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69814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32.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心设计 润则有声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拓展”的一点思考【摘要】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拓展”成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成为许多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定开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拓展”几乎成为评价一堂课有没有遵循新课改理念的一个标志,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的背景下。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对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的特殊性的理解上的偏差,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往往“流于其表”,是虚假和无效的。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内容的拓展展开反思,对“拓展”进行再认识。【关键词】初中信息

2、技术 课堂 拓展 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年,在这个岗位上呆得越久,对这门学科的感触愈加深刻。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而由于其特殊的诞生和成长背景,信息技术应当也有能力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也不能满足于让学生仅仅是掌握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一、“拓展”概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不是主要的,培养学习能力才是最终目标。而要培养这种

3、能力,就必须通过对课堂知识延伸,对教材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扩充,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拓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中的“拓展练习” 几乎成为了评价一堂课有没有遵循新课改理念,体现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志,而笔者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观摩中,听的和评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任务驱动型的课堂拓展,不夸张地说,几乎每节不落、每回不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应用”、“拓展”的旗号有时候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只有行之有效地课堂拓展,方能起到“画龙点睛”、“润物有声”的教学效果,不合理、不适

4、度、无深度的“拓展”无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拓展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二、“拓展”实施策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没了少了,这道菜则给人感觉淡而无味,多了乱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因此,有效的拓展应该是跟教材知识点之间有一种“交互性”的关系,拓展的内容和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也应该有一种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有效地课堂拓展应当在时机把握上适时,在拓展内容上适度,在拓展效果上力求深度。(一)适时地把握时机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不少信息技术老师,把课堂的“拓展”片面理解为:在一堂课的知识点学习之后,或就某个知

5、识点让学生再操作再练习,或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再创作,完成新作品,这样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生硬的。拓展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类型、教学的需要,要因地制宜,要适时拓展。拓展应该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的出现,是“随机”的;它的宗旨,是服务于信息技术教材的;它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的。因此,课堂中的“拓展”可以灵活地安排在教学的不同时段。 1、 上课前。为了让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采用“课前拓展”方式。学生主要是要做好预览课本,搜集信息、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的工作。这种类似其他学科的“预习”的方式有助于学

6、生对知识点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由此走进课堂,教师轻松了,学生也能更容易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学有余力”。2、教学中。 这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利用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更好地完善知识点的落实。比如八年级下册能工巧匠一课,教师在讲解“添加文字”知识点中作为拓展内容的“文字效果”教学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学生初步摸索之后,简单演示一二,继而提出诸如“同学们还可以怎样修改面板,让添加的文字更加漂亮呢?”的问题,这种过渡自然而有效。第二阶段即是在每节课的“拓展练习”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作品

7、成品观摩”、“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进行作品再创作。这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拓展”,呈现了另一个信息,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合力。这样呈现信息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课堂后。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拓展意识,特别是在课堂结束之后,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品创作、收获成就感而意犹未尽的时候,或是遇到问题,悬而未决之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课后延伸

8、,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学生学习的视野。 (二)适度地拓展内容何时拓展,拓展什么,拓展多少,都需要认真思考,合理把握。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对知识的拓展应该是原有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这决定了拓展教学只能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环节”,应该是教学“佐料” 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食”。【案例一】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科学之谜一课:【片段一】教师通过介绍飞人刘翔授课导入,以“刘翔”作为本

9、课主题,进行“新建幻灯片”、“插入文本”、“插入图片”等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师:大家认识他吗?(展示刘翔图片) 生:认识,刘翔!(教师展示一些有关刘翔的个人资料和图片)师:大家想再多知道一点有关刘翔的信息吗? 生:想! 师:那么接下来给同学们大概5分钟的时间,到网上搜索一下有关刘翔的更多资料吧?好了以后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他心目当中的“飞人”吧?!【片段二】课堂后段,学生在进行“拓展练习”和完成布置的课堂作业。师: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完成了作业,做好了一张幻灯片了,那么请这部分的同学再做几张,具体的方法操作参考课本,看谁做得更多!师:哦,有同学问,幻灯片做好了之后怎么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样动起来呢

10、?同学们可以自己去课本上找找答案,操作一下!诚然,教师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毋庸置疑是好的:在片段一有意地温习“网上搜索”,也希望能通过演讲的形式来营造一个轻松、热闹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片段二也是想引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真心地想学生多探究,多掌握些知识和操作方法的。这样的一节课也会上得很热闹,教师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地任意驰骋,学生操作得忙忙碌碌、“热火朝天”那么,这样的“拓展”就是有效的课堂延伸吗?笔者认为有待商榷。【反思】课堂教学的拓展不能为拓展而拓展,拓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作为学习内容的载体,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深

