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多元化校本学习文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文化多元化校本学习文章.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音乐文化多元化现在的音乐课大量增加了欣赏的内容,把原来纯知识性的内容减少了,这让许多音乐老师无所适从,薄薄的一本书,几周就教完了,其他大量的时间做什么呀?语文?数学?no !结合我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就从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的表现、音乐的时代性、音乐多元化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习惯、及正确对待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等方面谈一点我的看法吧! 音乐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它是加强美育的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干渠道,同时也是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的重要课程。它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音乐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而素质教育是关乎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复兴的大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提
2、出了中华民族21世纪复兴计划。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真正树立音乐学科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一、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表现。音乐的多元化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我们原来没有意识到,或者没这种提法罢了。它就是多姿多彩的百花园,什么样的都有,从远古的诗经(它本身是具有可歌性的)始,到汉魏;从唐宋,一直到现在,哪个时期没有音乐,哪个朝代没有音乐。又有哪个时期(或朝代)的音乐是风格相同的呢?再从横向来看,从汉族到藏族,从蒙古族到朝鲜族,从亚洲到非洲,从欧洲到美洲,古曲、号子、雅乐、抗战歌曲、文革歌曲、
3、校园歌曲、现代流行乐;中国乐曲、美国乡村摇滚、黑人爵士乐、桑巴;交响乐、轻音乐、室内乐、独奏、协奏,有哪两种的风格是相同的呀?历史的浪花早已淘尽了那些生命力差的“昙花”,能流传到现在的应该说都是精品。它们诞生之初本来就是时尚音乐呀!我们应该好好去学学。二、音乐时尚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想当初,我们这一代从呀呀学语就会唱“东方红,太阳升.”,稍大一点就是“酒干倘卖无”,再后齐唱外婆的澎湖湾,童年,什么又见炊烟,龙的传人也许是禁锢的太久了的原因吧,白天唱,晚上唱;下课唱,放学也唱,简直不亦乐乎,尽情地享受这清新的空气。这些在当时也就是流行歌曲,同样也有人不喜欢,大呼“异端”。谁知才多久呀,竟然进了音乐
4、教科书,有人说不可思议,我认为这是必然,为什么?它不正符合咱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吗?热爱生活,又是爱国题材,更重要的,它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百唱不厌。我的中国心、我多想唱、万里长城永不倒这些谁不会唱?整整一代人是唱着它长大的。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活动,当台上作曲家李海鹰先生指挥大家唱我们的田野时,我看到台下无数的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含着热泪边唱边节拍,热血沸腾,那场面多么感人呀!我想张文纲先生泉下有知,也该感到欣慰了吧!三、多元化化的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的审美习惯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是多元化,既然是百花园,那就什么都有,五彩缤纷,我们就不能在里面迷失了
5、自己。要善于区别,分辨,剔除芜杂,激浊扬清,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音乐文化中吸取营养。应该说能流传到现在的音乐都是精品,都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的,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不管是旋律,还是节奏、和声、配器等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多听一些,对于培养我们正确的音乐审美观,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音乐修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五年级在学到外婆的澎湖湾时,我就根据我们原来接触到的校园歌曲,找一些来翻录,再对校园歌曲做一些介绍,如背景、风格、代表作家(罗大佑、叶佳修)等方面做一些介绍,央视综艺频道里有罗大佑的演唱会,我会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去听、去看、多见识。前段时间无意之间在街上看到“黑鸭子”演唱组合
6、的专辑,我毫不犹豫买了一张,给学生听,结合我在网上搜索到的有关评论向学生介绍,告诉学生,“黑鸭子”虽然没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基本上就是翻唱,但她们的和声却被誉为音乐界的“和声标准”。特别是当学生听到“黑鸭子”唱着自己在学校里唱的歌曲,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一比较,哦!真美!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讲解和声好得多-因为他们切实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葫芦丝音乐好听,我就把自己买的葫芦丝演奏的音乐翻录成磁带,让他们欣赏;古筝演奏的现代音乐我觉得容易被学生接受,我也买来两盒-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进行的。听得多了,学生自然就养成了一种较好的音乐欣赏观念,及音乐审美观,慢慢的他们就会从自己听到的音乐中分
7、出好坏了。四、教材的编排正是提倡音乐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六年级的音乐总复习里的选曲正是体现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优秀的时尚歌曲,大家熟悉的床前明月光、丑奴儿、歌声与微笑等等这些本来是教材里没有的,却在总复习里出现了,我想编者的目的就是要六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多接受点教材之外的歌曲,进一步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吧!我曾经对学生说过:“音乐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听!”受到音响教材的启发,我也从我原来接触到的一些好的音乐中挑选一些好的,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风格清新,健康向上的资料(磁带、光盘等)让学生听一听,多了解点。五、正确对待音乐文化多元化。个别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讲只应该听听而已,
8、而不宜模仿,千万别有崇拜的念头。了解为主,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别中毒。一首红星歌唱了几十年,到现在谁说它过时了?一首映山红在同一首歌现场激起了那么多人、几代人的共鸣,想必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了!但往往就在这百花园中有那么几朵令人倒胃口的也叫“花”吧,总显得不十分协调。不过听听也好,人家说没有比较,怎么能区分、鉴别呢?昨天看文摘周报上有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尽听那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所谓流行歌曲,如某某歌星,你说它是歌曲吧,除了重金属的节奏之外,基本上是念出来的歌词,头疼的问题是连歌词都听不懂,一句也听不懂,怎么知道你念(或“唱”)的什么?你看那些孩子整天摇头晃脑,嘶声力竭的唱,真令人
9、心烦。的确这样,而且我也有同感。在课堂上我提到了这件事,我说像这种歌(有的媒体把它美其名曰“说唱音乐”)可以听,但不要认真的去听,知道有这类“歌曲”就行了。我对学生说,再长大一点你就会对它感到心烦的。并告诉他们一首好歌的标准(前面已提到过),其中最重要的是旋律,一首旋律优美的歌,不管它的年代多么久远,唱的时候总那么亲切,婉转悠扬,令人每每为之感动。我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前苏联刚解体,电台里接连好几天都在播放几首旋律相当优美的歌曲(只记得其中有一首叫山楂树,还有一首三拍子的不知名歌曲),结合这个事件,我听着,竟然从中听出了对辉煌历史的自豪感,以及眼下的失落感,还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当时我很奇怪,后来我才明白电台的音乐编辑当时是费了苦心的,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听音乐有如此强烈的震撼。还有一类歌曲,我也让学生听了,但在听之前告戒他们,只须从旋律的角度去欣赏,别管歌词,能听出曲调优美就行了。难怪学校一位不知内情的老师对我说:“我听见你在让学生听情歌,有点前卫哦!”因为这类歌曲的歌词不适合小学生听,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切身体会什么叫旋律美。说了这么多了,想必大家的想法都和我一样,这些观点、这些做法就是要为我们的素质教育尽一点绵薄之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