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6916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2、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3、 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放在支架上的蛋壳两个、新鲜的大葱三棵,铅笔二支,记录纸两张,平板纸两张,螺母若干个)苍耳、尼龙搭扣【学具准备】 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教学过程】课前活动 课件播放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图片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生物的图片,你们能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地方吗?看谁

2、发现的最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苍耳】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植物的果实,认识它吗?师:对,是苍耳。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几粒。仔细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生1:它身上有刺。生2:刺上还有小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师:上面有刺,刺上还有小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随手往身上放几粒苍耳】师:受它的启发,我们可以用这些小刺来干什么呢?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粒小小的苍耳就引起了大家这么多的思考。其实,还真的有人受苍耳特性的启发完成了一项发明,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瑞士的乔治迈斯楚先生,利用它发明了尼龙搭扣。【出示实物】师:【课件出示:苍耳图与尼龙搭扣特写图】看:尼龙搭扣上的小

3、弯钩与苍耳的小弯钩是多么相似呀!师:想不到吧,一个不起眼的生物,竟引起了一项发明!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板贴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葱叶的启示。(一)引导学生发现葱叶性能。师:(出示一棵葱)这个,大家都认识吧。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生:它的叶子是圆筒形的。 师:它的叶子是圆筒形的,有什么好处呢?生:刮风时吹不倒,不容易倒,直立的。师:风都吹不倒它,那,你能把它吹弯吗?大家都来试着吹一吹,看谁能把它吹弯。【生参与吹葱叶的活动】师:好,停下吧。师:吹葱叶时感觉怎样? 生:吹不动,很费力气。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圆筒形的葱叶不容易吹弯,承受力非常强。师:那,如果我把它的筒形结构给破坏掉。

4、【师把葱叶捋平】看,还用再把它吹弯吧。-它自己就弯了。师:这说明了什么?-圆筒形的葱叶承受力强。回顾:刚才,我们发现了葱叶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观察比较,又发现了圆筒形的葱叶比平板式的承受力要-强,不容易弯曲。【版贴:圆筒形 不易弯曲】 师:这就是葱叶的性能。师:那,圆筒形的比平板式的承受力大,又大多少呢?这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科学的检测。(二)建立筒形结构模型。师:会做圆筒模型吗?(生答:我们可以把一张纸卷成筒状)师:老师为你们提供了相同的两张纸。赶快用其中的一张做一个圆筒吧。【生做完后,出示一个圆筒】这就是圆筒模型【版贴:圆筒纸】师:这就是我们根据圆筒形的葱叶建造的模型。师:【出示一张

5、平板纸】这个就是平板式的。现在,怎样来进行检测呢?谁有好办法?【学生设想检测方法】(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学生说完方法,师演示】师: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把圆筒纸和平板纸分别放在木块上,是这样的吗?然后呢?生:在上面放重物,看哪种模型放的重物多。师:重物可用螺母来代替。放螺母时应该注意什么?谁来提醒提醒大家?生:要一个一个的往上放;要放在中间;不能放在支撑物上;轻轻的放。师:螺母要轻轻地一个一个地放,直到把它压弯不能承受为止。【老师示范】猜一猜它能放多少个?这种纸呢?能放多少?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测,还需要我们亲自来检测检测 【板贴:放螺母】师:我们通过放螺母来检测圆筒纸与平板纸的承受力大小

6、。师:注意两块木块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不变,最后把结果记录在1号记录单中。来,赶快来试一试吧,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动手实验】师:检测出来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检测结果?【学生汇报检测结果(老师随机做好记录)】(四)葱叶仿生。师:仔细观察检测结果,这说明了什么?生:圆筒纸和平板纸相比,圆筒纸的承受力大。师总结结论: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圆筒形结构的承受力比较强。师:那,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干什么呢?生:可以做圆筒形的桥墩。师:为什么?生:因为筒形结构的承受力强。师:还可以来做什么?生2:可以做钢管。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应用了筒形的特性而设计的。你还知道哪些?(课件播放:烟囱、电

