱得小鸟不梳妆,唱得星星把眼眨,唱得树梢挂月亮。我是一个小歌手,嘿!快乐的小歌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