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6068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润物细无声 来自品德课堂的呼唤摘要: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到我们从来没有的难题。那就是在表面热闹下,面对着课堂的失控,有效性下降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新课程注定会成为一阵风。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归类,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品德教育回归应有的位

2、置,成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关键词:现象 分析 策略一、我眼中的品德课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是当今课改所提倡的一个亮点,于是乎在学校的每一门学科中,“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遍地开花了。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轻松与自由,而原来比较安静的课堂也失去了一些次序、一些威严,似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透过热闹的表面,冷静反思我们的教学,似乎仍然无法乐观。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几则案例。案例一:在三年级我能行,教学时老师在完成道德认识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身边谁是最优秀的?一分钟后汇报。其中一组女同学汇报:“我们认为我们班上

3、的董雪雯最优秀。”有同学马上质疑:“上星期我还看见她和同学闹别扭,她不是最优秀的同学。”答:“我们怎么不知道呢?”又有男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几个男同学都看见的。”答:“你们男同学妒忌我们女同学,所以才无中生有吧。”男生回答说:“没有,事实就是如此。我看还是王挺最优秀,他是我们的体育委员呢!”女生反驳说:“他最优秀?我看我们全体女生都比他优秀。”课堂上热闹是热闹了,学生也动起来了。老师的本意要将这个问题引入到认识自己,进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受到强烈的震撼,可实际教学效果恰恰相反。反思:这种热闹我将之归为“是是非非争辩型”,虽活跃却失之松散。质疑和释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

4、但课堂只有四十分钟,如果教师不能抓住重点使学生深入探究,而只是一味让他们强词夺理似的辩论,容易将课堂演变为一场“脱口秀”。我觉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上还比较弱的,看似热热闹闹的自由辩论难免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误会和负面影响,把学习异化为演讲。案例二:学习认识你,真好!一课,让学生设计、制作友谊卡,我赠你、你赠他。教师刚宣布:你们在制作过程中缺少什么材料就到讲台来领取。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嗡嗡声。学生热情高涨,各小组纷纷离开位置去领实验器材,见其他组有漂亮的卡纸、画笔、彩带,也不管自己制作需不需要,一并乒乒乓乓的拿来,成员之间还相互争抢。一会儿捣鼓卡纸,一会儿倒胶水

5、,一会儿玩剪刀,正玩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女同学的手指被剪刀割开了,霎时哭声传了开来反思:这种热闹我将之归为“你动我动大家动”,虽自由却失之放任。品德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织起来的,学生讨论的机会也比较多,课题气氛也相对宽松活跃。但对刚刚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不容易控制自己,过于宽松的发散式教学在带来热闹甚至喧闹的同时也让学生彻底放松甚至放纵,如果缺少适度的纪律约束,诸如此类的不和谐的一幕便会时常发生。案例三:品德与生活中的我爱秋天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秋天的事情。教室里立即一片嘈杂声,学生都争着说话,其声音之高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七八分钟后,教师连喊“停”,请各小组发

6、言,学生兴致高昂,抢着回答,惟恐落后,约14分钟。如落叶、月亮、菊花、候鸟、水果、天气、鱼、庄稼等,有的学生说,秋天了,我们要多穿一些衣服。还有学生还知道秋天松树叶子不会黄反思:这种热闹场面我将之归为“唧唧喳喳讨论”型,虽愉快却失之零乱。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如果仅仅依学生兴趣说到哪里教师也跟到哪里而缺少适度的点拨、调控,学生往往会只局限于已有的经验,在已知的知识内兜圈,最终只获得一些零碎的、局部的、偏颇的直接经验,而将学习结束在浅肤的水平。假若这种热闹只是形成一种形式上的乐学氛围而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那么这一形式的热闹生命力是极其有限的。二、我心目中

7、的品德课堂从课堂上的“教师权威”“一言堂”走到今天的“学生中心”的“万言堂”,这一些莫不给我们教师以极大的欢欣和鼓舞,但品德课堂的评价不应该以分贝的高低为标准,我们的课堂呼唤着另外一种境界宁静我心目的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人文化的课堂,有浓浓的人情味和文化味,笼罩着宁静、祥和的氛围,能为学生冷静深入的思考提供良好的环境。当然我所说的宁静并不是寂静和呆板,那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张扬,宁静并不排斥热闹,而是追求一种有序的热闹:在讨论时能轮流发言,声音尽量轻,能自控守纪不喧哗;听取发言要专心,不随意插嘴,有不同的意见要语气婉转,紧扣中心说得有根据;动手之前要先动脑,彼此分工合作默契

8、配合。三、还课堂宁静的几个策略策略一:强调讨论的目的和方法。学生在没有明确讨论目的之前的讨论,就是盲目的讨论!合作讨论是儿童在形成行为习惯前的一种本能的行为,但是小学生的讨论多是没有针对性的讨论,一遇到难题就会避开话题转而涉及无关紧要的话题,甚至跑题。一项讨论活动,究竟要讨论什么?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讨论?讨论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也是教师要重点加以指导的。另外,最好是师生共同协商交流,明确该项讨论活动对于他们的后续学习有什么样的意义。策略二:制定倾听的规则。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抢着说话却不乐意倾听,这也是是造成表面

9、热闹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教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在过去,我总是急于完成教学计划,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端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对学生发言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想法关注得不够,想得只是怎样从学生回答中间得到一个正确答案,以便把教学几逆行能够到自己设计的下一个环节上。所以,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倾听的习惯,如:随时请学生复述前一位学生的发言,对复述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策略三:低声讨论的规则。刚开始遇到让学生讨论时,我总是犯愁,当学生兴奋地争吵成一团的时候,为了做有效地指导我常常是声嘶力竭,有时板起面孔来维持秩序,让活跃

10、的气氛凉了下来。后来,我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小组内的秘密,如果大声喧哗会让其他组产生相类似的想法。这样,学生们学会了用压低嗓音悄悄与同伴商量,浑水摸鱼将空话的没了,认认真真思索问题的多了。偶尔,有几组情不自禁提高分贝,只需我悄悄走进说:“嘘,这是我们的秘密呢。”他们就会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策略四:制订“停”的规则。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现实情况之一就是“大班额”,许多班级的学生数超过50人,这一前提下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很容易出现学习进度、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既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趣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探究,还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叫停”就成了

11、一种必要的调控手段,教师示意“停下来”时,学生必须做到停止讨论、交流,不再去私下交流。最好形成一个习惯,老师“叫停”时,学生就必须把手平放在桌子上,闭上嘴巴,以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宁静来自品德课堂的真诚呼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我们的极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希望有一股清新的风来调整我们的头脑。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做好活动内容的开发、设计者,做好活动过程的组织调控者,做好活动体验的引领者,品德课的课堂才会折射出生活德育的五彩的光芒。参考文献: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新课程视野下小学课堂教学黄河出版社 2003年第1版3小学德育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 2004年第6期注:本文已发表在余姚教育研究2005年第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