7、线杆、水管、篮球架、旗杆、)师小结:小小的葱叶真了不起!人们受它筒形叶子的启发,竟然开发了这么多的产品。【板贴:钢管.】师:看来,植物的特性不容忽视,而人们的慧眼和聪明的大脑更了不起!活动二:蛋壳仿生。(一)引导学生发现蛋壳性能。师:【出示鸡蛋】我们再来看,这是一枚普通的鸡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生1:蛋壳非常的薄。生2:蛋壳是椭圆形的。师:是啊,蛋壳很薄。看:【师捏蛋壳】轻轻一捏就碎了。那,你能把它(鸡蛋)捏碎吗?生1:捏不碎。生2:能捏碎。师:这么薄,还捏不碎吗?我们班有大力士吗?上来试一试。(两生捏后)师:两位大力士,刚才捏鸡蛋时感觉怎样?(学生谈感受)师:(打鸡蛋)看-这枚是生鸡

8、蛋,这枚是熟鸡蛋。不论是生熟鸡蛋,都没有被大力士捏碎。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蛋壳比较结实。师:蛋壳虽然很薄,却很结实。同样都是蛋壳,这个拱形的和这个凹形的,哪个更结实、承受力更强呢?谁有好办法来检测检测?【学生汇报:用钢笔(小木棒)来击中它,哪个先被击破就说明它不结实;没有被击破的就说明它结实。】(师随机演示)师:看明白了吗?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我们的研究,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呆会大家在小组内相互分工合作来完成;另外,为了受力均匀,老师建议大家可以站起来做。好,马上开始吧。(学生活动)师:通过检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拱形的蛋壳不容易扎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扎破。师:这说明了什么?

9、生:这说明拱形的蛋壳承受力大。师:蛋壳虽然很薄,但是拱形的蛋壳却很结实。【板贴:薄 拱形 结实】师:这-就是拱形蛋壳的性能。(二)建立拱形结构模型。师:由此看来,拱形的蛋壳确实比凹形的蛋壳承受力大,又大多少呢?这也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检测。怎样来做这个拱形模型呢?【学生说方法】师:同样都是这张纸:这样放就是平板式的,这样放(放在两个木块之间) 就是拱形的了 。【板贴:拱形纸】师:这就是我们根据拱形的蛋壳所建造的模型。(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师:现在我们就可以用拱形纸与平板纸来进行比较。【版贴:放螺母】师:我们仍然采用放螺母的方法来检测拱形纸与平板纸的承受力大小。注意两块木块之间的距离仍

10、然要保持不变。最后把数据记录在2号记录单中。 师:好,马上开始检测吧。【学生活动】师:谁来汇报检测结果?师:仔细观察检测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生:拱形纸的承压能力强。师:通过刚才的检测,我们发现薄壳状、拱形物体它的承压能力比较强。(四)蛋壳仿生。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干什么呢?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利用了这一特性? 生:举例。【课件展示各种薄壳、拱形建筑】师:它们都是利用了薄壳状拱形物体的特性而建造的。【板贴:薄壳建筑】三、活动总结师:刚才,通过我们对苍耳、筒形葱叶和拱形蛋壳的研究,回顾研究经过,想一想我们都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们先发现

11、生物的性能根据它的结构性能建立生物模型然后检测模型的性能最后根据检测结果研制、开发新产品。【板书】 生物的启示仿生圆筒形 不易弯曲圆筒纸 放螺母 钢管薄 拱形 结实 拱形纸 放螺母 薄壳建筑生 物 性 能 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师:其实,人们受苍耳的启发发明尼龙搭扣,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师:刚才,我们经历了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进行模型检测直至研制出产品,在科学上这个过程就是仿生。刚才我们经历的就是仿生的过程。【板贴:仿生】 师:仿生是一门了不起的科学,被称为仿生学。师:很多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如此。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播放 鸟窝】师:它有什么特点?科学家就想:能不能建立一座类似鸟窝结构的建筑呢

12、?究竟能不能实现呢?我们一起来看它的研究开发过程。【课件展示 鸟巢的仿生过程】四、生活中的仿生实例简介师:仿生是因为受到了生物的启示,它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是在生物的启示下而发明的吗?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师补充学生没有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展示】五、拓展创新师:现在,如果给你一些生物,你们能发现它们的特殊本领,并进行仿生设想吗?想不想试一试?【课件出示:树叶、变色龙、啄木鸟的嘴、王莲】师:除了这些生物以外,大家还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生物,来进行仿生设计。【学生自由畅谈仿生设计】师:相信未来的生活有我们大家的智慧,将会更加色彩斑斓!可是,仿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经历重重磨难和挫折。比如:很久以前,人们都向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他们模仿制作了多种器械,尝试飞行,有些人甚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以说,每一项科学发明都是历经反复实验,最后才获得了成功。师: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课下,请大家注意观察生物的特点,发现它们的特性,更好的利用它们进行创新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