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绿洲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新课标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生活,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市构建了“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它充分体现其生活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前体验最根本的是让学生获得“经验”,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人的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因而也是丰富多彩
2、的。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意识,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但课堂时间太短暂,那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现实生活,把孩子的眼光引到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生活知识海洋,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利用各种方式,让他们要真正的去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课前体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验要有针对性。体验的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目的的去体验。也可以根据主题的特点,老师给予恰当的指导或引导。2、体验的内容要充满生活性和真实性,避免脱离生活实际,使
3、学生能够真正的入情入境。3、课前体验要有过程性。比如在教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时,课前可让每位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家庭采访、调查:(1)、爸爸妈妈累了,你是怎样做的?(2)、妈妈生病了,你又是怎样做的?(3)、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学习、生活的?(4)、在家里,你除了学习,还做了哪些家务活?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交流采访、调查的情况。学生交流时可以初步认识到: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疼爱我们,我们应了解父母的辛劳,要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在家中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要积极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学习以实际行动给家庭亲人带来欢乐。 又如我在教学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时我是
4、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走上公路,统计一分钟的车流量和客流量,再记录有多少辆车不遵守交通规定乱闯红绿灯。并且采访交警叔叔,我们扬州市一年交通事故是多少?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伤亡的人数是多少,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安全规定造成的危害有多大。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最生动形象的教育。二、课中探究,体验生活活动是品德课程的主要形态。在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采取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在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往往缺乏有效的组织;重活动形式,轻活动过程 ;缺乏体验、展示和研讨。在活动的过程中,又往往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看轻了教师的主导
5、地位;重视学生的活动,但轻视教师的参入。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师巧妙创设情境,突出活动的目的性创设情景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那活动就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没有目标和目标不明确的活动,只能是浪费时间。目标具体体现在问题的提出上,不管是在具体的活动之前提出问题,还是在活动中能让人明显的感觉到潜在问题,总之要让问题伴随整个活动过程,让问题成为目标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该把创设活动情境这一思想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 教学一年级上册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活动前,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小兔贝贝的“家”,把外衣、衬衣、裤子等衣物以及玩具、书籍等物品散乱地扔在小兔贝贝的床边、书
6、柜里、沙发上,创设一种凌乱的环境。开课后,教师介绍说:“这是小兔贝贝的家,你们喜欢吗?”同学们都会说:“不喜欢,太乱了!”,“那么,小兔贝贝要怎样做你们才喜欢呢?”这样,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学习活动的环境。就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东西要整理好,生活的才舒适,别人才会喜欢你和你的家,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二)、教师积极引导,活动内容体现生活性、开放性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 通过开放课堂,转
7、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品德课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负责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上秋游去一课时,我就以主持人的角色参加,牢牢拉紧那根“绳”,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秋游购物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最后老师才总结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并提出要求,帮他们建构起正确全面的认识。在教学帮帮残疾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
8、活动,请同学两人一组合作扮演盲人和跛脚的人互相搀扶着走一段路,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哪个小组就获胜。开始时很多同学看到“盲人”、“跛脚”的人的样子哈哈大笑。为了让小朋友们体会残疾人的艰辛,学会尊重、帮助残疾人,我邀请全班小朋友参加游戏,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扮演盲人,一组同学扮演跛脚的人,他们合作走完那段路。活动后让他们畅所欲言谈活动的感受,同学们都谈出了残疾人走路不便、生活艰难,再联系自己扮演残疾人的实际,他们认识到了不应该嘲笑残疾人,残疾人的心灵更应该去呵护,生活更需要照顾,自己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在无声的教育中,作出道德评价和行为纠正;在情趣的共鸣中,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三)、教师有序的组
9、织学习活动 ,重视活动的过程性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品生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自然流畅。运用多种形式,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比如在教学说说家乡的特产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家乡特产,然后在全班交流,紧接着老师及时展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一些不能带到现场的特产。这不仅填充了知识上的缺憾,还形成了师生互动,达到了师生信息互动、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互动的目标。就这样在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家乡特产的时候,家乡特产很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已经形成。然后通过“你比划,我来猜”这样一个小游戏,加深生活情感体
