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引领小学生进入奇妙的科学意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208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引领小学生进入奇妙的科学意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引领小学生进入奇妙的科学意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引领小学生进入奇妙的科学意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引领小学生进入奇妙的科学意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引领小学生进入奇妙的科学意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正确的分析、认识社会,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 教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在研究土壤一课时,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的花坛内实地观察土壤,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用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之后,对学生自带

2、的不同的土壤先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比较,再在班内进行比较、交流,找出每种土壤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得不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才能胜过其他小组。同时也分享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倾听了他人的发现,交流了自己的观点,收获了大家的果实,体验了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又得不到加强呢! 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如跷跷板一课,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剪子、指甲刀、锤子,其次,我又为学生准备了杠杆尺、钳子、镊子、起钉锤等工具,学生通过讨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又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这些工具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其中镊子属于

3、费力杠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实验等形式,认识了生活中杠杆原理的使用,为学生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要进行协调,以防出现自认为“我能行”的学生越来越行,自认为“我不行”的学生越来越差的现象,不但合作

4、意识没有培养好,反而出现了探究结果、探究能力上的两极分化。 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 如:教学关节一课中研究关节的连接方式时,我们先引导学生对其连接方式进行猜测、讨论,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结构,进而再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学生经历了这样逐步深入的探究过程,对关节连接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尽管

5、这喜悦在心中是有些不踏实的。当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出六大关节真实的连接方式后,尤其又利用骨骼模型展示了立体的关节以后,学生通过对比,对自己画出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画对的体验了成功,画的不对的体验了失败,在失败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又获得了正确的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电磁铁一课中,当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改变的原因是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时,大部分学生都采用拆下导线重新缠绕的方法,惟独六年级五班的王金铭和王禹昆两位同学直接把铁芯抽出来

6、,反方向插入线圈中,取得了同样的学习效果。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再如,学习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之后,大部分学生在研究了“不同的土壤中植物生长情况的特点”之后,对种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有个学生告诉我“老师,我种的土豆结了两个小土豆,而且还是绿色的”,明天又会有个学生把他种植的韭菜苗端进办公室,还大声地嚷着“这个韭菜叶怎么这么细呀!”后天就会有几篇观察日记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从这些现象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极大的激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