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7007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蒹葭》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蒹葭》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蒹葭》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蒹葭》课堂实录.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蒹葭课堂实录一、入题。诗经是从华夏先民内心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课前放蒹葭音乐。师:我国古代文化文化源远流长。唐朝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唐朝的诗歌是养出来的。诗经是我们诗歌的源头,今天我们就学习诗经中非常经典的一篇蒹葭。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请大家齐读诗歌。师:读得不错,但是少了一点诗歌特有的韵味,注意停顿,语速放慢,语气舒缓。(屏幕停顿、长音标记。)师范读。生齐读。师:这首诗到底表达了怎么的感情呢?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轻声跟读,体会一下。师:很投入,其中流露出怎么样的情思?生:凄婉;对心爱的人的喜爱。生:还有思念;喜欢却见不到的惆怅。三、理解诗歌的朦胧飘逸,体味追寻的真挚执着。(一)理

2、解伊人的飘渺。师:非常好,这种思念惆怅是由谁引起的呢?伊人。到诗中找找写伊人的句子,这是一位怎样的伊人?生:很近却够不到。师:对,可望不可即。生:是一个令诗人喜爱的人。伊人和蒹葭、白鹭一样让诗人感到高兴。生:美丽、让诗人喜爱值得为她穿越很长的路去追求的一个人。师:另外的诗句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伊人。生:飘渺的,一会在这,一会在那,四处飘荡。师:无法捉摸无法把握。诗经中有很多美人的形象,比如手如葇夷,肤如凝脂(出示)可以想像伊人也很美丽,可文中一句都没写她的漂亮,只写她在水中央,在水之秪,你认为这样写好在哪?生:用环境衬托,可以想象他的容貌。师:能想到他有多美就有多美。到诗中再去感受一下。齐读。(二

3、)感受“我”的追寻。师:这样的伊人让我们遐想翩翩,怎么能不让我们的主人公为之痴迷呢?我来读一下,大家再感受一下诗人的如痴如迷。配乐师:古人说情动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你在哪些字眼中感受到诗人的如痴如醉的追寻?生:道阻且长,道阻且中看出,道路这么艰难还要追寻。师:很好,你也读一下这四句。其他同学呢师:在水一方,在水之湄,永远都坚持着,虽然相隔很远。师:的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就是这种感觉,你来把这四句读一下。生读。生:蒹葭苍苍,白露未霜,未息,这就表达诗人追求伊人的心一直未被磨灭。师:好,你能读一下。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蒹葭就变成有感情的蒹葭,白霜也有感情了生:还有时间的流逝,未霜,未已。生

4、:在水一方这几句,一句句比一句调高,很执着,表示感情很强烈。师:好,朗读一下。生:还有一直都没有到达的惆怅也能表现追寻的执着。师:从哪些字中读出来生:宛。师;再读读,宛在水中央,还能读出什么?生:很近很惊喜,但是又渴望不可及。V:这种惊喜、惆怅,都在这个宛字中读出来。这种感情都在“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中体现出来。师:反复吟咏、复沓,就把这种感情体现出来,这就是诗经中经常使用的重张叠句。齐读感受一下。(三)现代诗歌演绎,让蒹葭悄悄长在学生心上。师:一首蒹葭,触动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老师这有首诗请同学读一下。这是读者在看了蒹葭后的感怀,他化用了蒹葭的诗句,再加入自己的感受,请大家动笔写写蒹葭,写出自己的感受。(PPT)秋水渺远芦狄苍茫心中的人哟匿于何方。若即若离的扑朔 企慕中的情伤 原却是一种无法走近的向往师:请同学读读自己的诗。师:如果我现在说伊人指的就是喜欢的人,你还认同吗?举个例子。生:梦想;机会;小时候的糖果;现在的向往的东西。四、小结:对于美好家园的追寻。师:文字的飘渺,让诗歌有了无限的意味。明朝的朱熹诗集传都这样写过: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和所指也。伊人就是你我心头一个不可言说的梦。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就在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一首诗,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寻是永远都存在的。让我们一起背诵一下诗歌,屏幕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