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165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低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还孩子一个“纯粹”的童话 低年级童话教学“儿童味”缺失的思考与探索童话,用儿童的语言,讲儿童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学者认为“语文教学对儿童来说,必须从童话开始。因为,童话的世界和儿童的精神有一种天然的契合。”童话教学作为低段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光担负着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等工具性的任务,同时还肩负着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可是笔者发现,在我们的很多童话教学课堂中,一只只小手认真地举着,却难见兴奋涨红的小脸;一个个回答标准响亮,却鲜有令人捧腹的童言童语。童话一进入课堂,似乎就索然无味了;孩子们读着童话,却不再童心飞扬。童话教学“儿童味”的缺失

2、,着实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透过课堂寻找“儿童味”缺失的原因这是一年级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教学课堂。教师先让孩子们找一找课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完后在小组内议一议,再全班交流。在其后的交流中,老师带领着孩子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同点:小白兔和小灰兔都爱帮助别人,他们都有礼貌。不同点:小灰兔收下老山羊的白菜,光吃白菜不干活,吃光了又去要。小白兔却要了菜子自己种,还送白菜给老山羊。”最后,教师又问:“小朋友,你认为谁做得对?”几个懂事的孩子马上举手了:“我认为小白兔对,因为小白兔勤劳,靠自己的劳动种菜吃。”教师又问:“那么小灰兔错在哪呢?”孩子说:“小灰兔,太懒了,老想问别

3、人讨菜吃。” 教师满意地说:“是呀!在生活我们要像小白兔学习,做一个勤劳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整堂课,把文本割碎打乱,进行理性的教学,最后又以对小灰兔的批判而告终。课堂显得有些沉闷,丝毫没有童话那种轻松、活泼的味道。类似这样的课堂,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课文还是孩子,本有着浓浓的童味,可是一教,怎么反而没了呢?通过一系列的课堂观察和研究,笔者试着归纳出几条原因:第一,支离破碎的文本,让孩子看不见故事了。儿童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是从整体来掌握感觉,而非细部的思考分析。这一特质,使儿童在阅读时,很少冷眼旁观,总是全情投入。许多儿童喜欢重复听一个故事,原因就在对于故事的情节越熟悉,孩子就越能

4、投入其中,与故事中的角色合二为一,亲历其境。童话课文,常常有着反复叙述的段落结构,也是顺应儿童的上述心里需求。因此,若随意颠倒、肢解文本,结果只能使孩子成了故事的旁观者,而丧失学习兴趣。第二,平淡理性的教学,让孩子远离人物形象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孩子。形象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塑造而成的。因此,也需要借助想象等方式,才能将其还原于读者脑中,才能实现童话的审美功能。理性分析的课堂,凝固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对形象的把握只停留在模糊、表浅的层面。没有了生动鲜活的人物,童话教学自然就步入了无生趣的泥潭。

5、第三,成人说教的解读,让孩子迷惑茫然了。大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孩子在未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只能接受形象,不能接受观念。”儿童看童话,不是以逻辑为中心来分析、思考故事的,而是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我在乎”和“我不在乎”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故事中的人与事。因此,童话虽常蕴含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观念于故事之中。但教师若用成人的角度解读文本,进行强势的道德说教,这不仅与儿童的阅读相背离,破坏了童话在儿童心中的美好意境。长此久往,还会让孩子养成说假大空套话的陋习。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童话教学,应有别于普通的阅读教学。教师不能只专注语文的“语”,而忽略语文的“文”童话作为儿童文学,有其必须捍卫的文化特征。童话教

6、学应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形象的生动性,秉持审慎、宽和的教学姿态。让浓浓的“儿童味”吸引孩子进入童话,展开学习,才能得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儿童天性释放的双丰收。 一、童话教学需要完整的故事故事,再清晰一点从教学的角度讲,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呈现一条清晰的故事脉络,如同给与孩子一张寻宝图。有了它,孩子才能进入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进而探究到语言文字的奥秘。从人的发展角度看,牢记一个童话故事,让它陪伴着孩子成长,正是童话的意义所在。在教学中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也就保持了童话这一文体的特征。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依故事之序展开教学,并充分利用课前引入、初读检测、复习巩固等环节来凸显故事情节,以加深孩

7、子对故事的记忆。1、统感故事,初留印象。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即对儿童而言,听故事比读故事,更容易发挥想象,从而理解内容。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多采用教师范读,来帮助孩子整体感知故事。其次,低年级的童话课文,大多配有连环插图。一幅幅插图,再现了文字所描述的场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统感故事内容。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是一年级教材中首次出现全文无拼音的课文,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它配有8副图,每副对应一个自然段。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让孩子根据画面猜猜课文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让

8、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认读生字,读通课文。有了插图这个桥梁,孩子很快就能读懂课文讲了什么故事。2、提炼故事,明晰主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故事大纲的提炼。让孩子在脑中构建起一个明晰的情节图式,便于后面进行故事细部的学习。如,借助板书理顺序:利用板书,采用贴一贴、排顺序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线索。另外,还可以利用词句检测串讲故事梗概。例如,茹茉莉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咕咚时,采用边讲故事,边落实“拔腿就跑”“大伙儿”“快逃命呀”“拦住”等词句的检测,真乃一举多得。其次,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把故事编成儿歌来明晰主线。再如茹老师教学小猴子下山时

9、,让孩子读记儿歌“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捧西瓜,追兔子,见了一样扔一样,空着双手往家走”,帮孩子记清小猴子下山的过程。3、复述故事,加深理解。童话的语言浅显,口语化。故事的结构,具有复现的特征。因此,课文学完后,应鼓励孩子复述故事。在复述中,内化语言,训练能力,同时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复述可以直接叙述,也可以转述。如,学完从现在开始后,可以让孩子直接试着来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让孩子选择猫头鹰、袋鼠、小猴子、长颈鹿其中一个角色,来转述故事。后者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以故事中人物的身份讲述,孩子就可能经历人物的心路旅程。这样既训练了复述能力,语言的转化能力,加深对故事的记忆,同时又是对人物

