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精品论文]新课程下低级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精品论文]新课程下低级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下低年级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初探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有人片面地认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自主性”。这种倾向在低年级尤其突出,为了巩固书本知识教师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抄、写、背,觉得低年级只能如此,必须如此。其实不然,低年级作业同样应该是训练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一块很重要的载体,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发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从新教材使用至今,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些探索,下面以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自主性作业的设计。一、根据儿童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低年级
2、学生厌烦呆板生硬,喜欢生动有趣,作业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教材在编排处理上,给我们提供了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我们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趣味作业,让学生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学有兴趣,求知欲会更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就应该设计活泼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巩固识字。如,做组字、组词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成果等。又如,学生容易混淆带“青”的同声旁的字,布置作业:“谁能编儿歌分清这些字?”学生热情高涨,使出浑身解术。经过交流,编出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
3、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接着设计“字娃娃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找出能与这些字组合连词的文字。他们对这类“游戏”特别有兴趣,人人踊跃参加,争先恐后,谁也没想到这是在做作业,难点也迎仞而解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一些趣味作业。如学完四季后,在教室四角挂上用盒子做的“邮筒”,“邮筒”上分别写上“春、夏、秋、冬”,让学生当“小小邮递员”,课后搜集些与“春、夏、秋、冬”相关的词语、句子、短文或图片,然后投放到相应的筒中。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投的“信
4、”最多。孩子们认真、兴奋,课后积极查找,团队精神尤为感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趣味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自主性、创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二、挖掘教材中的功能性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很大。通过实践,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语文能力的形成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要实现转化,就得把语文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理论
5、和实践作用起来,让学生情、智、知、能获得同步主动发展。1.模拟性实践。人教版教材中展现了一幅幅充满生活趣味的图画。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让学生担当向往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令孩子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如学完酸的和甜的一课,设计一项表演作业。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下环境:一个葡萄架,四个动物头饰,先让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让学生全体参与,再选几个表演较生动的学生上台表演。通过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夸张动作和语言,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这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童年快乐的享受,同时也是儿童才能无拘无束的展示。2.验证性实践。为了体现所学知识、所悟道理的可操作性,老师在布
6、置作业时,可让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使知识转化为操作体验和能力,其效果可谓“百闻不如一做”。学小蝌蚪找妈妈后,让学生养几只小蝌蚪,观察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作业布置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学生汇报:我的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啦!我的小蝌蚪长出前腿啦!我的小蝌蚪尾巴变短啦!同时,鼓励学生试着写观察日记。通过有趣的实践,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他们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3.创造性实践。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都是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极好作业形式。在学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并分角色读一读。孩子们兴趣大增,他
7、们编出的故事充满童稚,想像出人所料,令人惊喜。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形成,学生往往会因兴之所至,产生超越“阻碍”的力量。三、找到教材的潜能,设计扩展性作业对于语文教材,它本身只能是把学生引向人类文化智慧宝库的一条通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向人类的文化智慧宝库延伸。这里的延伸,是指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只有实现这种延伸,才能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1.学中求广。周围事物中此物与彼物、甲现象与乙现象的变化,以及因与果的相互关系都可以激起儿童的思考。布置与所学有关联的作业,可使思维有
8、了材料,推理就易于找到依据,促使学龄初期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学过第三册识字3后,课后有读读认认“藏族、蒙古族、高山族、维吾尔族”,让学生了解中国还有哪些少数民族,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2.学后迁移。学后迁移,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灵活而创造地运用,从而掌握新知识,有所发现,尝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如学习了假如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仿照课文写一段诗歌。学生写道:“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个机器人,帮妈妈做家务事,那妈妈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假如我有
9、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画两只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见光明的世界,还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许多大大的房子,让受灾的人们住进温暖的房子,不再流离失所。”字里行间饱含着孩子们博大而纯真的爱心。3.学后设疑。学习不但解决学生的疑问,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疑问,目的在于激励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如学了太空生活趣事多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宇航员在太空怎样吃饭,怎样洗脸,怎样刷牙,要是宇宙飞船发生故障怎么办,宇航员怎么逃身等问题。顺势引导学生到图书室、书店、网上查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知道,只要大家现在认真学习本领,就一定会揭开宇宙奥密。总之,创设多种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作业,能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