11、入研究的成果。以教材为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让教师少走弯路,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正教材与拓展的关系,明确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课堂中的拓展一定要立足于文本,成为“有源之水”,适度地开展。所谓适度,首先就是把握拓展时机,“拓”在当拓处,“展”在当展时,拓展的内容应当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应当有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信息技术教学拓展的适度是指教学拓展的次数要控制,不能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拓展,为了拓展而丢失了基本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再次,信息技术教学拓展还应当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考虑到学

12、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习惯、整体水平,个别差异等等诸多因素,在学生可能学习范围内进行拓展。(三)追求拓展的深度信息技术课堂的拓展,既要有外在的“形”,更需要有内在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获得最大效益。【案例二】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设计封面一课,教师讲授完课堂的知识点,接下来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并进行拓展: 师:刚才大家在学习“设计封面背景”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设置图片格式”窗口中,除了我们用到的“版式”对话框,还有没有其他的几项标签呢? 生:有,还有“大小”、“图片”、“web”! 师:那么接下来还有1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进行一下学习拓展,对这几个版块进行一下探究,看看你的图片有没有什么变化

13、。做好的同学将你的发现以电子报告形式输入“记事本”,上交教师机。【反思】不得不说,这样的拓展“浅入浅出”,是没有深度的,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浅层的、表面化的认知和“我教你会”的技能掌握意义不大。课堂教学的拓展不能仅仅存在于形式,而应利用拓展的手段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将知识的学习推向深的层次。课堂教学拓展的效果就是看拓展对于课堂教学深度的挖掘,看拓展对于课堂教学深度的贡献。拓展的过程应当以这些表面的拓展形式,促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用好拓展形式,用好拓展内容,将教学拓展引向深入。【应对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下列途径实施拓展,加强“深度”: 1、在创新中拓展

14、 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方式,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能在创新实践中发展学生个性,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不仅要设计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的极具创新特征的另类操作,并及时引导,帮助其完成创新操作并体验创新的成就感。 2、在对比中拓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对同类知识点、操作技能展开对比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操作技能的延伸,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反过来使学生更加明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尝试自主地拓展。3、在问题中拓展课堂教学中学生肯定会对某些知识点或操作技能不甚明了,老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区别对待学生

15、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了解性的问题可一笔带过,但对于一些涉及重点的问题,老师应抓住契机,及时展开延伸,促进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三、“拓展”实施的误区(一)目标模糊教学目标犹如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需围绕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呈现。教学拓展环节的设置,不是轻松写意的无的放矢,而是有主题、有目的的教师导向活动。相对于信息技术课堂大部分的操作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特殊性而言,教学目标的缺失,就会更容易造成该环节游离于整体教学之外,学生在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情况下自然会不知所措。因此,要注意在实施课堂拓展时,要明确学生的操作任务目标,实现这个拓展环节的价值。(

16、二)不切实际“学生脚尖踮一踮,就能够够到树上的苹果”。在设置课堂拓展任务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到底懂多少,已经掌握哪些知识,拓展到什么程度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拓展是否对绝大部分学生有益处。教学情景的设置和拓展的知识必须围绕教材提出的问题和相关的知识,不能离题万丈或者让学生不着边际。太深太难的问题多不是中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能达到,如果拓展的操作性太难也会打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影响拓展的实施效果。(三)放任自流就笔者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当中的“拓展练习”形式一般都很感兴趣,在自主拓展的过程中积极性也很高,但学生们普遍感到不会拓展,不知道怎样拓展,要拓展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方

17、法上予以指点。教师在课堂和课后布置的有关探究和拓展课题,必须跟踪,并和课堂知识有机的组合起来,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必要时教师给予提示和解答,演示等,不能放任自流、不了了之。只有教师在拓展方法,包括拓展策略和思维路径上,点拨到位,指导得当,学生的自主拓展才会目的性强、有价值。四、结束语信息技术课堂拓展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要达到有效,就需要教师从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环节中来,成为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课堂的“拓展”才能真正渐入佳境,达到“润则有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武晶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02(4)4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3)5 钟柏昌,付小连.论面向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设计.当代教育科学,200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