10、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介绍家乡特产带来的价值,通过师和生的家乡特产价值的资料展示,让学生从数字中明白:家乡的特产很有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使情感体验得到提升。最后通过一个我们在吃煎饼,别人认为是吃“纸”的这样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有许多人不认识我们家乡的特产,这样学生从内心想到:应该为家乡的特产做宣传。就这样一步步,来深化情感,引导行为,水到渠成。(四)、关注学生个体体验,重视活动的互动性人是有差异的,而道德教育必须要建立在个体真实的基础上才更有效。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在观察、倾听、交流中注意获取学生的表情变化、心里变化和思想变化,然后集中自己的智慧,围绕体验目标即
11、教学目标,通过一个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一个肯定的语言评价,一个简短精练的总结,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使学生的个体体验和个体感悟,被引导到一个共同体验和共同感悟中来,使学生自我建构不断完善和提升。如果不管学生的个体体验,只强调自己所要的目标,会失去道德教育的效果,这正好体现了师生教学活动的互动。它包括四个方面:1、师生信息互动。2、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互动。3、学习与实践互动。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互动。如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情况。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对家人的调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展开“生活故事会”活
12、动,进行全班交流。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生活调查中得到亲身体验,又在亲身体验中相互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在相互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善待家人、珍惜生活的思想品质。(五)、教师给予恰当的有价值的引导,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者。教师作为欣赏者,则由前台转到了幕后。这种师生角色的互换,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而且这多种多样的课堂参与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主体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在课堂教学
13、中也给了学生最大的思想空间,充分激活发散思维,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教学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去改变和美化自己成长的空间,让学生找找教室不够理想的地方,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让他们为改善教室环境出主意,并引导他们说说谁的主意妙,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接着,小组合作,以实用、美观、安全、卫生、舒适为标准,分别布置教室一角。在思维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相互协作交流、相互欣赏、取长补短。最后让他们在焕然一新的教室里畅谈感受,体验自主改造环境的快乐,感悟教室的良好环境对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整个课
14、堂环境宽松、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 ,学生的主体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很好。请看一段课堂实录: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许多教室里不如意的地方,既然我们发现了问题,我们就得自己来解决问题,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教室里不如意的地方呢?生:我们可以在卫生角放一个会说话的垃圾筒,垃圾丢进筒里了,它会说“谢谢你!好孩子!”生:(受启发联想到)也可以放个能奏乐的垃圾筒,垃圾丢进筒内后它能奏出一段好听的音乐来。师:你们两个想得真好,我们的教室面貌将大为改观。谁还有好主意?生:我觉得我们教室的色彩太单调了,可以把天花板漆成蓝色,地面改成绿色,教室四周围放些塑料小动物,墙上画颗大树,树上有鸟窝和小鸟,把我们
15、做的手工插在鸟窝里,这样我们感觉是在野外上课,不会觉得累。师:你的主意真是太妙了!还有金点子吗?生:我们可以把墙壁设置成书页,我们读完一页,按一下按钮,它就出现新的一页,这种墙壁能满足我们读书求知的愿望,而且有新鲜感。师: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创意了,你真了不起!(我竖着大拇指夸赞道)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课后践行是由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品德与生活是融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基础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作为一门生活实践性的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 真正融入生活,去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让学
16、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道德意识和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深化,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利用班队等活动课践行,开展多个主题活动践行。比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发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对照表格,坚持自己铺床、叠被子、穿衣服、洗脸、刷牙、吃早饭等,学生按要求去做,亦即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初步养成爱劳动,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其次,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选择行动的具体指导。在教学我为家庭添欢乐时,我播放了电视上“妈妈洗脚”的广告的一段录象。画面真实生动,学生非常熟悉,极具感染力。一个孩子吃力的端着一个大盆子,并且叫着
17、:“妈妈洗脚”,里面的水都洒出来了,他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及时的问学生:如果是你们的妈妈,她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情景下,我及时鼓励小学生采用小组合作,采访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说说自己是怎样关心理解家人的,。小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领会关心理解家人的方法。然后教师利用今天就是三八妇女节的时机,让学生说说妇女节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并把它作为实践作业去完成。从而把单纯的说教引导到丰富的实际行动中,使学生所学知识逐渐转化为道德行为,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激活品德与生活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合理选择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真正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动起来,能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让我们今天的品生课堂成为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的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