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课堂下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性质》听课体会.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6983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生”课堂下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性质》听课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生”课堂下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性质》听课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生”课堂下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性质》听课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生”课堂下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性质》听课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生”课堂下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性质》听课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生”课堂下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性质听课体会 3月22日的上午,马寨镇培育小学进行了两节数学“同课异构”公开课。借此机会邀请到了区教研室,马寨中心校,幸福路南部校区及中心校下属的各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交流学习。 两节公开课,分别由崔红利和李芳两位骨干教师讲授小数的性质。两位老师的课都贯穿了“四生”课堂并且结合了小学数学学科“引、研、理、测、评”五字教学模式。 首先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入新知。崔老师的课由4变40变400,4变0.4变0.40的魔术引领,悬念横生、兴趣激扬。李芳校长的课通过从信封中抽取数字,观察在5后面添上一个0,两个0,这个数扩大了10倍,100倍,0.5后面添上一个0,两个

2、0,这两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想:变大、变小或不变,疑问引领,悬念铺垫,引出新知。这样的引入都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究新知时,通过设计“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从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获得新知。为了验证学生发现的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是否有普遍性,指导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来验证。李老师准备了三种材料进行验证,分别是运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已知经验画线段、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验证后让小组轮流汇报验证结果。通过操作,学生验证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

3、小不变。并且两位老师分别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活用了教材。充分尊重孩子们年龄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认知发展的规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得出结论就要应用,在检测环节,两位老师都做到了尊重生命,基于生活。两位老师在设计检测题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如让学生为商品设计价格标签,拿出超市里的购物小票等,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陌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把数学课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本节课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如何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总之,崔老师的课,严谨又不失活力,让人印象深刻;李老师的课,充实又不是条理,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的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四生”课堂的内涵。尊重生命,即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生为本,关注每一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分层教学的实践;基于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并且要适当的重组教材;做到以上几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态的学习环境,就可达到生态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教学设计。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