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155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论文: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论文: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论文: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课堂中亲近生活教学买东西看什么有感 对于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各种各样的商店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要让他们辨别商品的真假、优劣却并不容易,就更不用说具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了。但是,消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让儿童走进社会去了解这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既然如此,儿童在消费中碰到这样那样的消费问题是很自然的,那么培养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消费意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笔者最近上了一节四年级上册的品社课-买东西看什么,这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版块做聪明的消费者的第二主题活动内容之一。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交流导入、检测学知、解疑获知和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

2、环环紧扣,把学生从生活中带进课堂,再引领着他们从课堂走向生活。课前我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买自己需要的物品,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讨论、交流、检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并考虑问题,进而学会购物的常识,再用多而广泛的知识来探讨与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很愉快,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次的教学活动也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与感悟。感悟一:教学目标源自学生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我们的话题和活动的设计都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源泉,进而将所学得的一切用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

3、方式和态度,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价值观。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以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购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是每个人的生活中必须积累的经验。针对刚上四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着重学会买东西前该考虑什么;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能运用所学的购物常识进行独立购物实践。例如:一次春游,有个学生拿着自己买来的牛肉片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热情地说:“老师,给您吃!”我怎么推也推不掉,为了不伤孩子的心我就收下了。可是,拿近一看才发现上面没有生产日期,由此我想到了:小孩子买东西比

4、较盲目,从来都不会有太多的考虑,而事后又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浪费。因此,这节课中教学生学会买东西以前就得考虑物品的价钱、质量、实用、新鲜等问题是很重要的。课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购买了自己需要的商品,当在课内对照买物品前考虑该的问题列表时才留意去看产品的成分、功能、生产日期当学生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或没有保质期时却又束手无策,这时老师当然需要教给他们最基本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办法,让他们初步具有自我保护的消费意识。因而,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源于学生的生活,是以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为基础的,既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感悟二:情感激发源自丰富的学生活动学生不仅靠

5、听来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的真实情感是我们教师无法通过美丽的言辞强加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活动,才能让孩子们快乐而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产生真情实感,从而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这节课的活动形式丰富而有趣,有购物成果展示、购物心得交流、购物问题讨论,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收获。课上,有个女孩子站起来诉说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一次,妈妈从门口小店买来一袋好吃的豆腐干,我一口气把它全吃完了,没想到晚上肚子痛、拉肚子、上医院,真是既伤身体又浪

6、费钱;后来才知道妈妈贪便宜买了“三无产品”。他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了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孩子们学会了购物的许多基本常识,得出一些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方法。于是,我又设计了“当当质检员”和“我来帮帮你”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引发了他们成为聪明消费者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情。这些活动让学生多角色地体验了生活,品尝了生活的丰富滋味,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感悟三:价值体验源自社会生活“走进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理念,社会是孩子们生活的舞台,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

7、去观察,用自己的小手去触摸,不但可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逐渐体验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社会生活的本领。例如: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课内,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展示了自己的“战利品”,还各抒己见交流了自己购物时的想法与感受。孩子们不仅个个很有成就感,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热烈;因为,这些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社会内容,生活本身就是体验的沃土。紧接着,我安排了“对照表格看看自己买的东西是否满意”的活动,他们从中意识到买东西还要考虑不少问题,逐步体会到了生活的学问真不少。当学生初步学会了购物的知识后,我又让他

8、们进行“当当质检员”和“我来帮帮你”的活动,把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各种购物问题和不良的购物现象搬到课堂上来,运用学到的知识自己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深深地体验了社会生活,真实地感受了社会生活,在课堂活动中体悟到生活的学问,又从课堂走向生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孩子们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就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世界。感悟四:指导生活实践源自活动延伸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热情地参与了丰富而生动的活动,经历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了购物的常识,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当然,我们的品德教学不仅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9、、考虑问题,用多而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例如: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布置了两项作业:做一张“温馨提示卡”和“巧花五元钱”,要求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购物知识做成漂亮的小卡片送给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并运用课内获得的知识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在展示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同学不但把课堂上学到的购物知识以条款的形式展示在“温馨提示卡”上,而且用各种图案修饰这张卡片,让人一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教师又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堂回归生活的桥梁,孩子们将会把课堂知识有效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课堂延伸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

10、力。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 正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给我们传递的新理念:“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为了这样的教育初衷,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生活的窗户,擦亮孩子们的双眼,激发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去体验,让他们用智慧的眼睛为自己开启美德之门;让我们用“心”引领孩子在课堂中亲近生活,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回归生活,让每一个孩子在感受与领悟中得到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