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9《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69444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9《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9《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9《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9《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9《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9神奇的眼睛精品教案9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2.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3.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途。二、教科书分析本课是在探究了眼睛的基本构造、凸透镜的特点之后延伸出的一节课,主要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等辅助人眼观察物体的一些仪器,通过认识、了解这些仪器的名称、功能,使学生感悟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道理。活动准备:教科书用文字的形式提示学生要为课堂

2、探究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硬纸板、纸筒、胶带、放大镜、显微镜等物品。本课探究活动还需要丰富的观察材料,如各种观察仪器的图片、显微镜观察切片等,教科书没有显示出来,要一并加以准备。在开展准备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览全文,对本课需要的探究材料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分组准备。教师也要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分组观察用显微镜、各种仪器的简单介绍材料等。活动过程:活动一:我们看到了什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提出问题。教科书以情景图的形式呈现出学生观察一杯水的活动,卡通语言:“什么也没看到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看到水里面有什么?”提示学生认识显微镜,情景图中显示了一架待用的显微镜、滴管和载波片。二是认

3、识显微镜。教科书没有专门呈现显微镜结构的图示,但是,暗示了要使用显微镜,就必须要先了解、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看到了许多过去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下图)包括:镜座、镜臂、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准焦螺旋等。三是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教科书出示了一幅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的情景图。使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要先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

4、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然后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第三是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

5、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使用单筒显微镜时,要养成用左眼观察的习惯(因一般用右手画图),观察时要两眼同时睁开,不要睁一只闭一只,因为这样易于疲劳。为了训练学生习惯于两眼同时睁开观察,可剪一块长约14cm,宽约6cm的长方形硬纸片,在靠近左端处挖一个直径比镜筒上端外径略小的圆孔,

6、把圆孔套在镜筒上段,观察时两眼同时睁开,利用纸片的右端挡住右眼的视线,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就能习惯于两眼同时睁开,然后把纸片去掉。活动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眼睛”。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认识各种观察仪器。教科书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呈现了生命探测仪、哈勃望远镜、电子胃镜、CT扫描仪、电子验钞机、电子监控设备等辅助人们观察的仪器。卡通语言:“人类的眼睛还有哪些?”提示学生进一步交流课前准备搜集到的资料,认识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仪器设备。二是了解各种观察仪器的功能。教科书呈现了一个资料卡,介绍了电子胃镜的主要组成和功能。这只是一个提示,意在提示学生要针对上各环节认识到的各种观察仪器进行功

7、能的认识,不仅知道各种观察仪器的名称,还要了解各种观察仪器的用途、结构、种类等。自由活动:提出了一个活动指向:做一个望远镜。教科书呈现了一个研讨情景图,图中两个学生坐在桌前讨论望远镜的制作方法,桌上摆放有凹透镜、凸透镜。卡通语言:“把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会怎样呢?”意在提示学生选择不同的凹透镜、凸透镜组合,探究制作方法。教科书还呈现一个学生使用望远镜的情景图,卡通语言:“我看到”意在提示学生制作好望远镜之后要检验制作的效果。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研讨望远镜的主要结构,最好能给学生提供望远镜模型,出示望远镜结构解剖图,知道望远镜的主要组成。然后提供给学生凹透镜、凸透镜,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组合,认识望远镜的成像道理。最后指导学生制作,课上时间不能制作完成,可以放在课下制作。拓展活动:提出了两个活动指向:一是查阅资料,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的发明、发展史。二是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做一些观察。旨在学习了显微镜、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之后,了解更多的关于显微镜、望远镜的知识。开展活动时,可以在课上布置学生课下的活动要点,采取网络查询、报刊书籍查询的办法,写出调查报告,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并在合适的时候予以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