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6830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级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时间: 年 月 日课时1主备教师重点与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特点及其恶劣的生长环境。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2、理解新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12小节。课前准备:搜集的关于青海高原气候、地理等方面特点的资料。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情景导入。1、(投影柳树图)你们对柳树熟悉吗?说说你见到的柳树的样子。 2、杨柳依依,风情万种,多少诗人为此感怀,你知道哪些诗句中写到了柳树?3、这是充满美感的柳树。(投影灞河柳树图,并配以轻缓的乐曲。)在西安

2、市东郊的灞河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每当春意盎然之际,柳絮漫天飞舞,因而“灞柳飞絮”成为长安八景之一,游人也摩肩接踵,是长安十分壮观的景象。唐朝时候,在灞桥设有驿站,称作“灞亭”,人们多来此处迎送宾客,并拆下桥头柳枝相赠。“柳”者,留也!因而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柳树旁留下了离愁别绪、诗情才气,这是充满伤感的柳树!(播放MTV灞桥柳的片断。)过渡:有一位当代作家陈忠实就生活在灞河边,但他却没有尽情地描绘婀娜多姿的、带着乡情的、令人自豪的灞河柳树,而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了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而且是一株让人充满敬畏感的柳树,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2、师生对话交

3、流,围绕上述问题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3、这株柳树是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神奇的柳树。对于青海高原,大家对它了解吗?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青海高原气候、地理等方面特点的资料。过渡:要想真正理解这株神奇的柳树,体会柳树令人敬畏之力量,我们还必须更深入地学习课文。先请同学们对照课后生字表,练习读熟课文。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2、教学词语。3、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再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做好符号。1、引读。2、齐读第1、2自然段。3、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知道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确实与平常的柳树、与霸河的柳树不一样,生长的环境不一样

4、,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也不一样。在作者眼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呢?又能给大家怎样的启发呢?下一节课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体会。1、朗读课文。2、摘抄课文中描写青海高原柳树和灞河柳树的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再从其它文章或古诗中摘抄描写柳树的语句,想一想各自表现出了柳树的什么特点?板书: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普通的柳树 诗中的柳树 灞河的柳树描述平时所见的柳树的样子。背诵写柳树的诗词。欣赏灞河柳树的图片及MTV自由朗读课文交流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初步印象。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青海高原的资料。再读课文朗读学习词语。广袤无垠 青石嶙峋 铺天盖地 虐杀生灵深邃 凝滞 苍凉巍巍然 锻铸 摧毁 韧劲

5、艰苦卓绝 名贯古今 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 抹浓乡情指名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感情朗读,要能够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朗读1、2自然段理解两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欣赏着灞河柳树图,聆听着轻缓的音乐,吟诵着古人赞柳的诗句,既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也可设下学文的悬念。二、初读课文。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四、学习第一段。五、小结提示。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题: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时间: 年 月 日课时2主备教师重点与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想象环境的恶劣。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和身处逆境的

6、伟大生命力,进而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2、感悟作者叙述、描写、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中写到的青海高原上的柳树是一株怎样的柳树?2、引读课文第1、2节。过渡:为什么生长在平原的极其平常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就神奇得令人敬畏呢?1、(投影课文柳树插图)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是怎样神奇,甚至神奇得令人敬畏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3至第5节,找出描写这株柳树的段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株柳树的神奇?2、引导欣赏第5节。扣住

7、以下三点引导体会,指导朗读:1)柳树的粗大、茂盛2)柳树枝干的坚硬、叶子的绿3)从“撑立”体会伟大的生命感召3、引导欣赏第3、4节。这样一株高大的柳树,如果长在我们这儿神奇吗?而现在这株柳树是长在什么地方的?请你联系课文第3、4节,说说为什么这儿的生长环境赋予它神奇呢?(1)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从哪儿可以体现出来?“我”不由得“哦”了一声的“哦”应该怎样读?你从“哦”字体会到了什么?(2)异常的苍茫又从哪儿可以体现出来?你是怎么理解的?(3)有感情地朗读。在这悲壮而苍茫的青海高原上,见到的只有寸草不生的山峰和赭红色的原地,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不可思议地长出了一株柳树,一株神奇的柳树!请同

8、学们再一次读第4节。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体会到这株柳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神奇的生命伟力。但是,如果我们走进这棵柳树的生长历程,你就会发现,这株柳树的神奇足以让人感到望而生畏!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7节,想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柳树的神奇让人望而生畏?(2)小结提示。是啊,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青海高原上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冻士。可见青海高原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3)青海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是无情的,这株柳树要想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9、这段文字。(投影出示)(4)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段话,想想看,哪些地方震撼了你的心灵?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老师范读第7节。)3、小结后,齐读第5节。过渡:在家乡灞河柳树的面前,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的神奇又表现在哪儿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8、9节。(1)第8节的最后两句话,应该怎样读才好?(2)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如果它面对灞河的柳树,它会怎样想呢?(3)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齐读后)你们对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可以联系具体的事例说说。同学们,当我们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树的时候,你心中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

10、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老师出示名句话与同学大家共勉,并填上关联词语。(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努力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1、听写课文最后一节。2、阅读体现“自强不息”精神主旨类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生命伟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顽强精神(神奇) 人生哲理 交流作者写了一株怎样的柳树。引读课文1、2小节。默读课文3-5节,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柳树的神奇。划出有关句子,写体会。交流(1)从“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看出这株柳树粗得出

11、奇,大得出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把柳树的粗、大表现出来。(2)从“生铁铁锭的色泽”“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这株柳树的枝干硬得出奇,叶子绿得出奇。(3)从“巍巍然”“撑立”“锻铸”等词来理解和体会为什么这株柳树能够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交流对“环境赋予柳树神奇”的体会认识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文中的描写体会生长环境的恶劣。1、自读思考。2、讨论交流。相机引导,提升学生的理解和体会。(1)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株柳树能够存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有层次地引导。如:恰遇好雨水,有幸萌发;遇干旱,奇迹般保存生命;躲过严酷的寒冷;经历过很多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经历过很多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摧毁和起死回生一次又一次。)有感情地朗读“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交流听了老师范读后的感受齐读第五节1、学生自读。2、讨论交流。谈谈由这株柳树想到了人事给名句填写关联词并朗读能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的同学还不是很多。二、二读课文,感受柳树生命的伟力。三、三读课文,体会柳树的顽强精神。四、四读课文,感悟人生哲理。五、总结全文。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