10、形象的重新演绎,以及对故事主题的同化。二、童话需要生动的形象形象,再凸显一点童话中的人物具有“典型化”的特征。这些人物可以是自然界的任意事物,他们个性鲜明,无所不能,寄托着儿童探究世界、征服世界的愿望。儿童阅读童话,就是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因此,形象越是鲜明、丰满,儿童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就越加深刻,文本的价值就越能得以实现。所以,低段童话教学应充分挖掘文本中那些能丰富人物形象的词句或空白之处,借助想象、朗读等手段,让形象变得立体可感。1、通过想象,使形象丰满。如何帮助孩子把握形象?最为关键的是“想象”,因为儿童擅长以想象的方式把握文本,所以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儿童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

11、而真切地感受人物形象。具体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细读文本,或糅合字词教学,或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孩子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例如在两只小狮子一课中,我运用角色扮演、对话交流的方法,激发孩子想象。“小朋友们,现在你就是一天到晚练习本领的小狮子了。小狮子,小狮子,你整天在太阳底下不停地滚啊扑的,你都练得怎么样了啊?”有的孩子说:“我都练得满头大汗了。” 有的说:“我的爪子都磨破了。”我说:“你别练了,多休息一会儿吧?”孩子们纷纷说:“不行,我的动作还不熟练,我得继续练”而对懒狮子形象的把握,则是紧抓住“懒洋洋”一词的教学。让孩子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它的表情、动作,想象一下他晒着太阳会说些什么。如此一

12、来,勤奋刻苦的小狮子和爱偷懒的小狮子,都变得生动可感。2、借助朗读,让形象鲜活。朗读,低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童话语言口语化,故事内容儿童化,读来朗朗上口,极富童趣。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充分指导孩子投入情感,读好课文。借助有声语言,再现故事形象,使其寄植到孩子心中,获得栩栩如生的生命形式。例如在泉水这一课中,我对孩子说:“现在老师就是山里的姐姐,谁能学着泉水的样子来呼唤我?”一个孩子读完“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后,我说:“你读得很流利,可是好像不够热情,我都不好意思来打水呢!”这下,更多孩子跃跃欲试了。再请一个,果然进步了。我立即鼓励:“这位泉水,可真够大方的,还带着

13、微笑呢,一看就是热情的孩子。”等到齐读时,孩子们个个读得入情入味。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泉水热情活泼的形象呼之欲出。 三、童话需要无暇的天真姿态,再宽和一点童话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虽然,故事会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物,事与理。但其本质,是为满足孩子因开始面对真实生活却又困惑于生活而产生的幻想心理需求。因此,低年级的童话教学,不需过分强调思想内涵的领悟。因为,儿童是发展中的儿童,随着阅历的增加,日后他自会明白故事中的寓意。同时也要尊重童话这一文体的阅读边界,慎把童话与现实生活做联系比较。总之,教师要以宽和的姿态,儿童的心态,教学童话,才能让童话伴随着纯真与美好,留存于孩子脑中。1、教育意义,用感性、正

14、面的角度去引领。 童话故事,多用正面的形象,寄托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但也不乏有一些“反面”人物,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小灰兔,两只小狮子中的“懒”狮子等。教学中,教师在用心丰满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慎做对“反面”人物的排斥与批判。因为那些小动物身上的小毛病,正是一些孩子身上的小缺点。我们应力求发现每个人物的可爱之处,宽容它们的不足,才是保护了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具体在教学中,老师应在凸显小白兔勤劳的同时,让孩子明白小灰兔是有点小贪吃,但它有礼貌,又爱帮助人。在凸显小狮子的勤奋刻苦之后,给予“懒”狮子一个改正的机会,让孩子续编“他听了妈妈的话后改过自新”的故事。童话教学,应注重从感性、正面的角度去引

15、领,让“真、善、美”的形象,进驻儿童的精神世界,从此指引他的言行,完善他的品格,起到无痕的教育作用。2、虚实与否,用想象、童趣的方式去解决。低段童话教学中,孩子若是提出“现实性”问题,教师切莫以成人的理性思维去分析解决。比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时,有孩子追问:“蜗牛的硬壳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来的呀?”若是教师回答:“当然不是,这是作者想象的。”或回答:“我们课后去查查资料,问问科学老师,看看蜗牛的壳是怎么长的。”如此一来,看似尊重学生,实则是跨出了童话这一文体的阅读边界,打破了与文本平等对话的局面。以一种反阅读的心态,将故事全盘否定。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也许他并不是真正在计较“虚”与“

16、实”,而是孩子与角色相融合“物我相忘”的状态下,产生的忧虑。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运用想象、童趣的方式去解决,即用“童话解决童话的问题”,以保存童话在孩子心中的美感。案例中的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也许小蝴蝶、小蜻蜓或者小蜜蜂知道,不知道它们会怎么说?”再让孩子们回到童话世界,编织属于自己的童话,探求答案。 总之,童话教学应在抓住语文教学之本的基础上,心存一份对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呵护,对儿童文学原生价值的敬畏。用有趣的故事,可爱的形象,宽和的姿态,让课堂充盈沁人心脾的“儿童味”,从而让孩子从喜爱童话开始,迈向语文学习的幸福之路。【参考文献】1. “童话教学备课专辑”巫新秋、彭志祥等小学语文教师09年第十期。2. 沈琪芳、应玲素儿童诗性逻辑与中国儿童文化建设(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3.(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4鲍国潮文体:阅读教学的“契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