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6382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一、新课程选修课开设面临的任务,学生三年修习课程=必修模块(含获得必修学分的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包括指定选修模块和学生自选模块)+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三年可获学分=必修116(含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选修I?+选修II 至少6(文160理162)学分认定=修习时间+学习表现+通过考核毕业要求=取得学籍+修完三年课程+获144学分以上(116必修学分、6以上选修II学分、选修I+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学分)+通过省级学业考试+综合素质合格,选修课的总体开设情况,选修=A(限选)+B(自选)+C(增选),选修=地方课程(3)+校本课程

2、(3)相当于每周一课,3学分,共计54学时,其中通用部分(省)为2个学分,36学时;专题部分(市)为1个学分,18学时。每年均分不得跨学年使用学时。,三年统筹安排共3学分,共计54学时,文26理28,学生在全省统一开设的模块中选择,至少获得12学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周课时安排建议,二、面临的实际困难,1、教室等硬件设施不能充分满足开课需要。2、选修课程方案的制定尚处起步阶段,无经验可借鉴。3、教学班如何管理心中无底。4、如何有效组织学生选课纸上谈兵。5、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只有在实践中摸索选择。6、选修课的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建立。7、高考方案不明对与选修课开设的不确定性影响。,三、研

3、究的目标或预期成果,1、选修课实施方案;2、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3、操作方法、教学策略;4、学分评定手册;5、选课手册;6、课题报告。,四、研究的内容,第一部分 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第二部分 选修课的组织实施第三部分 选修课的教学研究第四部分 选修课的质量监控,五、研究内容的分解和细化,第一部分 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1、选修课程方案生成的基本程序研究 A.操作编排流程,B.各流程环节的人员组织和功能作用2、选修课程模块的选定与学分安排研究 A.高二指定选修模块A的汇总与编排,B.高二文、理科班指定选修课与补充教学内容的协调,C.高三上选修B和C的内容选定,D.选修的内容选定)3、选修课程

4、的时段安排研究 A.学段与模块的选择,B.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知识衔接,C.学科模块的总量控制)4、选修课程的周课时安排研究 A.学科周课时安排,B.各学科周课时安排),5、选修课程的选课与课程表的制定 A.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清单研制,B.学生选课情况统计表 C.学生个性化的课程表 D.编排学校课表的技术手段6、选修课程方案制定的预设或标准 A.课程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原则、价值趋向,B.学科模块开设在时序和内容选择上的合理性,C.各学科统筹安排的科学性等,D.学生个性化选择的控制预设(能否跨年段?对开班人数的约定),第二部分 选修课的组织实施,1、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研究(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

5、自我认识不足、倾自我规划能力不足,倾向不定;对课程结构缺乏了解,学生心理不成熟易受影响,对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缺乏基本了解。)A、选课指导手册的编制(内含:目的和意义、课程结构简介、各科模块设置与内容简介、各学科课程设计、选课清单、选课须知、选课程序、学生选课流程图、各学科学模块代码、学年度选修课挂牌课程、学生选课单),)B、选课咨询和指导机构的设立和制度建设(教师责任、选课原则、主要依据),C、学生的选课与指导(探索学生选课的主要方式,制定选课指导教师计划,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课程研修计划,),2、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研究 A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功能与管理措施对比分析,B.教学班形成后给学校管理

6、带来哪些变化?C.学校如何应对些变化和挑战?D.动态教学班的形成给相对固定的行政班带来哪些影响与变化?如何正确处理与行政班的关系?E.教学班如何管理?F.选课制后行政班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G、如何对无课学生的管理。3.学校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究 A.学校的硬件资源,如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教学用具等硬件资源与选修课程需要配备、优化整合利用研究,B、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C、师资的数量与素质与选修课程的需求性研究,D、教师的校本培训与成长管理制度的创设研究,),第三部分 选修课的教学研究,1、选修课的课型研究2、选修课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教学研究3、如何提高选修课教学有效性研究4、选修课

7、教学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5、选修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6、选修课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第四部分 选修课的质量监控,1、学分制评定的组织制度研究2、学分评定的操作流程研究3、学分评定的方式方法研究4、学分过程性评定的环节与操作规范研究5、各学科过程性评定项目单的评价指标研究6、各学科终结性评价的模式与试题命题要求研究。,六、落实分工,6个研究基地学校,采用1+1的行动研究办法逐步推进。1个公共项目:每个学校根据各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出选修课的各项制度、方案,1个专题侧重研究。,七、重、难点分析,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新课程选修课的实施在我市尚属首次,可借鉴的经验很少,不同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

8、种各样的难题,或因经验不足造成的失误,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探索和破解难题。从选修课的实施来看,当前的研究工作重点是,学校尽快制定出一份较合理的选修课实施方案、操作手册来满足开课的需要,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师资队伍来执行实施实施方案。后阶段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实践改进优化方案、通过比较研究归纳不同类学校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原则、方法,教学策略等内容。,八、阶段推进计划,第一阶段:2007年2月底前。制定研究计划,落实工作分工,积累相关资料作前期准备工作,开题论证。第二阶段:2007年2月-8月。各基地学校设计方案、组建机构、制定制度、整合资源。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组织实施方案,全面验证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证优化方案,组织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第四阶段:2008年2月-2008年7月。继续验证方案,不断完善补充。比较不同的方案的优劣,提取成原创性合理经验和成功之处。第五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月。全面梳理归纳,从理论和操作二个层面总结提炼,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九、项目完成人,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