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修德、启智、益美、求真”的校训,“读书立德,品牌立校,科学定位,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贯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表达”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我校“表达力教育”课程体系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
2、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1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聘请的专家、各科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
3、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并根据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督查。3、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备课组长 部分教师职责: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4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科室负责人 部分教师职责: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对各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5、学校校本课程学生选科指导小组成员:各班主任职责:对学生的选科进行指导四、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原则1.人本性原则。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
4、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
5、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5.灵活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内容的宽泛性、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及内容指向(一)校本课程结构类型概括分类有讲座型,特长型,指导型,兴趣型等。(二)课程开发大类1.科技与生活主要指科技知识
6、普及、科学精神培养、发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如科技制作、电脑绘画等。 2.传统与文化主要指有利于学生关注校园文化、文学艺术欣赏。 3.人生与技能主要指有利于引导学生成长,增强耐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如:田径队、口语表达、礼仪与交往等。 4.实践与服务主要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提高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如: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三)课程开发细目(建议)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开发模块。每生必须完成1个模块的学习,学校鼓励学生多选多学。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确定的四大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艺术素养类,体育健康类等。 六、
7、校本课程课时计划每门课程共开设9周,每个课程总课时数不超过18个学时。七、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要求 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我们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 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 具体要求: 1.应有明确的课程和发展目标、规划及纲要。 2.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课程要求评估和课程资源分析。 3.课程开发的个体内容应以教案、教
8、材、资料袋等形式确定。 4.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一内容某一类型,应按课程设置方向,综合本人和学 生特点,选取适当形式与内容开发并开展实验。 九、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共同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
9、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优势。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
10、发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
11、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十、校本课程的评价(一)学校评价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定期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1.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2.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
12、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3.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二)教师评价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1.教师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设置,有教案,有考勤记录。2.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
13、赛中的成绩资料。4.教学研究指导中心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核实工作量并纳入月常规、终结性考核,成绩优秀者评先、评优优先。 (三)学生评价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1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2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3每名学生每学期要选学一门校本课程,完成规定内容给一定的等级评价。4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和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5、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
14、评价,可评为“优秀”“良好”“一般”,作为评“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的依据之 6.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上报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 十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保障 1.组织管理与保障。成立相应的领导组、指导组,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 2.制度保证。制定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职责,激励制度。3.课程计划管理。学校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在每学年实施前递交上级主管部门审议。每学年的8月底前为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工作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学校校本课程进行需求评估调查、制定方案、培训
15、教师等准备性工作,9月份正式实施。4.课程实施管理。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5.教师管理上,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联合开发管理。6.教材管理。校本课程领域可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7.课程评价管理。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档案管理。备注:请各学科教研组在本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要开设的校本课程,制定具体的计划和选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