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073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探究摘要:学校体育强调学生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始终都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学校体育改革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并将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终身体育的深远意义。关键词:体育锻炼 习惯 探究1.前言:任何习惯都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体育教学大纲中,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由

2、“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余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为此,本文拟对影响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进行调查研究,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校高二年级5个教学班262个学生2.2.研究方法:2.2.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62份,回收258份,男生127人,女生131人。问卷有效98.5%2.2.2统计法2.2.3文献调查法、调查访问法3.结果与分析3.1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表1我校研究对象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 性别男女内容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锻炼目的增

3、强体质6248.8%5441.2%.休闲娱乐1612.6%1612.2%舒缓压力4132.3%4232.1%能与朋友一起86.3%1914.5%表1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以增强身体健康、缓解学习压力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效果目的比较明确,同时也作为增强体质舒缓压力的重要手段。 调查与分析结果还反映出,部分女生选择与能和朋友一起而选择体育锻炼,也表现了女生在体育锻炼的习惯上有些盲从性,在平时的课堂分项教学选项目时也能反映出这一问题。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目的明确且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功能作用认识有一定程度。3.2.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因素表2 我校研究对象的影响

4、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多选)影响课余锻炼习惯的原因太苦太累1411%2015.3%体育成绩不好43.1%2519.1%坚持不下来2116.5%129.2%没有场地和器材5241%4232.1%学习压力太大2116.5%2015.3没时间4535.4%5340.5%家长反对1310.2%107.6%教师问题10.78%21.5%曾经受过伤86.2%32.3%无体育兴趣10.78%1511.5%3.2.1从表2反映出,女生受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占多数,如学习的压力、自卑感、缺乏拼搏精神等。而男生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总体来看,制约学生参与锻炼集中反映在受场地限制和没有锻炼器材上成为影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

5、锻炼主要问题,学习紧张导致课后活动时间的减少,场地器材有限而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不是不想参与体育锻炼,而是不能挤出时间、找到场地和器材来从事课余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习惯又从何来形成呢?场地器材限制是学校普遍存在问题。而对于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使用、管理,应该落实到实处。学校方面也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把课余时间换给学生支配,学校和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2.2学习压力大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又一主要原因。教育制度的改革要走出新的路子,同时也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上走出一条新路来,使学生从主观上,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

6、义,使大多数学生能养成锻炼习惯,认识到体育锻炼的舒缓压力作用,使体育锻炼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是终身体育。3.2.3在家庭环境影响方面,有相当部分家长不支持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认为会影响学习,造成身体受伤等。导致有些学生想运动而不敢运动的情况。更有些家长,连学生假期时间也没收,可见家庭的环境因素或多或少也会制约着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教师和学生都应多做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认识到,科学的课余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反而能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舒缓学习紧张的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总之,教育更应该学校和家庭联合,共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4.建议为了改善学生的体

7、质与健康状况,调动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积极性,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提出如下建议。4.1.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学生有决心但却在行动上坚持不下来,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求参与活动的根源,不断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的身心带来的好处。所以,要着重把握好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和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自律性这两个要点来展开。4.1.1.加大健身意识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不仅是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学校体育工作应遵循当前

8、实际情况,加大健身意识宣传。特别是对学生出现的心理、生理变化特点,更应从体育美学角度出发,鼓励其自觉参与体育锻炼。4.1.2.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正确地讲解示范动作,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爱上体育运动。4.1.3.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与促使学生形成自律相结合。让学生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其次要帮助学生制定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合实际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等,从而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4.1.4.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体育锻炼

9、习惯要与加强平时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4.1.5.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4.2.增设更多运动设施,搞好课堂教学,丰富课余活动和运动队训练4.2.1.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更多锻炼技能,要提倡家长鼓励学生要积极参与,支持孩子的选择,配合学校教育,为学生营造积极、丰富

10、多彩的锻炼环境。学校应着力解决好运动场地和器材的问题,为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硬件基础。学校可在空旷场地规划指定区域给学生从事自己所热衷的运动项目,以吸引更多同学参与体育锻炼;建议学校体育器材室,更多地出借体育器材的数量和种类,满足和活跃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需求,从而提高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激情。4.2.2.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中要把锻炼身体,掌握技能与习惯培养统一起来,运动技能掌握得好,体育兴趣就会强烈,表现出更大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体育锻炼的习惯也易于形成。教师通过技能指导的途径来培育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比培育了体育锻炼习惯再去提高运动技能更现实、更有效。在体育课堂上,培

11、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课堂教学是做好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和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锻炼不同,它涉及面广且直接。体育教师采用的教法、教材内容的选择、包括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够培养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体育课采用的分项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特定运动项目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材的内容选择上,还需侧重课堂内容的娱乐性、健身性和多样性,分项的体育运动科目还可以穿插各项衍生项目,丰富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锻

12、炼身体的良好习惯。4.2.3.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而课余运动队的训练比课外体育活动又高一个层次。课外体育锻炼不同于体育课,它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展示自己能力的自由空间,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在这里发挥,通过其它渠道学到的东西在这里也可以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不断地参与运动实践,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运动队训练会吸引一部分学生来到运动场边,先是观看,也许紧接着就是尝试,成功的尝试会产生兴趣,促使下一次的体育实践。还可以鼓励学生会组织一些体育运动社团,让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参与,形成良好的、整体的校园运动氛围。4.3.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扩大

13、参与面。此次调查访问中也发现,学生们要求学校常组织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竞赛的参与是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主要的手段。从我校长期开展的体育节和“阳光体育”,学校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等活动来看,受到学生强烈的欢迎和良好的反应,都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运动热潮,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影响深刻,给学生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所以,多组织各类型的体育竞赛,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了良好的课余体育锻炼习惯,夯实了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基础。参考文献1 熊其军,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与相关问题探析,教学与管理M ,2008年.2中国学校体育J,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9年4期、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